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课堂传播融合问题研究

2016-05-14 20:07王晓朴冯晨静张丽敏
青春岁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

王晓朴 冯晨静 张丽敏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去,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二十四个字的内涵充分渗透、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课程建设的活动中去,以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调动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习惯;另一方面,可以使得高校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氛围,构建符合高校发展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课堂传播

一、研究的意义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等文字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去,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二十四个字的内涵充分渗透、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课程建设的活动中去,以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调动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习惯;另一方面,可以使得高校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氛围,构建符合高校发展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二、目前出现的问题

高校作为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部门,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而进行培养的,但是在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课堂建设中会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课堂教学与传播的方式方法

在现阶段,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活动,仍然是以教师在课堂上主讲理论为主,过于重视理论层面的讲授,教学方法模式单一,缺少在课下活动的实践教学和成长体验课。这种纯理论的讲解由于过于理论化、填鸭式,从而导致在课堂的讲授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缺少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少学生参与实践的内容。从而导致了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理解不透彻。再加上考核考试模式的单一,很多教学活动都是片面的死记硬背,缺乏实践层面的考核机制,所以会导致学生对于核心价值观的体会不深,缺少必要的践行力。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脱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需要去学习领会,更重要的层面是以身作则、践行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可谓是丰富多彩,百花齐放,如何利用好校园文化建设这块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具体落实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因为目前的校园文化建设大多以娱乐化、通俗化为主,这种浅层的校园文化建设无法和核心价值观的实质相结合,也就影响到了学生对于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知程度。

三、传播的途径和方法

1、加强高校课堂建设,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高校的目标是培育高素质、高水平、具有较强研究和理论人才的地方,而培育的核心应当是对人的培养,即对人的道德层面和价值层面的培养。所以,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一方面是按照教学要求,完成人才培养计划,使得学生按期完成学业要求;另一方面,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怀、能够践行核心价值观要求的接班人。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定要和学生的实际教育相結合,通过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把理论更好的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在课堂教学上,通过运用互动式教学、开放式教学、社会实践型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同时,要加大课程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时间和周次,让广大学生利用周末、寒暑假等业余时间,参与到实践教学的活动中去,真正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转变为具体的行动落实,内化于学生的心中。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建设第二课堂

除了校内课堂之外,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第二课堂,通过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文艺演出、校报宣传等多种形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团可以通过开展公益劳动、青年志愿者服务、法律帮扶和法制宣传进行;通过校内报刊、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校园广播站,积极宣传好人好事;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传、诚信意识的宣传、社会适应性和职业道德的培训。各高校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抓住宣传正能量的主阵地,使得在校园内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氛围。

高校作为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场所,如何利用好课堂教学和校园第二课堂,找到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教育,还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共同完成这个重要的历史使命。

基金项目:2015年度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高校课堂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课题编号:201502025);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编号:2015040409)的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1] 龚 云, 李 霞.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范式的反思与建构[J].武陵学刊, 2015(03).

[2] 袁 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话语分析——以“和谐”为例[J]. 中国出版, 2015(09).

[3] 刘文佳, 杨永志. 论网络媒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J]. 学术论坛, 2015(02).

[4] 注重“融入” 促进认同 增强实效——北京建筑大学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新手段[J]. 中国高等教育, 2015(01).

[5] 曹曦晴, 夏 金. 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格化策略[J]. 新闻前哨, 2015(06).

【作者简介】

王晓朴(1982—),男,河北保定人,博士研究生学历,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和思想政治教育;

冯晨静(1980—),女,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河北农业大学园林旅游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和思想政治教育;

张丽敏(1983—),女,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和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