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梆笛协奏曲》钢琴与笛子协奏的探究

2016-05-14 13:27杜鹃
艺术评鉴 2016年7期
关键词:笛子钢琴

杜鹃

摘要:《梆笛协奏曲》是一首以梆笛为主奏乐器结合西方管弦乐团,或与钢琴协奏表演的协奏曲。在与笛子协奏的演奏中,钢琴部分具有与笛子对等的地位。通过对《梆笛协奏曲》第一乐章曲式结构、风格特征以及对钢琴的演奏方法、演奏要领等为对象进行探索,探究钢琴与笛子协奏的实践中对钢琴的认识,丰富笛子与钢琴协奏的实践。

关键词:钢琴 协奏 笛子 《梆笛协奏曲》

一、钢琴与笛子的协奏

(一)协奏

协奏源于“协奏风格”,它是一种从文艺复兴末期逐渐孕育并在巴洛克时期走向成熟的风格,通常指声乐和器乐结合在一起的作品。17世纪后半期起,指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近代以来在我国的协奏演奏中,钢琴取代了民族乐队与笛子形成了协奏的艺术形式。协奏中,笛子和钢琴处于相互对比又彼此协调的关系,在表现音乐形象时,二者没有主次之分,是协作关系,共同完成音乐形象。

(二)钢琴与笛子协奏

近代以来的民乐演奏中,钢琴代替民族乐团与笛子合奏的例子已不胜枚举。钢琴作为西洋乐器之王,具有宽泛的音域、较强的交响性和丰富的力度变化等特征被广泛地使用于民乐创作作品中。笛子是我国传统民乐之精华,梆笛具有身细短小,音色高亢明亮有力的特征。颗粒性较强的钢琴与连绵起伏的笛子的协奏可使音乐的音域更为宽泛、听觉效果对比更加强烈,音乐形象更加生动。

(三)协奏中钢琴的作用

1.调节音准

因为笛子在制作过程中存在手工偏差,所以笛子的音准不能根本性地解决;同时笛子在音准控制方面如果气息或指法稍有不慎,也会使音准偏离,产生大、小二度。因此通过与钢琴的合作,尽可能地使演奏者主观上加以调整控制,从而达到较为标准的音准。

2.把握整体节奏

合作中钢琴对乐曲的风格、节奏和速度的把握有控制全局的作用。钢琴的加入不仅统率性地从全局把握曲目风格特点,还能细致入微、极为精准地表现乐曲的艺术特色,从而使协奏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3.共同完成音乐形象

笛子的形制千差万别,吹奏笛子的技术也各有千秋,从而导致笛子的音色不尽相同。习惯上根据地域的差异粗略地把笛子的吹奏分为南方派和北方派,但无论哪个派别的技术都不能改变笛子单一的音响效果。钢琴的加入不仅可以丰富音响、填补各派别技术上导致的残缺,而且与笛子一同演绎完整、丰满生动的音乐形象。

二、《梆笛协奏曲》的艺术特色

《梆笛协奏曲》是作曲家马水龙1981年创作的以梆笛为主奏乐器,结合西方管弦乐团编制的协奏曲。该曲1984年获金鼎奖最佳作曲奖;并于1993年列为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而后经改编,以钢琴代替管弦乐团编制与笛子协奏。全曲共两个乐章,本文选取第一乐章为研究对象。

(一)《梆笛协奏曲》第一乐章风格

第一乐章中钢琴与笛子时而交相辉映、时而护卫陪衬;时而此起彼伏、时而琴瑟和鸣般的默契,描绘出辽阔的平原、壮硕的山川气势和朦胧烟雨的秀丽江南景色。呈现出我国南北景色的差异。

(二)《梆笛协奏曲》第一乐章结构

第一乐章从结构上由前奏、引子、主题A、间奏、主题B、间奏、笛子独奏C和尾声组成,是带有间奏的三部曲式。

三、《梆笛协奏曲》第一乐章钢琴创作特征与演奏方法

对第一乐章钢琴伴奏的创作特征从音域、节奏型、速度、协奏特征,四个方面入手:

(一)音域

《梆笛协奏曲》音域涉及较广,从钢琴大字一组的F到小字三组的a,相当于横跨钢琴6个八度。采用如此大规模的音域表现出作者旨在描绘祖国山川幅员辽阔之景色;钢琴大字组音区厚重音色的使用与小字组清脆柔美的音色呈对比,表现出山川迥异的奇美。

