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服制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影响

2016-05-14 20:38王丽英
青春岁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祖父母亲属儒家思想

【摘要】服制,是以为死者服丧的形式,规定亲属范围,指示亲属关系远近的一项重要的礼仪习俗。服制奠基于礼,发展于律,集中表现了中国古代法律伦理法特征,是古代中国实现礼仪教化的重要手段。经过数千年的不断演化,中国进入现代历程,虽然深受西方文化的冲击,但在当今中国社会,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服制仍留有深刻烙印。

【关键词】服制;中国社会

一、何为服制?

服制,即丧服制度,相传为周公所制,属于“吉、嘉、宾、军、凶”五礼的“凶礼”。儒家思想认为,情有厚薄,哀有深浅。故在丧礼中,因死者尊卑、贵贱、男女的不同或者与死者亲疏远近的不同,系统地规定了为他们服丧的制度,不同的人所着丧服的规格式样和穿着期限各异,故简称服制。丧服分为五等,又称五服。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丧服的冠、衣、裳、带、杖、履各不相同。具体来说:

斩衰:最粗的生麻做就,不缉边,使断处外露,斩而不齐,以示至哀不为华饰。上衣襟前缝有叫衰的丧服标记,下身着裳,是最重的丧服。一般斩衰的丧期为三年,服丧者为子及未嫁女为父母,承重孙为祖父母,妻为夫均服三年斩衰。

齐衰:粗麻布做就,缉其下边使齐。为二等丧服。孙为祖父母、夫为妻、已嫁女为父母皆服齐衰。其丧期为一年。服一年丧之亲属为期亲。

大功:熟麻布做就,较齐衰稍细,又与小功略粗,为三等丧服。大功服丧九月,凡本宗为堂兄弟、未嫁堂姊妹,已嫁姑、姊妹,已嫁女为伯叔父、兄弟等。

小功:较细的熟麻做成,为四等丧服。小功服丧期为五月,凡本宗为曾祖父母、伯叔祖父母、堂伯祖父母、堂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堂姑、已嫁堂姊妹,兄弟妻,从堂兄弟及未嫁从堂姊妹,又外亲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

缌麻:细熟麻做成,为五等丧服。缌麻服丧期为三月。凡本宗为高祖父母、曾伯叔祖父母,族伯叔父母,族兄弟及未嫁族姊妹,又外姓中为表兄弟,岳父母等。

这种中国社会特有的丧服制度,既是以血缘纽带相联系的家族成员之间追悼亡者的礼仪习俗,又是衡量亲属间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基本标尺,亦是中国传统法律的重要内容。越亲近的人、哀痛愈甚,则丧服制材愈粗,居丧时间愈长。反之,丧服制材细、居丧时间短。不同的服制反映了亲属间不同的血緣关系,也代表着亲属间不同的身份关系,形成了我国古代颇具特色的计算亲属关系远近的亲等制度。

二、服制始见于礼,后入于律

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法律化或曰礼法结合是统治者治国的法宝,并成为此后两千年法律历史发展的主脉。如果说汉人还主要是通过“春秋决狱”的方式,用儒家经义来注释法律,使礼的精神成为定罪量刑原则的话,曹魏政权则开以儒家思想系统地修订法律的先河,“八议”入律为法律吸收礼仪经义的重要事件之一。晋律是由儒生或倾向于儒家思想的人制定、解释的,“纳礼入律”成为立法的原则也就不足为奇,最集中的表现就是“竣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同样的犯罪仅由于服制的不同,也即由于亲属间尊卑、长幼、亲疏关系的不同,是否犯罪和处刑轻重就会产生很大的差别,法律与人情也因此而实现了全面的结合。

服制作为礼的核心,其基本原则是“亲亲”和“尊尊”。“亲亲”“尊尊”是西周立法和司法的根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其意思是要亲近应该亲近的人,尊重应该尊重的人,实际是维护等级制。“亲亲”要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互相爱护团结,“尊尊”不仅要求在家庭内部执行,贵族之间、贵族与平民之间、君臣之间都要讲尊卑关系,讲秩序和等级。对此,大都会使用“差序格局”这个经典概念来形容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乃至社会结构。差序格局是费孝通先生在其名著《乡土中国》中提出的。费孝通先生使用了著名的“水波纹”比喻来解释这个结构: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中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

三、服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现代社会,穿丧服的习俗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依然盛行,但丧服的规制比周礼中记载的要随意,只遵循了主导方面。在今天,由服制而决定的亲属之间的亲等,对婚姻家庭还有一定的影响外,亲疏尊卑已不再成为决定人们法律上权利义务的标准,子弑父当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而父母也没有任意剥夺子女生命的权利。但在现实生活中,由服制而衍生出的亲属关系及这种关系的扩大,使中国社会成为人情社会、熟人社会,成为司法腐败滋生的温床,司法人员生活在种种基于人情的关系网中,要想独立审判,谈何容易。在当代中国社会,西方文化意义上的法治无疑是我们努力发展的方向,但现实的社会生活结构所提供的还是产生宗族伦理法的民情基础,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供我们选择,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只能在实践的磨砺中逐步地缩小。这个过程可能会较为漫长,但只要我们不断努力,法治社会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 杨 辉. 中国丧服服叙制度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9.

[2] 杜怡梅. 儒家思想对当代中国法治文化的影响[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3] 吴明林. 礼法文化与构建法治中国的思考[J]. 枣庄学院学报, 2010.

[4] 赵昆坡. 中国法制史[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5] 费孝通. 乡土中国[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1.

【作者简介】

王丽英(1991—),女,河南南阳人,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教育学院法律(非法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祖父母亲属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否扭曲了人性
我的祖父母
新加坡禁止家长每天将孩子送到祖父母家
警惕微信“亲属卡”的诈骗
乐于助人的人更长寿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狗也怕醉汉
Why Learn Chinese?
做好祖父母的九条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