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提高能力,畅享阅读之乐

2016-05-14 13:38蔡爱萍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课文阅读教学语文

蔡爱萍

【摘 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占用的课时最多,耗费精力最大,而且其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本文从培养学生的词汇、阅读、概括、想象能力对小学语文阅读实践教学活动进行探究,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阅读;教学;培养;词汇;朗读;概括;想象;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足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阅读所用课时多,耗费教学资源最大,其效果直接关系到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而在长期的教学中,往往受已有教育思想的影响,大部分语文教师对学生采取“大运动量”的阅读训练,而效果却不大理想。而影响阅读质量,探究原因无外乎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受阅读量少、缺乏生活体验,同时在阅览书籍的选择上过去随意和盲目性所影响。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本文中,我将就实际教学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入手,谈谈提高语文阅读实踐教学效率及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要任务是加强学生理解词句的训练

掌握词语及一定的句量,是发展学生阅读和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如何让学生理解阅读过程中发现的词语和句子,进而熟悉读物蕴含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使用所掌握的词语组织出成段落的语言表述,更好地表达出其所要表达的情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这也意味着如何有效引导学生理解、积累、引导和运用词语十分重要,这是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抓手。因此在教学中的词语训练要尤为注意三点:①要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做到学用结合;②要培养阅读与理解文章的能力。重视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使用常用的词语的能力;重视引导学生对基本句子形式的掌握和运用。③重视丰富学生理解词语教学的方式和模式,尤其是指导学生掌握词、短语和句子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

二、学会阅读的方式方法,指导学生学会“读书”

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就是要坚持“以读为本”。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以读为基本,体现语文教学特点。读的次数多样、内容多样和形式多样,有利于学生的感悟和积累,有利于营造生动、活泼、具象的课堂气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在小学阶段各年龄段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朗读、默读和背诵的训练。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语感进行有感情朗读,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去理解课文。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去体会为什么这么想,具体想什么和怎么想。在这个过程中,背诵是关键,是学生自我语言储存和积累的有效方式之一。要提倡学生多背诵、多运用已学过的古诗、优美词句等,不仅能够有益于当前,还能够受益终生。

首先说一下朗读。朗读是基础。能够准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去朗读课文,是学生提高阅读质量的一种重要能力,也是语文教学中有效理解内容,利于体会作者写作中心思想和感情的最常用的方法。目前语文教学教材中已对朗读提出了的具体要求,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多读少讲的原则,鼓励学生自己通过大量的阅读去提升,通过自主朗读,入境入情;通过读懂课文,有所感悟;通过朗读实践,逐步提高朗读水平。

其次是默读。小学语文的默读练习在不同的年纪和年龄段都有不同的要求:一、二等低年级要求学生学会默读;三、四等中年级要求学生学会浏览,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善于提出疑问;五、六等高年级要求快速默读。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默读也是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指导阅读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学会默读。目前所使用的教材中 ,有部份略读课文实际上也明确要求学生通过默读去理解、领会内容和中心思想。此外,在课后思考练习中也强调学生认真默读。应该说,提高学生的默读能力有个训练的过程,因此我们在要求学生默读时,要留出大量时间,让学生能够真正做到默读课文,进而能够认真思考。这也要求,我们在要求学生采取默读的方式去阅读课文时,决不能囫囵吞枣,要特别注意检查效果,避免默读的教学环节流于形式。

最后一点是背诵。要求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们采取一定方式去引导他们背诵自己喜欢的或印象最深的句子、段落。通过要求抄写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达到一定语言积累。保证学生经过读背等相关训练后,能够培养出语感,达到感悟课文情境美、文字美的教学要求。

三、寓教于读,教会学生概括课文的本领

教学中单纯的照本宣科、照书宣读,如同日常教育中家长的反复唠叨容易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一样,是学生最反感的一种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是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的。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考虑尽量做到多读和精讲。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传授概括的方法,集中在引导孩子们去理解重点句和段落。那些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可以放手去引导孩子们充分发挥,通过反复读和念,读出感情、念出含义。特别是新基础教育下的阅读教学,更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理解的句段,先让学生们通过讨论,点拨辅导。既确保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发挥,保证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提高,也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水平,最终促动学生阅读能力得到相应的升华,这样,我们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也可以轻松愉快的完成。

