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如何纪念自己的生日

2016-05-14 16:40李波
百年潮 2016年7期
关键词:纪念活动纪念日纪念

李波

为了纪念党的诞生,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建设和形象建设方面采取的一种较为理想和有效的方法。纪念党的生日,不仅是政治领导的需要,同时也是追忆历史、教育群众、展望未来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风风雨雨95年,这些年来党是如何纪念自己生日的呢?

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的确立

由于历史上的诸多原因,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日期与成立纪念日并不是一天,1921年7月1日并不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准确日期。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秘密状态下召开的,党在建立初期,活动处于白色恐怖之下,组织程序比较简单,留下的文字记载也很少,给后来确定党的生日带来一定困难。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陈潭秋在1936年写了《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回忆》,发表在当时苏联出版的《共产国际》杂志第七卷上,这是迄今查证到的最早提出党的一大是在7月下旬召开的一篇文章。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限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没有统一组织庆祝党的生日。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活动有了相对稳定的空间,有关党的生日的纪念活动也逐步提到议事日程。1941年6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正式规定每年的7月1日为党成立纪念日。指示说:“今年七一是中共产生的二十周年,七七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四周年,各抗日根据地应分别召集会议,采取各种办法,举行纪念,并在各种刊物出特刊或特辑。”这以后,各级党组织开始大规模地举行活动纪念党的生日,而“七一”作为党的成立纪念日就此固定和传承下来。

“文革”结束后,随着拨乱反正的逐步进行,很多悬而未解的历史问题也渐次得以解决。关于党的一大召开时间一直是史学界追踪研究的重要问题,也是我们党亟须解决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1980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创刊号上发表了学者邵维正的论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日期和出席人数的考证》,邵维正通过查阅大量史料档案、访问党的一大亲历者,对材料去伪存真、综合分析,最终认定1921年7月23日为中共一大的开幕时间,从而解决了几十年悬而未解的难题。这一考证结论首先得到胡乔木的充分肯定,在此以后的中央文件和重要文献中也都采用了7月23日这一

结论。

党的一大召开的准确日期考证清楚以后,党的成立纪念日是否也要做相应的改变?党成立的日期与成立纪念的日期是否要保持一致呢?争议是存在的,但考虑到“七一”这个重大节日已经深深地铭刻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中,具有极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如果改变势必涉及相关方面一系列的改变,最重要的是“七一”这个特定的纪念日已经为人们所认同。如此看来,党的成立纪念日定在7月1日就没有必要改变。

关于谁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纪念党的生日的领导人,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毛泽东在1938年5月发表的《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把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诞辰纪念日。《论持久战》明确指出:“今年(指1938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十七周年纪念日”,由此,毛泽东在党内最早提出把7月1日作为党成立的纪念日,持这种观点的比较多。

另一种说法是:周恩来是党内最早把7月1日作为党的成立纪念日的领导人,提出时间是1937年7月1日,比毛泽东提出时间早近一年。理由是:这一天在延安中共中央召开的活动分子大会上,周恩来为纪念党的生日做专题报告,题目是“十六周年的中国共产党”。这种观点是来自党史专家高放发表在2010年11月22日《北京日报》的考证文章——《纪念“七一”党的生日到底始于何年?》。高放经过严谨的考证,认为:从1937年起,中共中央连续四年都是在“七一”纪念党的生日。正是在此基础上,中共中央于1941年6月30日建党20周年来临之际发出正式文件,公开明确把“七一”作为党的成立日来纪念,从此全党、全国都统一纪念“七一”。

中国共产党生日纪念活动的形式

党的生日纪念活动形式,随着党的成长壮大而逐步成熟完善。革命战争年代庆祝党的生日,纪念形式比较简单,范围和影响都不是很大。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七一”纪念成为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纪念形式丰富多彩。

中央召开庆祝大会。以中共中央名义在北京召开庆祝大会是最高规格的纪念活动,通常十年举行一次。党和国家领导人、离退休同志、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著名无党派人士等都会出席庆祝大会。党的主要领导人发表重要讲话,回顾党的发展历史,总结历史经验。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和其他国家的友好政党也会派代表出席庆祝活动。在近些年的庆祝大会上对先进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进行表彰,在全党上下营造出学习先进的良好氛围。庆祝大会结束后,各级党委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七一”讲话精神,并且要求把精神贯彻到本职工作中。

发表“七一”社论。党通过发表“七一”社论,提出或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统一全党和全体人民的思想行动。全国解放前,1946年7月1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25周年。1949年7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新中国成立后,除个别年份(比如1979年)外,每年的7月1日,《人民日报》都采取发表社论或献词方式纪念党的生日。同时,各地方党报全文转载《人民日报》社论。

举办各类会议。集会、座谈会、表彰会和研讨会等是“七一”纪念活动采用的主要形式。集会是党和人民群众一同庆祝党生日的一种较好形式,群众参与程度高,主题突出,气氛热烈,效果显著。这种形式在改革开放前较为多见,改革开放后有所减少。座谈会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常采用的一种活动方式,有讨论、开会、学习、欢庆或表彰内容,比较灵活机动。近些年来,中央组织了不同规模不同内容的“七一”座谈会。表彰会一般通过党员大会或座谈会的形式完成,表彰只作为会议的一个重要环节。受表彰的多为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他们的事迹很突出,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共产党的先进性。研讨会是理论界庆祝“七一”的一种形式,多由各级党史学会、大中专院校的教学科研单位等学术团体主办,研讨的主题集中在党的历史及相关内容。研讨会一般规模较小、学术性较强、内涵丰富。

