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表正义,实则达反义

2016-05-14 17:48李弗不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棠梨字面反义

李弗不

在我们汉语里头,有一种非常有趣的语言现象,这就是,有一些词(字),你表面看,它似乎是字面意,可实际上,它传达的是相反的意思。这种语言现象,你如果不仔细看,不认真读,不认真思考的话,很容易误认、误解它们,而一旦,你识破了其庐山真面目,就很会油然而生出一种获得感、释然感。我们还是看一些实例吧。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鲁迅《无题》)

鲁迅先生的这句诗,是尽人皆知的,是名句。你发现没有,其打头字“忍”,字面上看,不就是忍受、忍心、忍耐、忍痛、忍让的“忍”么?非也,你不要被其字面意所迷惑,对,它实际上传达的是与字面相反的意思,是“不忍”“岂忍”“怎忍”之意。鲁迅先生的诗句意是说:(我)决不忍心看着这么多的青年被反动派无辜杀害,(我)愤怒地拿起笔来,向刀丛剑树(白色恐怖)宣战!其实,这是鲁迅先生炼字后的诗句,其原句为:且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边觅小诗。原文中的“且”字、“边”字,是远不及“忍”字和“丛”字的表达效果的。为何?原句语调平平,而改句则表现出了诗人强烈的爱憎情感,特别是“忍”字的反义妙用,精准而又生动,精炼而又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对敌人的无比愤怒之情。书一“忍”字,似乎让我们看到了鲁迅先生的扼腕姿态和其咬牙切齿、发指怒目的面部神情,太惟妙惟肖了。如此妙用“忍”字的还有: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的这句诗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句中的“忍”字,同样是用了字面的反义,即为“不忍”“岂忍”之意。全句意为: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无力气,岂忍心如此当面做贼抢我的东西。一个“忍”字,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群童的顽劣,同时也写出了“我”孤独羸弱的痛苦窘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这句诗中的“肯”字,大家绝莫武断地理解为“肯定、一定、确定”之意,它的意思是“岂肯、不肯、怎肯”之意,是表达与其字面意相反的意思。整句诗意为:(我)本来想为皇帝清除危害社会的事情,怎么会顾惜我衰朽的残年余日呢。韩愈一生致力于兴儒辟佛,时任刑部侍郎,独上《论佛骨表》谏阻,言辞激切,结果却激怒宪宗,宪宗欲置其死地,幸得宰相裴度等力保,方得免死,贬为潮州刺史。此诗即为其在赴潮州途经蓝关时所作。诗句中的“除弊事”,申述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韩愈之刚直胆魄可见一斑。其目的明确,动机纯正,后果怎样,终亦不顾。此联有表白,有愤慨,而表达却颇为含蓄。“肯将衰朽惜残年”,大有为国为君匡正祛邪,义无反顾的勇气。“肯”字这种反义妙用,将作者的本意传达无余。这样用“肯”字的,还有两例: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宋祁《玉楼春》)

句中的“肯”字,也是“岂肯、不肯”之意,用了字面意的反义。这句诗,是从功名利禄这两个方面来衬托春天的可爱与可贵。诗人身居要职,官务缠身,很少有时间或机会从春天里寻取人生的乐趣,故调侃自己说“浮生”之“长恨”。于是,就有了宁弃“千金”,而不愿放过从春光中获取短暂“一笑”的感慨。“肯”(岂肯)字,生动地表现了作者轻视钱财的雅趣。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乌江亭》)

肯:岂肯、怎愿。诗句以辛辣的反问指出:即使项羽真的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是决不肯再为他拼死卖力的了。“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一个“肯”字,映衬出了王安石深刻地认识到了项羽的致命缺点:一意孤行、刚愎自用、执迷不悟。实为精妙之笔,精炼之字。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此句中的“敢”字,也不能翻译为“敢作敢当、勇敢、敢于”的“敢”意。它的真实意也是与其字面意相反的,为“不敢、岂敢、怎敢”。全句的意思为:如果灭亡郑国对于您秦国有好处,那我岂敢拿亡郑这件事来麻烦您呢?这话表现出了烛之武的游说智慧,他看起来似乎不从自身国家利益考虑,反倒去为秦王利益考虑,而实则为一种反言正达艺术也,而“敢”字的反义妙用,恰为这种游说艺术的精彩之精彩点。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诗经·小雅·常棣》)

这是《诗经》中的句子,读懂它,得先解决几个难字。常棣:棠梨树。华:花。鄂:同“萼”。韡(wěi):光明美丽的样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棠梨树上花朵朵,花草灼灼放光华。试看如今世上人,无人相亲如兄弟。”从诗句的意思,我们反推过去,就很容易得知,句中的“不”字,不是否定词“不”之意,而是用了其字面的反义,即为“岂不”之意。“鄂不韡韡”,明显是说“花草灼灼放光华”。如果“不”是否定意,那全句就要变为“花草灼灼不放光华”,这显然是不正确的理解。

她非要说出来,我拦不住她。(生活语)

在现在人们的口语中,口口皆言类似的话:我非要说他……他非这么干……你非要这样吗……其中的“非”字,也不是否定词“不要”之意,而是其字面意的反义,即“一定要”的意思。本来,汉语中规范的用法是“非……不可”,连用表达肯定意的,但人们往往就把后面的“不可”二字丢掉了,而简洁成了“非……”的句式了,本来是双重否定等于肯定,结果让“非”一字身兼二职了。

字面看似此意,可实际上表达的是与字面相反的意义。这样的语言现象,是我们在阅读古典诗文时,不能不注意的一个神奇的有趣的语言现象。看清楚了它们的真实意义,诗意或文意也就豁然了。

[作者通联:江西樟树市清江中学]

猜你喜欢
棠梨字面反义
认识反义词
反义疑问句小练
棠梨花
池塘边的棠梨树
甘棠
金缕衣
别误会这些英语
这山望着那山高
别误会这些英语
数字在法语俚语中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