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题

2016-05-14 14:03王太清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渔樵舞雩比兴

王太清

诗歌鉴赏是试卷上一道亮丽的风景,2016年高考对这一考点的考查稳中有变,出现了一些新的考查视角。因此同学们要引起重视,做到有备无患。

[点面结合]

“点面结合”多用于场景描写,即将最能表现题旨的景物要素作为“点”安排在最突出的位置上,把其他起补充、陪衬、铺垫、烘托以及联接过渡的材料作为“面”来谋篇布局。一般而言,“面”的勾勒辅写,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广度;“点”的传神勾画,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深度。点面结合能多方烘托,相互映衬,使描写对象更加鲜明突出。

例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阮郎归 西湖春暮

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 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做简要赏析。

解析 本题要从具体的诗句中分析出诗句所运用的技巧,要抓住题干中“暮春之景”找出诗中相关语句。如“香红渐渐稀”是面,而“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也是细节描写,由此归纳出点面结合、细节传神等要点。此外还可从诗句中分析出“以景起情”或“景中寓情”的表达方式。

示例 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的刻画。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起情,丰富了词作情感内涵。

[比兴手法]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比兴手法多见于《诗经》。

例2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桃 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 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③蓁(zhēn)蓁:草木茂盛的样子。

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解析 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桃夭》比兴手法的辨认不难,每一节前两句均为“比兴”;但此题缺乏背景交代,赏析难点在于对思想感情的把握,依据“归”的意义可知,《桃夭》写的是婚恋嫁娶。全诗以桃来比新娘,喻指新娘的美丽贤淑;第一节写桃花盛开,喻指夫妻婚姻和睦;第二节写桃树结果,喻指夫妻生儿育女,子孙繁衍;第三节写桃叶茂盛,喻指家族兴旺。题目要求从比兴手法的角度赏析,必须关注比兴手法的作用,如联想巧妙,形象鲜明等。

示例 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孙繁衍、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身份索隐]

众所周知,《红楼梦》中大观园不仅体现了曹雪芹高深的古典园林设计美学,更把入住其中的红楼儿女的不同身份及性格命运融入其中。的确,不同身份、不同品位的人自有其独特的立身行事,其居住的环境往往也与其审美趣味、独特身份一致。因此,对于一些特殊的诗歌,同学们要学会由表及里,探秘索隐,深入挖掘, 隐中求义。

例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

解析 “城郭休过识者稀”,是言不要经过城郭,因为认识他的人少;“哀猿啼处”,是言他住在深山老林里,不然哪里来的“猿啼”;“柴扉”,是言他家居简陋;“渔樵路”,是言他过着渔樵生活,是隐也;“日暮归来雨满衣”,是言他完全与山相融,亦隐也。

示例 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

[典故探源]

诗歌与典故密不可分,用典常常与诗歌相伴而来。适当运用典故可以增强诗词的表现力,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也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直;更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同学们要准确理解有关典故的出处和使用方法,避免曲解。

例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被酒①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②之舍三首(其二)

苏 轼

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③。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注】 ①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②四黎:子云、威、徽、先觉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③翁:苏轼自称。

指出“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

解析 本题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它启示同学们一定要回归课本。诗中“舞雩”一词典出《论语》: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答案 《论语》

对于典故,同学们平时应该有所积累:比如“琴心”之典源于汉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一般用于男女相爱,而不是亲情或友情;又如“望帝”这个典故渲染的是一种悲哀的气氛,不会用于喜庆;“楚狂”“接舆”,语出《论语》,喻不满现实、佯狂处世的隐士,用来抒发牢骚,或表示甘于隐匿的思想;“五湖客”“五湖扁舟”“五湖归云”“五湖烟水”,表示功成名就后便激流勇退,遨游江湖,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南冠”“楚囚”,指被羁绊的正义之士,或指诗人身陷囹圄;“请缨”指自告奋勇请求杀敌;“王谢堂前燕”,以王谢家族盛衰为喻,寄托吊古伤今的情怀;“天狼”,表示有战事;“折桂”,指登科及第;“采薇”,表示隐退之志,以示高洁;“式微”,表示国势或门祚衰落,或自己政治上不得意,打算归隐田园。

同学们还要知道典故的变式表述,如:“高山流水”的典故,在古人诗词中就有各种各样提法:“子期”“知音”“弦断”“高山一弄”“钟殁废琴”“流水高山”“琴曲流水”“流水心”“断弦人”“弄琴牙”等多种用法。

猜你喜欢
渔樵舞雩比兴
渔樵三问
打渔人
渔樵问答
比兴、咏物辨说
高中毕业四十周年同学会二首
赋比兴之当代运用
从《诗经》比兴循环解释现象探究“兴”的起源——以《关雎》《汉广》《樛木》三诗为例
风乎舞雩
朱买臣故事人性书写的两种偏轴——以息机子本《渔樵记》、《万壑清音·负薪记》为例
风赋、比兴、雅颂新论——兼比较章必功、王昆吾先生的“六诗”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