发表纪念文章。革命战争年代,党的领导人撰写并发表文章纪念党的生日,是当时比较普遍的一种做法。1942年7月1日,朱德在《解放日报》发表《纪念党的二十一周年》。同日,陈毅发表纪念文章《伟大的二十一年》。1943年7月6日,刘少奇在《解放日报》发表《清算党内的孟什维主义思想》一文,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2周年。同年7月8日,王稼祥在《解放日报》发表了文章《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纪念中国共产党二十二周年和抗战六周年》,文中率先提出“毛泽东思想”的概念。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在北平先农坛召开的集会上,发表题为《论人民民主专政》的讲话。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7月1日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胡乔木此间发表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成为系统总结党的历史的第一部专著,在全国影响很大,是当时党史研究的代表作。改革开放后,在“七一”到来之际,离退休同志、党务工作者,以及从事专业理论研究工作的学者撰写纪念文章。很多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开辟纪念专栏、特辑,集中宣传报道领导人的纪念讲话、“七一”纪念文章、优秀党员和先进党组织的模范事迹,以及一些先进经验和典型、纪念活动等,以此纪念党的生日。

党史宣传教育。活动期间,党史教育学习活动主要通过发表党史专题报告、党史理论研究文章、开展党史知识竞赛、办“七一”纪念专刊、参观革命历史遗迹等方式进行党史教育宣传,用丰富生动的党史内容教育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建设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红色文娱活动。联欢会和晚会是“七一”庆祝活动中最为热闹欢快的一种形式。联欢会规模、形式不受拘束,参与面比较宽泛,气氛比较轻松,适合在某些特定群体中进行。如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七一”,北京老干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联欢会庆祝“七一”。与联欢会相比,晚会的形式比较固定,很少互动,适合在参加人员较多的场合举行,如1955年7月1日中共北京市委举行盛大游园晚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34周年。20世纪60年代以后,中央举办的以歌舞表演为主题的“七一”文艺晚会逐渐增多,到改革开放后日趋成熟,成为纪念活动的常规形式。晚会的规模日趋宏大、主题鲜明,红色经典歌舞的编排不断推陈出新,热情讴歌党的光辉事业和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念,很好地烘托了节日气氛。

发表党内统计公报。近年来,中共中央组织部在“七一”前夕会发布《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介绍党员和党组织的最新统计数据。公报公布截至上一年度党员总数、基层党组织数量,具体包括:党员队伍情况、发展党员情况、党内表彰情况、申请入党情况、党组织情况等。通过分析不断变化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结构不断优化,素质逐步提高,党组织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此外,地方的“七一”庆祝活动也隆重热烈,富有地域特色。各省市区一般要举行庆祝大会,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发表讲话,表彰先进党组织和个人。此外,基层党组织开展一系列社会公益活动、文娱活动。如开展以“为鲜红的党旗增光添彩”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组织党员为老百姓提供志愿服务;走访老党员和生活困难的党员,送去慰问金和组织关怀,使他们感受到党的关爱。演唱革命歌曲,编红色段子,看革命经典电影、电视剧,讲革命传统等活动,成为近年来庆祝“七一”的新风尚。同时,邮政系统发行建党纪念邮资票品,很多重点工程抢在“七一”前夕完工,以向党的生日献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如何庆祝党的生日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非常重视党的自身建设,把纪念党的生日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1949年6月30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他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28年的经验,阐明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以及新中国内政外交的基本政策。

1958年7月1日毛泽东作《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一:“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其二:“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毛泽东为这两首诗写的小引说:“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1959年7月1日写作《七律·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些诗词生动地反映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爱国爱民之情以及党领导人民进行生产和社会实践,推动社会进步的豪迈情怀。

邓小平也非常重视纪念党的生日。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年6月13日,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在重庆主持召开专门会议,决定成立纪念建党29周年活动筹委会,隆重地庆祝了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生日。

1981年6月27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邓小平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客观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篇重要的文献。1983年7月1日,经邓小平本人审订的《邓小平文选(1975—1982)》在党的62岁生日这天出版发行。1988年7月1日,新时期党的重要理论刊物——《求是》杂志在北京创刊,邓小平亲自为《求是》杂志题写刊名。

此后,中共历代领导人也通过不同形式纪念党的生日,引导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历史,继承革命传统,求真务实,以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编辑 王 雪)

(作者是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党史

教研部副主任)

猜你喜欢
纪念活动纪念日纪念
纪念日
纪念九一八
特别的纪念
黑龙江线上线下融合开展十四项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
奥斯威辛为何在大屠杀纪念活动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
为纪念中俄建交 7O 周年
我也来两圈
忘不掉的纪念
中国共产党对于抗战胜利原因论述的演变——以抗战胜利以来历次纪念活动的论述为中心
结婚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