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感恩”之花在“底线”上绽放

2016-05-14 14:38李凤美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感恩学校德育底线

李凤美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教育新思维》(胡东芳著)中介绍的两个事例:第一个是一个外国教育代表团来到中国进行教育考察,一天,他们来到了一所幼儿园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有一成员向幼儿园园长提出能否向中国的小朋友提一个问题的要求,园长表示同意。于是,这个“老外”来到一个班级,向小朋友问道:“小朋友们,请告诉我你们的祖国在哪里?”片刻停顿后,这个“老外”怎么也没有想到,被问的中国小朋友们竟想也不想地异口同声回答道:“祖国在我心中!”提问的“老外”显然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一种回答,其惊讶、赞叹之情溢于言表……第二个是作者在加拿大留学时,也在一所幼儿园里向一个班的小朋友提出了同样的问题,未曾想到的是,从不害怕回答他人问题的老外小朋友们竟然冷了大半天的场,之后才有一个小朋友站了起来,来到贴着一幅世界地图的墙边,用手指着加拿大所在位置……

以上两个事例中,对于同一问题,中外小朋友的两种不同的反应不由地使我产生了深深地思索:我们的小朋友们真的能理解“祖国在我心中!”的含义吗?如果这个问题再问我们的小学生、中学生乃至大学生,总能得到同样回答吗?为什么中外的小朋友回答会相差这么大?我们的德育教育是否缺少点什么?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应该怎样有效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呢?……

这些问题确实很复杂,但是看看我们的学校教育现状,也可以看出一些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学校德育,从启蒙教育开始,就要求每一个学生树雄心、立大志,要求每一个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要求每一个学生树立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的集体主义观念,要求每一个学生在思想行为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忽视了道德的教育的层次性,我们的教育太多地强调了高层的神圣德育,而忽视了中层、甚至更低层的“底线德育”。

那么,德育的“底线”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把品德“底线”规定为是保证受教育者品德健康发展的最低品德水准,是道德情境中自觉恪守的无法再降的最低原则要求,是最后的价值信念与道德防线。当然,作为学校教育仅仅进行守住这些“底线”也是不够的,我们的教育需要在守住这些“底线”基础上诱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那颗爱心、善心、孝心、责任心;需要引导学生明白做人的最基本的要求……这才是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比较完整的学校德育。基于这样的思考,近年来,我校以“感恩”系列教育活动为载体开展了“爱”的底线和“做人”的“底线”教育。

一、“爱”的底线教育

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应该说是神圣德育中最核心的内容,但当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应该要求他们先从爱自己身边的人——父母、老师、同学以及邻居等爱的底线做起,再逐步升华到爱国才会有好的效果。我记得外国有一间学校校门口的校训就是“请爱你的妈妈”,这就是很好的“爱的底线”的教育。而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不少学生在填学籍卡时对着父母的出生年月日一栏发呆,对某些明星的生日却了解得一清二楚,念念不忘。也发现某些学生因父母没有知识或没有金钱无法满足他们,或没有权势地位而看不起他们的父母。这些,都可以看出学生亲情观念的淡薄。

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大力开展了“六个一” 感恩系列教育活动,即每学年开展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大队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征文、演讲活动,出一期以“感恩”为主题的黑板报,开展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每班至少开展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中队活动,唱一首感恩歌曲等。近年来,学校开展的大型活动有:举行了“爱是永恒”、“感恩的心”等主题大队活动,举行了“感恩,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主题中队观摩活动,开展了“为父母洗一次脚”、“为老师敬一杯茶”、“为长者让座”、“扮靓自然”实践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营造了一种感恩文化,使学生感受到浓浓的亲情、真切的爱意。例如:在 2015年母亲节前夕,我校三年级中队邀请一百多名家长一起在学校礼堂召开了 “感恩的心”主题中队会。会上,有的学生回忆起父母的生日;有的学生以自己的特长,或唱或演,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还有的学生当场给父母捶背揉肩,和父母一起玩亲子游戏等。当温情的《感恩的心》这首歌曲在礼堂回荡时,现场所有家长都被人性中“感恩”这一美好的情感深深打动,不少家长激动得双眼通红,甚至热泪盈眶。

通过类似在具有亲情意义的节日中开展的亲情浓厚的活动。使学生能从小爱自己的亲人、朋友、老师,相信长大后就会有一颗赤诚的爱心,自然就会爱自己的祖国,爱自己的人民。

二、“做人”的底线教育

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包含很多很多内容,但应该说舍己救人、助人为乐、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等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但正如雨果所说:“做一个圣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个正直的人,那是为人的常规。”我们大众之人做人的底线应该是善良、正直、诚信、同情、宽容等。有了这些做人的最低要求,当我们在即将做错事、犯错误时,都有可能使自己适可而止、悬崖勒马。这个教育渗透到了 “六个一” 感恩系列教育活动之中。比如:在五年级(1)班举行的“感恩,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主题中队观摩活动中,老师让学生围绕“感恩,应怎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学生讨论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从小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包括要注意安全、珍爱生命、让父母放心;包括不伤害他人、不破坏环境、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包括从小不说谎、不搞欺骗、不抄袭作业、守时和知恩图报等等。在讨论中,学生那真挚的话语,那朴实的回答,充分展现了学生那善良、正直、诚信、同情、宽容之心。再如: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学会做人,学校提出了“做一个懂礼貌、会微笑的孩子”的倡议,希望同学们做到:在家微笑对父母;在校微笑对师长;见到同学请微笑;遇到困难请微笑……通过这样的倡议,希望教会学生做人的正确心态,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就是进行 “做人的底线”的教育的方法之一。一个人可以微笑面对困难,面对不足时,相信他在即将做错事或犯错误时,也能使自己悬崖勒马、适可而止,保持做人的最起码底线。在“做人的底线”的教育活动中,很多班级还有很多其他的创新做法,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其实,倡导“底线德育”并非拒绝崇高,而是强调分清教育的层次,防止思想道德教育的架空和伪化。尽管学校德育不能抛弃它应有得崇高和神圣,也不可缺少应有的理想主义,但是应该以人性、人格、人品作为最基本的底线。这样德育教育就能体现出由低到高,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我校實践来看,“底线德育”符合当前的教育形势,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为社会合格公民的客观要求,但教育过程一定要紧贴学生实际,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让“感恩”之花在“底线”上尽情绽放。

参考文献:

[1]胡东芳著.《教育新思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道德底线教育体会——努力让学生感动》,2005-5-23新浪网;

[3]陈纳.《学生减负与底线教育》.上海建桥学院民办高教研究所,2003年新浪网;

[4]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徐志辉.《实施感恩教育,构建人文校园》.《小学德育》,第21期.

猜你喜欢
感恩学校德育底线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真相与底线
戈恩被捕:底线不可碰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守住我国粮食安全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