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东部沿海地区的民变与迷信

2016-05-14 20:38朱佳丽
青春岁月 2016年7期

【摘要】清末民初东部沿海地区发生的民变种类复杂多样,且很多民变都与民众的迷信思想相联系,有的民变由迷信思想而诱发,有的民变则利用迷信来扩大影响。民国建立以后,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来破除迷信,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民众迷信思想的根深蒂固和政府的某些措施不力,还是不能够完全的破除迷信。

【关键词】民变;迷信;东部沿海

Abstract:The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 uprising species complex in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 and a lot of rebellions are linked to people's superstition. Some rebellions is induced by superstition, some people are using superstition to expand influence. After build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government adopted many measures to superstition, obtained the certain effect, but because of people's superstition ingrained and lack of some measures of the government, still can't completely of superstition.

Key words:rebellion ; superstition ; eastern coast

目前学界对于“民变”一词概念的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民变包括了一切反政府反社会的行为,狭义的民变大致认为是下层民众的反抗斗争。笔者将以狭义的“民变”——主要是以农民为主的下层民众发动的群体性事件,来讨论民变与迷信。近代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更早的接触世界,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冲突也更多,民变的次数也较多,很多民变都与民众的迷信思想紧密联系。

一、民变中的迷信现象

近代东部沿海地区民变种类复杂多样,在诸多民变中都有出现过迷信的现象。因为我国民众习惯性接受迷信方面的思想,一直以来都有信奉鬼神的习惯,因此在由农民为主的群众发起的民变事件中出现迷信现象可以说是常见的。下面就从两种不同的民变类型中举例,阐述在这些民变事件中出现的迷信现象以及引起的影响。

1、秘密会党利用迷信发起民变

秘密会党起源于民间的秘密结社,他们一般都有奇异的入教方式、秘密的联络方式,一般秘密会党的入教方式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每个会党一般都有自己的信仰,通过信仰来严格约束自己的组织,扩大宣传自己的组织,以便利用民众发起运动。如浙江的神拳会就通过向群众宣传喝掺入了闹阳花和凤茄花汤的神符水就能够刀枪不入的迷信思想,来招收群众加入神拳会,扩大影响。人喝了神符水以后死都不怕,只会往前冲。群众在神拳会的宣传下,参加反教会运动和抗捐抗税斗争,有的甚至发展成武装暴动,带有群众起义的性质。

另外在山东、直隶一带的,以练习梅花拳为活动形式的一个秘密结社的组织——梅花拳中,也存在着许多迷信的神秘仪式。加入梅花拳的人员要在练习拳棒的同时,也供奉神像,练习念诵经卷,持诵咒语,烧香磕头,坐功运气,带有宗教色彩。1894年甲午战争后,梅花拳發展成为组织群众进行反对外国教会斗争的秘密结社组织。1898年领导山东冠县蒋家庄反洋教起义的赵三多,便是当地梅花拳的一员,附近的梅花拳众也大批参加。

2、灾变中的迷信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自古就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就说中国的母亲河黄河,近代百余年间几乎是每年都要泛滥一次,在鸦片战争期间就发生了连续三年的大决口,东部沿海地区的江苏、山东等地就被祸及。在自然灾害的伤害再加上政府救济不力,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无力对抗灾害,面对家园和亲人的丧失,再加上温饱成为难题,民众很容易就精神麻痹陷入迷信信仰之中。

比如在发生严重的蝗灾时,灾民大都不敢消灭蝗虫,因为他们认为蝗虫是一种“神虫”,认为只有天才能灭它,灾民唯一能做的就是烧太平香和唱戏来祈求“神虫”不要吃庄稼。当救灾措施长时间无法落实或者生效时,民众就会更加容易陷入迷信,以求得心灵的慰藉。在应对自然灾害时,很多群众也会在迷信思想的指导下参与民变。山东就有一年发生大旱,麦子歉收导致人心惶惶,群众被饥饿所迫,激起民愤,而有一个叫刘士端的组织了一个叫金钟罩、也叫大刀会的组织,宣传自己可以神灵护卫,刀枪不入,具有吞符念咒等迷信色彩。刘士端穿着戏服,骑马拿刀,自称皇帝,穿黄衣,坐轿,鲁西南几个县在大刀会的领导下开始了行动,结果之后下了几场大雨,群众分散回家种豆子去了。

二、民变与迷信的关系

我国民众自古就很少接触教育、缺乏知识,而且对于科学也了解甚少,因此民众对于自己不能解释的事情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鬼神之说等带有迷信色彩的方式来解释各种现象。再加上统治者为了能够加强自身的统治,加强对民众的控制,一般都会使自己带上神秘色彩,也会利用迷信。因此直到近代,虽然已有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传入中国,但是千年来的顽疾并不能够一下子去除,大多数地区民众还是处于十分迷信的状态。在近代的民变中,民变的发动者们大多自身迷信,也会利用迷信来扩大自己的势力,有些民变事件甚至就是因为民众的迷信被触犯而引起的,迷信在民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迷信诱发民变

