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孔子教育思想和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价值

2016-05-14 19:40孔希曼
青春岁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教育思想孔子

【摘要】儒家教育思想影响了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的教育,同时也是当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发源地,而孔子更是儒家祖师,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启发诱导、温故知新等教学方法至今仍对我们有着正面的影响。传承儒家教育思想,将其灵活运用到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断借鉴、创新继承,使得历史文明在创新中变得更有生命力和时代的内涵。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一、孔子教育教育思想主要内涵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中国五千年的民族文化传承中起着导向的作用,充分突显出了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粹与优秀理念,影响着汉族文化底蕴的养成。孔子和他的学生在持续的、有方向的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的儒家教育理论体系。这套理论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双层含义与价值。学习这些教育思想一方面继承了历史文化,发扬了儒家思想,另一方面教导我们发现当前思想不仅可以对传统文化进行历史传承,还可以指导我们处理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且对其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1、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孔子在春秋时期首先对教育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春秋之前的学习,主要是贵族子弟有机会受到最好的教育,这项特殊权利在孔子开办私学后取消,孔子提倡“有教无类”,让普通人有了学习的机会与权利。在教学方法上,孔子改变了之前枯燥无聊的教学方式,实行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使愚笨的学生高柴成为一个有品德的人,使不聪慧的学生曾参成为一个儒学家,使粗鲁的学生子路成为一个君子。这些是孔子取得教育成就的证明之一。同时孔子认为:“只有学才能让你了解自己的不足在哪里,只有教才能了解自己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了解不足之后才能改正,了解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才能自强。所以教和学是互为基础、互相提高的。”

2、立志有恒、改过迁善

孔子对教育自己的弟子要求严格,从现实出发、确立自己远大抱负,实现人生的理想和价值。他认为,自己的错误能被人指出,是幸运的。其二就是孔子对老师自身的严格要求。他主张,作为老师,必须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只有做到这一点,学生才能耳濡目染,成为一个有品德的人。

3、勤于学习、广于见闻

儒家提倡学习要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不要不懂装懂。同时愿意向别人请教,认为学习还要依靠多去看、多去听,去掉虚假的部分,吸取有益的部分孔子认为,这世界上有一类人自己不懂装懂,自己没有这样的坏习惯,学习需要有选择的听取别人的讲授的部分,多看有益的书籍,并且能真的明白其中的精髓,知识教育靠多闻多见去获得。多听多看,广于见闻,即努力的学习,用积极的、怀疑的态度对待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有目的、认真的去想、去做,就能更快的达成我们的目标。

4、时而习之、温故知新

孔子在《论语》里的开篇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复习、练习。只有这样,课本上的知识才能成为我们的能力。而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们的内心也是开心和喜悦的。孔子还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们在温书的过程中,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体会,还会有新的见解,这样的人就可以作为别人的老师了。启发于学过的知识,并能悟到新的见解来,这是符合新旧知识关系理论的教育规律的。

5、学思并重、以学为主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只读死书而不思考书中的道理,否则就会感到迷茫,反过来则会解决不了学习的问题。这告诫我们学习不能单纯的灌输理论知识,要多思考为什么,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然学了也不是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当然更不能陷入空想中。这是儒家的学思并重的思想。不过学与思相比,孔子认为,学起着主体的作用。离开学习的思考是无水之源,无根之木,我们必须脚踏实地的学习才能有所收获。

6、学以致用、言行相符

孔子说,假使他能背诵《诗经》三百首了,这时候让他去处理政治事务,他仍然是不会的,派遣他去别的国家进行外交,也是不能完成的任务,所以,读和能力之间还是有距离的。我们也许能背诵《诗经》三百篇,不代表我们就能灵活处理政治事务和进行外交能力,所以,我们应该学以致用,而不是死学知识。孔子的基本教学方法是诱导启发式教学。他善于在一问一答中让弟子自己体会道理。因为他主张知识的掌握、品德的养成,应该是一个主动探索、不断思考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他非常重视弟子学习的主动和积极性。他的提问式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

7、德育为主,六艺为辅

孔子特别注重培养和塑造弟子的道德品格。德育为首,以天下为己任,认为“利”和“义”发生冲突时,应该以“义”为我们的标准。儒家当时的教育用书后来经过加工整理、补充修订为六经,主要是围绕文、行、忠、信”实施教育。其礼仪之邦的称号、道德修养的养成、人格塑造的深刻影响举世公认。

二、孔子教育思想对思想教育过程的启示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施加教育影响、使得教育客体通过对自己的教育接受积极的教育影响并反馈到教育主体的一个循环往复的变化过程,在此变化过程中,有三个基本因素,教育主体(教育者)、教育客体(受教育者)、教育介体。孔子的教育理论体系博大精深,他的很多教育方法和教育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意义非凡。

1、教育主体(教育者)

教育主体指的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方向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个人或者群体,在当代的思想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主动发挥教育者导向的作用,借鉴儒家教育理论中的精华部分,认真思索应该怎么最大发挥教育主体的积极作影响。首先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既应教导学生,更应要求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就是需要摆正教师队伍中教师的个人位置。其次,当老师年复一年的讲授相同的内容,自己都会感到枯燥乏味,更别提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了。这种得过且过的心态,使教师对教书本身不再有热情和使命感,所以,教师应该养成备课的习惯,同时不断的追求创新,哪怕只是微小的改变也是一种进步。当然,教育体系的存在有时禁锢了老师的自由发挥,可以提倡教师多尝试其他学科或者年纪的教学,专业性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教学上的不断学习和探索。其次,作为老师,是学生的榜样。从低年级开始,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作为教师,在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同时,更要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水平,要认真领会“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和“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作为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角色意识。

2、教育客体(受教育者)

受教育指的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在我国,平均每年一个不到一本书的阅读量,说明我们全民都没有自觉学习的意识,没有认识到自觉、主动、积极的学习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发挥更好的效果,首先,作为受教育者,应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培养自己积极主动学习的热情,从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教师教我们如何学习,但更重要的是学习的一种能力,一种思维的能力,不管学什么,都能举一反三。其次,有些学生过于自信,盲目相信自己的能力。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发挥主观能动性之外,要多向别人请教,包括老师、家长、同学。善于向比自己优秀的人请教,不耻下问。最后,当然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孔子教育思想带来的消极的一面,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发展个性。

3、教育介体

教育介体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用来影响教育客体的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规范及教育活动的各种方法。包括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着教育内容不完善、教育方法不科学的问题,例如,我们更多的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式学习,为了考试,我们死记硬背,我们学习文化知识,将所谓的与考试无关的“不必要的知识”丢掉,我们应该汲取儒家教育理念中的优秀成分,以德育为主要目标,辅以文化知识的学习,促使学生的成为一个“全面的人”和“自由”的人。

【参考文献】

[1] 陈 来. 论儒家教育思想的基本理念[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9.

[2] 唐满先. 論语今译[M].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2.

[3] 叶 飞. 现代性视域下的儒家德育[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作者简介】

孔希曼,女,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教育思想孔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论叶圣陶教育思想对列五中学的影响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浅论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孔子在哪儿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