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年代——邓小平的改革岁月》的方法论分析

2016-05-14 20:07任宇龙
青春岁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邓小平改革开放

任宇龙

【摘要】2014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通过对书这本书的研读,主要论述了邓小平在历史转折关头所作出的重大决定、推进中国二次革命的惊世之举、政治改革方略的蓝图设计、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对外开放政策等等,每一次的重大举措,具有很强的知识性、思想性、和可读性。“恢复高考”使全国知识青年窥见了光明的曙光,获得了实现理想抱负的路途。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快速扭转、飞速发展;文章用实践和矛盾的方法,结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分析了两次重大转折的历史事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键词】恢复高考;改革开放;邓小平;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一、《改革年代——邓小平的改革岁月》的主要内容

1、恢复高考制度

在“文化大革命”中,教育战线成为重灾区,邓小平说:“中小学现在接不上茬,十年没有好好上课,数理化不行,外文也不懂。”面对中国的国情和现状,恢复高考制度是邓小平1976年第三次复出后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标志着我们党开始从“以阶级斗争为钢”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向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的正确方面上来。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这个招生规定的公布,就像一颗流星从漆黑的夜空划过,留下一条使人感激欣慰的骄傲通道,它既改变了中国教育制度的漏洞又使得千千万万的青年学子在曲折的道路上看见了通往光明前途的星光,这是一个能使人振奋、感激而又幸福落泪的历史机遇。被誉为“陈氏定理”的陈景润深受感激,半导体物理专家黄昆的心更是激动不堪,诸如此类的专业人员深受邓小平爱惜人才的亲切关怀和像山峰一样高耸的慈爱。在这次大会上讨论制定了《1978至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纲要的(草案)》,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科技战线的工作任务,表彰了1192名先进科学技术工作者,1836个先进集体和7657项优秀科技成果。教育从娃娃抓起,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必须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历史的“轮回”终于带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大转折。

2、改革开放

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改革的道路,他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涉及方方面面,角角落落,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特别是经过了“文化大革命”的动荡之后,邓小平对于过去走过的道路成败得失有深刻的感悟。他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改革必须从农村开始,中国革命走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首先在农村实行经济和开放政策,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农村是改革的突破口,稳定“包产到户”和推动这一形式的发展,并最终把改革的方向转向城市,从工业、商业、科技、教育等,各行各业都进行全面改革,改革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改革一切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改革使中国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开放使中国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改革开放使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提高;中国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就是因为有了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政策。放眼神州大地,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勃勃生机的景象。回首改革开放取得的一切成就,中国人民油然而生的感慨:中国强大了!深受改革之惠的中国人民异口同声:我们富裕了!

二、《改革年代——邓小平的改革岁月》的方法论分析

1、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

毛泽东说:“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977年,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国陷入一种混乱的局面和停滞的状态,中国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中国的教育水平低落,文化基础参差不齐,社会主义所面临的困窘和局面,使全国人民悸悸不安,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站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首先恢复高考制度,是对当时社会实践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所做出的理论指导,如果再实行群众举荐,再有请客送礼的社会风气,我们的教育质量还是停滞不前,得不到提高和改善,就是因为脱离了实践而发展理论,邓小平同志的恢复高考制度是以实践为基础,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改革制度,使高考制度的改革从根本上适应实践发展的要求,并经过实践的检验。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以前,中国闭门锁国,“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如果农业发展缓慢,我国的整个政治、经济形势就不能摆脱被动的局面,邓小平以实践为基础,经过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首先在农村实行改革,最终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势态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创了一条改革开放的强国富民之路。改革开放的理论政策符合社会实践发展的要求,经过社会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实践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2、注重研究不同过程和阶级矛盾的特殊性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矛盾时时存在,矛盾无处不在,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进行分析和解决,因为有矛盾才解决,因为解决才产生新的矛盾,使事物得以向前发展。1977年邓小平恢复高考中的文化考试和原来实施的推荐选拔制度之间产生了矛盾,新的理论是否成立,主要在于是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并日益完善,旧的制度是否继续存在,关键在于是否适应事物发展的要求和前进的方向,实践检验表明:推荐选拔制度影响学生和教师教与学的积极性,埋没人才,败坏社会风气,这种招生制度存在严重的弊端;文化考试制度不但能为国家选拔栋梁之才,而且能激发个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主要是给每位青年学子一次参加考试的机会,体现了人人平等,事事公平的良好社会风气。矛盾引发问题,又使事物向前发展,在艰难、曲折的恢复高考历史时期,文化考试制度和推荐选拔制度之间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推荐选拔制度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阻碍社会进步;文化考试制度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的、决定性的作用。三十年的实践证明:恢复高考制度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要求。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生产关系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生产关系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同志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上,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上,如果我们国家生产力水平老是很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老是很低,社会主义就很难向前发展。所以,变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和农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生产稳定,农业丰厚,整个国家的产业体系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实践再次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参考文献】

[1] 宫 力, 周敬青, 张 曙, 著. 邓小平在重大历史关头[M]. 九州出版社, 2014,4:180.

[2] 杨永富, 边路莎编辑. 改革时代——邓小平的改革岁月[M].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4,10:55.

【作者简介】

任宇龍(1988—),女,单位: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邓小平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大事记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将改革进行到底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邓小平承认:林彪比他更能理解毛泽东的意图
红色读物
邓小平“怕”回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