本曲不仅整体跨度较大,而且同一小节之内,甚至相邻的拍子之间跨度也较大。这样为弹奏带来较大的困难。如,音乐中常出现低音与旋律音构成八度的三和弦,横向和弦连接采用纯五度跳进。在弹奏时要撑住手掌,手肘带动手臂,自然、迅速下落。和弦交替时应注意纯五度距离。同时,为避免跨度较大音符之间产生的间隙使音乐“断开”,可适度踩延音踏板加以控制。

(二)节奏型

《梆笛协奏曲》的节奏型复杂多变,钢琴协奏部分以八分音符节奏型、前八分后双十六分音符节奏型、三连音和震音最为常见。这里要特别对震音和三连音加以说明。

1.震音

钢琴部分开篇即采用双手震音开场,从大字组C音持续震音至小字三组c,宏大的音响效果展现气震山河之势。震音的使用有利于表现祖国江山的磅礴气势。弹奏中需要采用重力弹奏法,迅速、连贯地弹奏出来。同时要尽量做到由弱及强,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由远及近的艺术效果。

2.三连音

三连音的使用给人以激进昂扬、坚定、从容不迫之感,如《义勇军进行曲》就使用三连音表现革命斗志的坚定与激昂。弹奏三连音时要侧重对音符时值的把握,即:三个音要均分拍子。乐曲第三小节的三连音表示的时值共一拍,弹奏时尽量使每个音均等。

震音和三连音的使用,为整首协奏曲的气氛和场景做下铺垫。同时可以看到这首协奏曲中,钢琴与笛子求同协作、密不可分,共同表现着祖国山河的壮丽。当然作品中其他元素,如切分节奏和符点音符的使用增添了音乐的俏皮可爱和灵动生气,弹奏时做到时值和强弱的精准即可。

(三)速度

本首曲目第一乐章的速度呈现“板块”状,速度按结构的划分而异:前奏作为开篇部分速度不宜过快,但要在力度上下功夫。引子至主题B部宜快,速度应统一为小快板。间奏的速度宜慢于行板。笛子独奏之后的尾声部分应回归主题小快板的速度。

(四)钢琴与笛子的实践认识

协奏过程中钢琴与笛子演奏者应极其注意二者和声效果的把握。首先,钢琴的独奏部分要加强自身旋律与和声对音乐风格、氛围的烘托与渲染。进行协奏时,钢琴部分的演奏则需要根据两种乐器共同演绎的音乐形象为出发点,从力度、速度、踏板的使用上,对旋律与和声加以控制:当钢琴作为一种“衬托”或“背景”进行协奏时,钢琴应减弱声音,如本曲第一乐章第十七小节至二十二小节。当钢琴与笛子“进行对话”时,钢琴应根据前后“语气”,控制力度,把握两种乐器的和声效果。如第一乐章第二十四小节,钢琴与笛子进入“此起彼伏”的“模式”,钢琴应跟随情绪逐渐增加音量以达到预期效果。

当然,钢琴部分还存在其他音乐元素,如:装饰音、踏板具体的使用方法等细枝末节也对协奏的和声和旋律有一定的影响。但因符合钢琴独奏的常规,不具特殊性,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四、结语

《梆笛协奏曲》中钢琴的弹奏既具有一般性,又具有配合该曲目的特殊性。只有切实地认识、把握钢琴在该首协奏中的地位、作用与演奏方法、特点,才能在实践中更好地配合笛子,与笛子一同演绎江南的秀丽、平原的辽阔和山河的壮丽。

参考文献:

[1]赵宴会.笛子教学中运用钢琴伴奏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音乐,2006,(04).

[2]冯韵.浅论钢琴民乐伴奏的色彩回归[J].理论园地,2013,(01).

[3]陈宥任.台湾笛家陈中申的笛子演奏艺术[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硕士,2013年.

[4]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5]于润洋.西方音乐史[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笛子钢琴
山里有间笛子铺(中)
山里有间笛子铺(上)
纸钢琴
笛子演奏家
最牛钢琴
钢琴
笛子演奏家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钢琴上的诙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