海南省绿地系统规划

2016-05-14 19:40李小玉
青春岁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绿地海南规划

【摘要】本次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从宏观全局的角度,在充分利用自然山水构架和道路交通网络的基础上,构建海南省绿地系统的合理结构,从空间上对海南省范围的绿色空间进行统筹安排。

【关键词】绿地;规划;空间;海南

一、海南省概况分析

海南岛地处我国南部边陲,四面环海,背靠祖国大陆,与广东雷州半岛之间仅隔宽约30千米的琼州海峡,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土地资源是拥有全国最多的热带土地资源,耕地分布在北部和沿海平原、台地和阶地地带上以海口市、文昌市和儋州市最多。水田分在沿海沿江平原上,旱地多分布在台地和阶地上。林地是全省面积最大的土地资源,以尖峰岭、吊罗山、黎母岭和五指山较为集中,是海南珍稀贵重林木的保留地和珍禽异兽的栖息地,也是全岛水源涵养地。是我国仅存的两个原始热带林区之一。

二、规划依据

1、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城〔2002〕240号;

2、《海南省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3、海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

4、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005年);

5、《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J185~2002)》。

三、规划原则

全省建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含湿地)、风沙治理区;山区育林——水源涵养林、生态风景林、经济果木林;平原造网——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农田林网;城市建绿——绿块镶嵌、绿廊相连、绿带环绕。

四、规划目标

该规划是希望通过“绿化宝岛”行动,推动各城乡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完善城乡园林绿化建设,切实提高城乡各项绿地指标,改善人居环境,增加森林碳汇,打造“四季开花、四季结果,四季飘香”的海南热带园林景观,将宝岛建设成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全国人民的四季花园。

五、空间详细布局划分

建立以山区森林、平原各类林地、海岸线绿地为主的绿色生态保障体系。

1、山区

海南山区土地利用以林地为主,而耕地和各类建设用地的比例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中部山区是海南主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物多样性富集区,是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根据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在雅加大岭、黎母岭、五指山山区结合石碌水库、松涛水库、大隆水库等水源保护建设水源涵养林,结合森林公园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生态风景林,并在山区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林;在五指山重点建设以水土保持为主的生态风景林和生态经济林。同时,山区还有雅加大岭、黎母岭,优先考虑中部地区的核心保护区、禁止和限制开发区海拔300米以上的生态公益林和重要水源地区域,逐步扩大到中部山区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其他海拔300米以上的生态公益林和重要水源地区域,适当兼顾全省其他生态公益林覆盖地区和自然保护区。加大投入,恢复热带森林植被,规划建设若干个热带雨林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区和水源林保护区。适当配置具有山区特色的工业,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2、平原区

按照“两个体系”、“一个基地”,也就是保护、恢复热带天然林体系,建设防护林体系和速生丰产林基地的战略布局,因地制宜,科学造林,实行农林牧结合,充分发挥林业的作用。把空地废水处理变替为绿地。规划依据这些功能进行各类绿地的空间布局。主要包括风沙治理区、河流与道路绿化带及其它林带、湿地等重点绿化区域及分布于平原区的果林地、各类圃地和农田网系。

3、围绕海南省海岸线两侧绿化带及其间的广阔地带

利用环岛众多自然景观,绿化功能集中区主要包括东郊椰林、万泉河风景区、东山岭、亚龙湾国家度假区、大东海旅游区、南山文化旅游区、热带海洋动物园、西岛旅游区、大小洞天旅游区、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霸王岭自然保护区、洋浦经济开发区、红树林区、马鞍山火山口区。

通过以上山区、平原区、海岸线绿化区三个层次重点绿化区域的布局,形成海岸、山区与平原均衡搭配的生态化的绿地空间格局。

六、建立多功能绿地系统

全省绿地概括为十一个绿地,它们涵于绿地空间结构中。

1、海口中心城市绿地规划系统

规划范围:中心城绿地系统规划范围与《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2004年~2020年)》范围一致,总面积1088平方公里。

规划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绿地优先的城市规划理念,构筑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使城市融入大自然的怀抱之中;综合考虑居民游憩、康乐等活动需要,健全游憩绿地系统,创造环境优美,生态健全的人居环境;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城市与自然共荣,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绿地系统结构:“两轴、三环、十楔、多园”的基本结构。即:青山相拥,三环环绕,十字绿轴,十条楔形绿地穿叉,公园绿地星罗棋布,由绿色通道串联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

2、绿地系统布局

(1)西山风景区:由西北方向的隔离绿地、香山、八大处、妙峰山等十多处名胜古迹和山地绿化组成。

(2)中心城外缘郊野公园环:由沿中心城边缘的郊野公园、滨河绿带、隔离绿地、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公园等组成。该环是中心城外围五环路与六环路之间的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心城与远郊区县的连接部。

(3)楔形绿地:楔形绿地是城市中心区与郊区气流交换的重要载体,是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与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公园环之间的纽带。它是由城市中心区东南、西南、西北、北、东北方向的绿化隔离地区、生态景观绿地及河道、放射路两侧绿化带等组成,形成真正的沟通中心城与郊区的绿色通风走廊,楔入城市中心区(二环路),将北京城市中心区与西北、北、东北方向的绿色屏障,东南方向的渤海湾,西南方向的永定河谷有機联系,有效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4)边缘集团公园绿地:结合十个边缘集团的规划完善其绿地系统,规划按服务半径、城市景观及功能要求,配置各类公园绿地。

(5)五环路防护林带:两侧各划定100米宽绿化带,强调其纽带作用和空气交流作用。

(6)隔离地区公园环:该公园环由各类公园、生产绿地、防护绿地、生态景观绿地等组成。为维护“分散集团式”城市布局,确保中心城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居民辟建更多游憩场所,将绿化隔离地区建成环绕城市中心区的公园环。

(7)四环路景观防护林带:四环路两侧各划定100米宽绿化带,注重植物造景,丰富道路沿线城市景观,强调绿色通道的整体环带效果。

(8)中心地区公园绿地子系统:中心地区绿地布局是以滨水绿地为纽带,结合文物古迹保护、危旧房改造、工厂搬迁、中小学合并、道路拓宽、大型公建的开发建设等开辟公园绿地、完善二环绿色城墙和城市的“十字”景观轴线。

——二环绿色城墙;

——“十字”景观轴;

——旧城区公园绿地;

——旧城区以外公园绿地。

(9)城市绿网:由中心城范围内的道路、铁路、滨河绿带和防护绿带组成。

【参考文献】

[1] 李立勋, 李 郇. 省域城乡总体规划编制方法初探——以海南城乡总体规划为例[J]. 城市规划, 2007(03).

[2] 徐乃雄. 城市绿地与环境[M].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2.

[3] 温全平. 城乡统筹背景下绿地系统规划的若干问题探讨[J]. 风景园林, 2013(06).

[4] 刘晟呈. 城市生态红线规划方法研究[J]. 上海城市规划, 2012(06).

[5] 李 锋, 王如松. 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评价、规划与预测研究——以扬州市为例[J]. 生态学报, 2003(09).

[6] 李建飞, 陈 玮. 锐意进取,规划创新——海南城乡总体规划的战略思考[J]. 城市规划, 2007(03).

【作者简介】

李小玉(1991—),女,汉族,贵州省安顺市人,林学硕士,单位:西南林业大学,主要研究方向:风景园林。

猜你喜欢
绿地海南规划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59国免签游海南
热带宝岛海南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走进绿地
开启尊贵旅程,乐享卓越人生绿地酒店嘉年华和2016绿地酒店品牌发布会
我心中的那片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