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探索

2016-05-14 14:12何丹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人文关怀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工作

何丹

【摘 要】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高校学生工作的生命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将补充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学生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我国学者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面对市场经济社会的思想、文化多元化的现实,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逐渐增大。根据笔者多年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以及学生管理工作实践,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工作实效的必然途径。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意义

1.两者的结合大大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使学生在政治观念、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等高层次上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过多关注社会对个人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方面的要求,它主要是解决学生的政治立场、价值取向及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等方面的问题,而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一些最起码、最基本和最一般的人格内容,如学生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展个性心理,学生的社会适应、应付挫折、情绪调适及人际交往等。而心理健康教育本身是完善人格、发展人格的重要手段,它所实施的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和完善,弥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2.两者的结合大大改善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运用说服、榜样、评价、锻炼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处于主导地位,对于工作对象进行理论说服教育,工作对象处于被动地位,内心想法容易被忽视。心理健康教育中,教育者地位由主导、权威者变成协助者和治疗者,尊重学生人格,理解学生人格缺陷。这种角色的转换,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一方面有助于了解对象的心理和思想,有利于双方都敞开心扉;另一方面有助于改变工作对象的态度,使学生对工作者的观点看法听得进,记得牢,从而容易改变他们原来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3.两者的结合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在因素是学生受教育时的心理状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生只有彻底解决基本的心理问题和障碍之后,才能形成崇高的思想道德。从思想意识的形成及发展过程来看,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政治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建立在健康心理这一基础之上的,只有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习和运用现代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理解和帮助学生,更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可以借助心理测验来客观地了解学生个性心理特点及发展趋势,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途径

1.在教育理念和思想上实现结合

首先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针对学生个性化的特征因材施教。不管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对人的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过程中要注意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兴趣特长、不同专业、不同成长环境的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分析他们的个性化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依据制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式,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教育的目标,只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以人为本”,才能在人才培养环节取得实效,才能使广大学生从中受益,才能为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提供保障,才能保证结合的顺利进行。

2.在教育目标和内容上实现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目标和内容上是有联系的,在理念的引导下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在目标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都是培養素质全面、适应社会发展的人,这是两者结合的基础,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偏向于社会化阶级化的思想引导,包含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个人心理方面的活动,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更宏观,二者的结合,是宏观到微观的结合,更全面。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个人心理的关注,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价值观的渗透和思想引领。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交叉重叠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但是在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时候不能单纯地灌输和说教,要注重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深入分析,并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引导树立正确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摈弃物质主义和奢靡主义,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奉献主义。注重启发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认同和自信,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大学生抗击挫折的能力,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才能使大学生面临纷繁复杂的学习、生活、交往等问题时能平稳应对。

3.在教育策略和方法上实现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策略和方法上既有相同又有不同,在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过程中,要注重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发挥彼此的优势。首先要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全员育人作用,建立由校领导、思政工作者、专业教师和学生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同时也要学会借鉴国内外其他高校的优秀经验,结合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际状况,加以融合,发挥各自优势,因地制宜,探索出自己的方法。其次要建立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学校和家庭共同参与,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个体化咨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心理咨询老师的主体作用,注重利用各种平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利用好网络开展教育工作。最后要注意方法的结合与互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普遍性问题和个性化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注重个性化问题的针对性解决,这样就不至于引起反感。

4.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是高校教育工作的实施者,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专业师资力量的缺乏必然导致教育难以取得实效。因此,实现教师双重角色的结合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关键。首先,必须装备一支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和医务人员共同组成的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并注重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融合交流,要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积累经验。其次,要注重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技能的培训,完善其知识结构,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例如可以鼓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等。组织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和探讨,只有这样才能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发挥实效。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当前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就业形势的变化以及学生问题的复杂化,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将极大地促进高校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完善,培养出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名森.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4,37(3).

[2]张科.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互补[J].教育探索,2011(10).

猜你喜欢
人文关怀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工作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需做到“六结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