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出发点

2016-05-14 21:41毛佳发
亚太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现实的人出发点

毛佳发

摘要:从现实的人出发反思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和规律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需要作为内驱力推动人们的行为以及形成特定的社会关系,而与他人或集体互动的结果反过来又使人们进一步确认、调整自身需要结构以利于生存和发展,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其中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促进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出发点;现实的人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268-01

一、人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契合

人是自然、社会和精神存在物,为了维持生存和发展,必须不停的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一旦这个过程停止人就走向灭亡。对物质、能量和信息的需要也就构成了人的一切活动的原初动力。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需要进行说明和定义,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但其主要的从个人的心理层面进行的划分。本文以马克思的需要理论为理论基础,第一,马克思指出,“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①即人的需要集中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在一定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激励下、在一定思想指导下从事社会生产和自身生产的实践活动,主观能动性的特点决定了人的动机和思想对其行为的支配作用。第二,人的需要不同于动物的需要的另一个特点是人的需要体现了一定社会的价值和利益,需要一旦超出意识范畴转化为行动,需要与需要对象之间就建立了价值关系,这种价值关系同时关乎于其他劳动者的利益。需要的特点决定了需要的产生和变化都要受到一定社会意识、思想的支配,而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对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成员的影响是先决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正是传达社会意识、社会道德要求的有效工具,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影响人,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②。虽然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维持社会稳定而产生的,但其有效性和有效程度必须是以个人的认可和接受程度为条件的,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应该是能够满足人们的某些特定需要的: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即思想政治教育能满足人们对社会和个人发展规律的认知需要,对家庭、集体和国家的归属和爱的情感需要;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是人们进入社会的通行证,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了解和理解社会规则才能从心理上顺利融入社会集体,才能实现人的社会化;最后思想政治教育也满足了人们自我实现、自我创造的需要,即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才能保证方向的正确性,才能收到理想的结果。

二、协调人们之间各种社会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③,对人的本质研究应该抛弃对各种表象的、细枝末节的描述而应该带入到人的现实的社会关系中去理解,人的现实关系是一个随着人的实践能力发展而不断展开和变动的范畴,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应在于:第一,树立合作共赢的意识,培育正确的竞争观。竞争与合作是矛盾的统一体,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激励人们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都要追求利他与利己的内在统一;第二,树立价值共同体意识。市场经济制度对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有突出贡献,但也使得人们之间的关系趋于紧张,人们之间的竞争意识、个体化倾向加强,反映到生活中就是人们似乎更加关心自己的私人生活,参与社会公共管理的意识较淡薄;反映到价值观层面,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甚至把自我作为与社会相矛盾的独立实体。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做的是引导人们走出狭隘的“小我”,将“小我”当作整个社会“大我”中的重要一员,在价值选择和价值碰撞中,肯定自我和他人的价值,扩大价值共识,实现;第三,树立生命共同体意识。人不是处于自然的外部,而是自然的产物和组成部分。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了人和人类社会永远无法脱离大自然而存在。习近平同志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指出,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地宣传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人们提供正确的消费观,加快推进人们生活和生产方式的改变以保护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其次,通过宣传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实现社会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的和谐发展。

三、人的社会实践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标准

前文已经提到了人的行为是由需要与思想共同推动产生的,需要是动机的基础起着内驱力的作用,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支配着行为的最终发生与方向。而行为一方面是一定需要和思想的外在表现;另一方面又是对自身需要和思想的验证和调整,需要作为意识的对象同思想一样同属于社会意识范畴,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同时,思想和行为又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对重要范畴,两者之间很多时候是一致或者基本一致的,但是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人们的思想与行为又经常是不一致,表现为知行脱节,表里不一,最终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高首先应该培养人们具有正确的思想,以一定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去指导人们调整自身的需要,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有机的统一;其次,以一定的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抽象的理论观念阶段而是应通过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人们检验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的规范;最后,完善评价机制强化规范行为。对行为的研究需要深入到行为背后的思想动机,规范行为有可能是正确的思想指导下发生也有可能是迫于外界的压力虚假的表现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追求的思想与行为的统一、内化与外化的统一,只有真正认可和接受了社会要求才能始终坚持正确的有利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行为。否则一旦外界条件改变人们就可能背离社会规范。以完整的、现实的人为研究视角不断研究和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现象背后的科学规律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解: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14页。

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版,第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猜你喜欢
现实的人出发点
《子夜》的方法论分析
关于青年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思考
均衡性原则司法适用解读及适用路径的精致化构造——以四个案例为出发点
以“中国制造2025”规划为出发点的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
以学生培养为出发点的数学教学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通过“人”走向现实深处
青年马克思对人的认识的转变
“现实的人”与“现实的个人”的关系辨析
荣辉:以未来的交通环境为出发点
定准语文课堂的出发点——丁卫军《社戏》教学实录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