1.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学生语言功能发展、写作规范养成和阅读能力提高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其实现手段就是通过有目的计划地反复训练,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提高语阅读能力,对形成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语文阅读学有余力且作文表达能力突出的学生学习方式的了解,这些优秀的学生往往都养成较好的读书习惯,如主动预习的习惯,如阅读过程中勤于思考的习惯,如预习中主动寻找参考资料的习惯,如课堂学习中善于抓重点啃要点的习惯,主动记录读书笔记的习惯等等。这些习惯有利于建立起游刃有余的思维习惯和阅读方式,有利于建立一种心理优势和阅读定势。这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起到了保证和促进的作用。就算是智力和基础稍差的学生,也能够通过教师对其良好读书习惯培养的作用下,促进他们的阅读能力的提高。

2.引导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善于活学活用和现学现用各种阅读方法

曾国藩指出:“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指导学生初步掌握精度、略读、浏览等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培养学生三种阅读技能。

精读,重在培养感受、理解能力。要求学生通过领会语言,去感受作者所欲表达的内容、情感,进而对文章的语言和写法有所感悟。

略读,即粗略的、不作深究的阅读。通过比较快的阅读,粗知文章大意。

浏览,是指大略地、一日十行地看。

在三种阅读方法中,精读是重点。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精读的训练,要有意识地整合阅读资源,扩大阅读量。除了要求学生逐步掌握方式外,还要通过大量的读写练习去熟练使用,并举一反三。三、四年级要开始培养学生学会略读,让学生阅读速度逐渐加快,逐渐提升粗知大意的能力。瀏览是高年级阅读能力培养的重点。就是要教会学生带着目的进行浏览。通过学会扫读、跳读,提高速度,培养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

3.要把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语文教学采取的教学方式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要求过深,容易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要求过浅,容易导致孩子学习浮于表面。因此,培养好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应尽可能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

一年级可以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用自己的话表达意思。二年级要求则有一定提高,要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还要求能够初步准确地理解,学会断句。三年级则要求能够把句、段联系起来,读懂段落,进而是整篇文章,体会作者的感情。只有针对不同年龄段提出差异化又递进化的阅读要求,再通过一定强度的联系,相信学生们基本能够做到逐句逐段读懂,逐步通篇理解和掌握。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对增强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通过积极主动教学,授之以渔,活跃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在课堂学习中,要有意识设置教学场景,引起学生认知兴趣,从而引发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自主投入探索的意愿,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要营造“质疑探究”情境,鼓励学生学会大胆发问,在不断“提出问题——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独到的见解。

阅读过程中,哪怕是学生的一知半解、一点怀疑,只要是自己的独特感悟和独立思考,都是难得可贵的。我们要善于把握,抓住学生心理状态,鼓励学生扩大阅读范围,积极搜集查找相关的信息,引导学生读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答案和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发散思维,最后,从中得出答案,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这才是语文课堂阅读的目的,即教师赋予学生自由创新的阅读方式,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克服重写轻说的倾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通过灵活地指导学生学习阅读的方法,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这是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的要求,也是新基础教育理念下推崇的教学方式。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自主阅读方法,养成多语善言,熟读精思的习惯,才能进一步促进学习能力的养成和充分发挥,在阅读之海中尽情畅游,享受阅读之乐。

参考文献:

[1]周克兵.谨防用另外方式代替学生阅读实践[J].小学青年教师.2005年03期

[2]商德远.怎样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实践[J].小学教学参考.2004年Z2期

[3]魏书生.引导学生自学文学常识[J].课外语文(小学).2005年10期

[4]穆月玲.鼓励学生自学、竞争、创造[J].宁夏教育.2000年Z1期

[5]王松竹.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J].河南教育.2003年04期

[6]陶忠华.阅读实践是阅读教学的一个支点[J].云南教育.2003年13期

[7]王维生.阅读教学要落实阅读实践[J].小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年11期

[8]平舆县古槐街道办第四小学 张宁.谈新课标下阅读教学的创新[N].驻马店日报.2007年

[9]沈志媚.创设情境诱其情 加强实践促积累[N].中国教师报.2005年

[10]张淑景.小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N].济宁日报.2007年

[11]董巷君.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体性教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猜你喜欢
课文阅读教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