迷信诱发民变一方面是指由于民众自身缺乏科学知识,就容易轻信谣言,不能够识破谣言,反而迷信谣言,加上谣言总会带有神秘色彩,使得民众更加深信不疑,向周围的人传播,引发社会骚乱,进而诱发民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触犯了民众的迷信而激起民变,比如在清末新政时期,江苏发生了多起民变,民众发动起来反对新政措施的施行,其中有个原因就是新政的施行在某些方面触犯了民众的信仰。“江苏农民强烈反对新学堂、自治公所与户口调查,原因很复杂。新政不仅是一个无实效的幌子,而且又直接违背和破坏了乡间信仰。”另有“1911年嘉善县因自治公所禁阻乡民进行迎神赛会,就有无赖散布谣言,‘以为学堂局所抽各捐皆系众人养活,吾辈可约期拆毁以免抽捐,且学堂局所系教堂教员,剪辫者即系外国人,吾辈更便宜仇教。于是一般无赖同心相应,谣言更甚。不久该地就发生了数千农民捣毁学堂、自治公所之事。”这就是因为新政中的措施很多是民众所不了解的,又与民众传统的迷信信仰相冲突,触犯了民众的迷信,激起民众的反抗从而引发了民变。

2、民变利用迷信

许多的民变事件都是通过迷信起事的,这样做可以使组织更带神秘色彩,更容易让民众信服,而且民众也习惯于接受这种形式,封建帝王也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加自己的权威的。1843年洪秀全与表亲冯云山、族弟洪仁玕从梁发《劝世良言》中吸取某些基督教义,后来自行洗礼,并在广东花县首创“拜上帝教”。像这样利用创建一个迷信宗教来作为起事的基础可以说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因为民变事件要通过宣传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吸收更多的成员来加入。

1849年诸多省份发生惨重水患,此后不久就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湘、鄂、赣、皖、江、浙,都是太平天国统治过的区域,太平天国之所以能所向披靡地从广西挺进到南京,太平军队伍所到之处能迅速发展壮大,与这场连年跨省的大水灾当然不无关系。但是也与太平天国的宣传方式有莫大關系。太平天国的创建这洪秀全在建立了拜上帝教后,和冯云山到广西传教。1847年,洪秀全又和洪仁玕到广州跟随美国美南浸信会传教士罗孝全学习《圣经》,洪秀全还说曾梦见他自己是上帝的儿子。7月,洪秀全与冯云山一起制定“十款天条”。1848年春天,拜上帝会的领导人之一冯云山被地方团练逮捕,送往广西桂平知县衙门囚禁。洪秀全前往广州欲以“传教自由”为由,找上层关系营救。后冯云山被信徒集资贿赂桂平知县,而得到释放。1850农历十二月,洪秀全等人在金田村内的韦氏大宗祠,举行拜上帝仪式,并宣布国号为太平天国。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生日,拜上帝会众万人在金田村“恭祝万寿”起义,是为金田起义。洪秀全称天王,建立“太平天国”。

总的看来,太平天国的整个建立过程都是在宣传拜上帝教的过程中发展壮大过来的,可见迷信宣传对于民变组织的成立壮大都是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的。

三、官民破除迷信的努力

晚清民国时期,尤其是辛亥革命前后,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阶段,是中国从未有的中与西、新与旧的杂处、碰撞以至融合的剧变时期。随着清王朝的覆灭和政权易手,政府开始大力破除迷信。民国以来破除迷信的举措,主要包括禁止过多祀典和拆除神像神庙。无论是政府主持的公祭,还是民间私祭,都遭禁止。公祭保留了祭孔孟、祭关岳、祭革命诸先生,私祭保留了祀天地、祀灶王、祀门神。潍县、冠县等地盛行多年的城隍出巡风俗,自民国后也被禁止。

山东各地改寺观、庙宇为学校的做法也非常普遍。《茌平县志》载:“民国以来,竭力破除迷信,驱逐僧道,或提其庙产以充学校经费,或将其地址改作乡学,以至民俗积习已去其半。”另有《牟平县志·地理志·学校》载,牟平的县立中学,创设在东关弥勒寺。该县共建10处县立小学,有午台、酒馆、水道、冶头等4处是“就原有庙房改建”的。有57处公立小学,许多都是“就庙改造”的。县境内的松泉观、三清官、海云院、梵云院、海泉寺、太平观等,均设为小学。城隍庙被军队占据,节孝祠设为电话事务所。该志《坛庙》部分讲:“明清及失考各庙,远近林立,所举不过十分之一,其他多不胜数……其建筑工程大小不同,要皆足为迷信之证现已多半改设学校,或充各会所用。”其他县的情况大致相同,至今山东仍有以庙、寺等为名称的学校。尽管如此,民国破除迷信也只是风行一时,并没有彻底改变神灵信仰的积弊。

总的来说,清末民初东南沿海地区的民变事件有许多与宗教迷信相互牵扯。因为当时民众还都十分缺乏现代的科学文化知识,不能够辨别事实的真相,往往就轻信迷信宣传。这一点被民变的发动者利用来建立和宣传自己的组织,扩大民变的影响范围。到了民国时期,由于科学的传播和时局的相对稳定,政府和民间采取了诸多措施来破除迷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迷信引起的民变事件。但是由于民众对迷信思想的根深蒂固和政府的某些措施不力,迷信还不能够被完全地破除。

【参考文献】

[1] 邵晓芙.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浙江民变问题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

[2] 十二院校《中国革命史》编写组. 中国革命史[M].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6:385-387.

[3] 王 进, 杨江华. 中国党派社团辞典[M]. 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 1989:213.

[4] 刘仰东, 夏方明. 灾荒史话[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84.

[5] 樊翠花.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江苏民变问题研究[D]. 苏州:苏州大学, 2004:24-25.

[6] 茌平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茌平县志[M]. 济南齐鲁书社, 1997:82.

[7] 秦永洲. 山东社会风俗史[M].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1:577-579.

[8] 魏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魏县志[M]. 北京:方志出版社, 2003:674-675.

【作者简介】

朱佳丽(1993—),女,江苏南通人,苏州大学社会学院2015级中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