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为我们选古诗词

2016-05-14 16:40叶燕
百年潮 2016年7期
关键词:毛主席延安古诗

众所周知,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而在我们这些在他身边长大的孩子心目中,他更是一位慈祥的长辈和诲人不倦的好老师。现在就给大家讲讲珍藏在我心中60多年、鲜为人知的毛主席给我们当老师,为我们选古诗词,教我们背古诗词的故事。

记得有一天,李敏、李讷、叶丽亚和我在双清别墅西北角那块巴掌大的平地上正玩得高兴,毛主席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问:“娃娃们,你们在玩什么呀?”李讷一边在地上画的方格子上蹦蹦跳跳,一边回答:“跳房子。”毛主席很有兴趣地看着我们跳得满头大汗,说:“都出汗了,停下来休息一下吧。”过了一会儿,又对我们说:“新中国很快就要诞生了,你们也都长大啦,该上学读书了,学好本领将来建设新中国。现在没有条件上学,我教你们背古诗好不好呀?”我们边拍手边说:“好呀,太好了。现在就教我们吧!”毛主席想了想说:“好,我就先教你们背一首李白的诗吧。”说完就用他那浓浓的湖南乡音吟诵起来: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听完后,我们几个人都面带难色。那时李敏刚从苏联回国,汉语讲得还不熟练。我在延安及西柏坡上学的时间加起来仅一年多,李讷和叶丽亚都只在西柏坡念了几个月书,我们“学历”最高的也只有初小水平,还不能理解这首诗的含义。我问毛主席:“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您给我们讲讲好吗?”毛主席耐心解释道:“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送别他的好朋友孟浩然的一首诗,诗名是《送孟浩然之广陵》。说的是在繁花似锦的三月,诗人在黄鹤楼送好朋友乘船去扬州,船渐渐远去,消失在天空尽头,诗人仍在深情伫望。”毛主席深入浅出的解说使我们明白了诗的含义,很快我们都能流畅地背诵这首诗了。这是我会背的第一首古诗,所以记得特别牢。60多年过去了,每当我背诵这首诗的时候,当年毛主席教我们背诗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此后,每当我们发现毛主席稍有时间,或陪他散步、吃饭时,总缠着他教我们古诗,毛主席总是尽力满足我们的要求。在我的记忆中我们还背过:《登鹳雀楼》《春晓》《静夜思》。

毛主席教我们背诵过的其他古诗还有很多,因时间久远,记不清了。

有一天,毛主席边散步边检查我们背古诗,看我们背得不错,非常高兴:“娃娃们,跟我到办公室,我写几个字奖励你们。”我们跟着他走进办公室,围在办公桌旁,只见毛主席挺直腰杆,饱蘸浓墨,右手悬腕写下了“叶丽亚、李讷、叶燕子延安人”几个大字送给我们。后来,毛主席还挥毫书写了李白的《将进酒》(片段)送给了我们。

这几幅墨宝至今仍然在我们家珍藏。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分别进入八一小学、育英小学读书,每周只能回家一次。毛主席日理万机,抽不出时间亲自教我们背古诗了,但他依然十分关注我们的学习。他对我们说:“你们现在上学了,别忘记继续学习背诵古诗词,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我选些古诗词,你们可在课外和假期学习,看不懂的地方可以问我和老师。”此后他陆续给我们一些用老式铅字打字机打出来的古诗稿,让我们自己学习背诵。这些诗稿打印在薄纸上,竖排版,字为蓝色,对折起来可以装订成“小书”。在当时的条件下,只能是将两张薄纸夹着一张复写纸,直接用打字机打出来几份。我请教过当时的打字员阿姨,她告诉我:“用这种方法一次打两三份效果很好,要打四五份效果差些,有的字会不清楚。”我记得当时给李敏、李讷姐俩儿各一份,我和妹妹各一份,其余还有几份,是否还送给什么人,它们是否被保留了下来,我就不清楚了。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我拿着古诗稿原件专门拜访了李讷,她看见原件立刻说:“这就是爸爸为我们选的古诗词,可惜我的那份丢了,你一定要好好保存。”我问是否还记得当时都给了谁,她说:“姐姐和我各有一份,你们姐俩儿一人一份,还有远新有一份。”我问她:“你记得毛主席给我们古诗稿的时间吗?”李讷说:“是咱们搬进中南海以后不久。”

这是我拥有的第一本属于自己的“古书”。1946年在延安抗日小学读书时我有过课本。1947年3月撤离延安时,课本及一些暂时用不着的生活用品都留在了延安,埋入地下或藏在山洞里,准备收复延安后取回。后来我们随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转战于山西、陕西,居无定所,一年多时间没读过书,直到1948年5月到达西柏坡后,才正式到中央机关小学读书。我们十几个不同年级的孩子挤在一间教室里。上课时老师将不同年级学的内容分别抄在黑板上,我们再按自己的年级将板书抄在纸上,这就是我们的“课本”。有了这段经历,我对毛主席给我们的“小书”特别珍惜、爱护:每当获得一部分诗稿都会仔细将它对折装订好,再放到一个大信封中,几个月下来我已经装订成厚薄不等的九本小册子。

毛主席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关心、帮助青少年学习中国古代文学。1954年7月,毛主席给在北戴河休假的李敏、李讷写信,告诉她们北戴河、秦皇岛、山东一带是曹操到过的地方,让她们读读曹操的《观沧海》,还劝她们闲暇时看点古典文学作品,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也正是在毛主席“看点古典文学作品”的指导下,在刚上初中的假期里,我就开始读《水浒》《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古书了;也正是在毛主席的言传身教下,我渐渐地爱上了读书。毛主席还特许我们这些孩子借阅他的藏书呢,不过他的大部分古籍线装书对我们来说太难懂了。

毛主席也十分重视身边工作人员和年轻卫士们的学习。新中国成立不久,他对我爸爸叶子龙说:“我想办一个业余学校,让卫士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比较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正是在毛主席的倡导和关怀下,中南海业余学校很快开学了,开设语文、数学、地理、政治、自然等课程。毛主席还用自己的钱为学员购置了课本和学习用品,大家除值班和出差之外,都坚持学习。经过数年学习,这些贫苦出身的年轻战士都达到了初中文化水平,还有一些同志被保送到工农速成中学,以后又上了大学,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毛主席还亲自为身边的卫士检查作业,纠正错别字,批改日记,教背古诗词。有一次,毛主席给卫士张仙朋改日记时,在日记本上抄写了王昌龄的《从军行》、辛弃疾的《摸鱼儿》,耐心讲解后让张仙朋背下来。

60多年来,毛主席为我们选编的这几本古诗稿随着我们家庭的变化经历了风风雨雨。我们在清理“文化大革命”抄家返还物品时,发现了这几本古诗稿,它竟然奇迹般地被保存了下来,实属不易。

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后,我想重温这些诗稿。当我找出发黄的信封,小心翼翼地抽出古诗稿时,只见订书钉处已锈迹斑斑,薄如蝉翼的纸张多处变黄发脆,有的边缘已粉碎脱落,我真不忍心,也不敢再去翻动它,不得不又一次将它放入信封珍藏。

(摘自叶燕:《毛主席为青少年选的阅读诗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有删节)

猜你喜欢
毛主席延安古诗
“八大”上我为毛主席做了同声传译
读毛主席词《渔家傲》“不周山”的注
“拟古诗”之我见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啊,我们永远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