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歌词的叙事感发与超常传播

2016-05-14 00:09施雯
艺术评论 2016年7期
关键词:抒情创作

施雯

在这个歌者如云、歌遍全民的时代,一些电视剧歌曲往往能于众声喧哗之中超常传播,历久不衰。这除了电视文化所具有的一些客观原因之外,还因为这些歌曲在创作与传播过程中都有着戏剧性叙事的强烈感发作用。在这种感发之下,词作者们进行富于激情、充满灵性,又不乏独立思想的文学创作,再加上优质谱曲、精工制作、反复播出、剧情牵带等作用,才使其成为歌山曲海之中特别优异的部分。阐释这一点,对于认识目前的电视剧文化与全民歌唱的文化形态都有一定的意义。

一、叙事感发与电视剧歌曲的审美本质

考察部分优秀的电视剧歌曲,不能不认为:电视剧歌曲的审美本质,其实是在电视剧特殊的戏剧性叙事的感发之下进行创作,并随同着播出内容的叙事感发,形成特别的传播效应。

当今的电视剧大多数都是几十集的连续剧,而在故事的编撰上,大多又都遵循着传统戏剧的戏剧性创作原则,以人与人之间在特别环境中的性格碰撞或命运冲突为核心,叙述一系列牵动人心的故事。这些故事或出入于古今中外的历史或传说,或来源于剧作者的想象与虚构,但都有着戏剧性的悲欢离合的感发力量。优秀的电视剧歌词往往是作者真正受到这种感发之后,才创作而成的。如由老舍长篇小说《四世同堂》改编的电视剧《四世同堂》片头曲的歌词:“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 ”正因为有了故事叙述中那些悲欢离合的人物命运,有了凄怆悲凉的历史境况,词作者才能于悲愤感发中,写下这撼动人心的八句歌词。再加上著名京韵大鼓艺术家骆玉笙用激昂而苍凉的特殊声音演唱,便感动了无数的观众,也使此歌至今盛传不衰。

又如由古典小说改编的《三国演义》连续剧,前后所配的歌曲达 15首之多,而流传最广的片头曲,采用《三国演义》原作中杨慎所作之《临江仙》词为歌词,因系古人所作,故而不论。而王健所作片尾曲《历史的天空》曰:“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兴亡谁人定啊,盛衰岂无凭啊,一夜风云散啊,变幻了时空。聚散皆是缘啊,离合总关情啊,担当生前事啊,何计身后评?长江有意化作泪,长江有情起歌声,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这是因《三国演义》宏大而悲壮的历史叙事感发而形成的由衷感叹。

1990年,电视剧《渴望》播出时,故事中人物的性格与命运,及其背后所潜藏的时代遗憾感动了观众。同时,那首由易茗所作的《好人一生平安》的主题歌,之所以同样得到人们的喜爱,作者从叙事中所受到的感发,以及观众因为剧情和歌曲所受到的感发,则是最本质的原因。

由此说明,电视剧歌词的创作,虽然不同于个人抒情式的文学创作,是为提点或装饰电视剧本身而存在的,但是真正优秀的作品,也必然是作者受到有内涵、有力量的戏剧性叙事的感发之后才得以形成,并且在观众中引发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与审美体验的。这应该是电视剧歌曲的审美本质,也是其它独立创作歌曲的审美本质。优秀的电视剧作品不因为优秀歌曲的提点装饰而存在;但优秀的歌曲则可以使优秀的电视剧作品焕发出更大的传播能量。

二、叙事感发与歌词的抒情升华

当然,仅仅以叙事感发为根基进行电视剧歌曲歌词的创作,也不一定能够成为传之广远的著名歌曲,这其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在叙事感发基础上歌词创作的抒情升华。

所谓抒情升华,即是说作者在受到电视剧叙事中戏剧性的悲欢离合的感发之后,还必须在个人的体验中,取精用宏,炼意凝思,寻找到富于灵性的焦点,提炼出不乏思想深度的感悟,并在电视剧艺术规律的制约下,用诗的思维与表现方法,形成一种既不脱离本体、又有着独立特征的表达。具体情形有如下几种:

其一,为他人之事抒情的自我化这是一个将身外之事转化为自我之感的变化过程。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是张藜为号称“农村三部曲”的《篱笆 ·女人和狗》《辘轳 ·女人和井》《古船 ·女人和网》所作的歌词。其间的《篱笆墙的影子》《命运不是辘轳》《苦篱笆》《不能

这样活》等歌词,引起过观众的特别兴趣,即使现在看来,词作者对当年社会变化中农村叙事的理解,仍然有着浓郁的

自我化色彩。如《篱笆墙的影子》:“星星还是那颗星星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也还是那座山哟,梁也还是那道梁,碾子是碾子,缸是缸哟,爹是爹来娘是娘,麻油灯呵还吱吱响,点的还是那么丁点亮。哦,只有那篱笆墙影子咋那么长,还有那看家的狗,叫的咋就这么狂。星星咋不像那颗星星哟,月亮也不像那个月亮,河也不是那条河哟,房也不是那座房。骡子下了个小马驹哟,乌鸡变成了彩凤凰,麻油灯呵断了油,山村的夜色咋就这么亮。哦,只有那篱笆墙影子还那么长,在那墙上边爬满了爬满了豆角秧。 ”这两段歌词,前段在叙说农村古旧状态的延续,后段叙说延续着的农村状态的新变化。既是山河依旧,又是山河改换;既是物仍其旧,又是物是人非。由于作者用了一连串的农村生活意象来表达,且又叙说得比较含蓄,所以理解起来不很直接,其抒情和表达都有着作者在叙事感发之后的自我化特征。

再如,李文岐为电视剧《雪城》所作的插曲歌词《心中的太阳》:“天上有个太阳,水中有个月亮。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哪个更圆,哪个更亮,哎嗨哎嗨呀。啊太阳,我心中的太阳。 ”《雪城》播出的时间比较早,很多人已经遗忘,但是这首主题歌却一直流传着。我们很难理解这些歌词的清楚含义,原因就在于作者对于雪城北大荒当年的知青生活有着刻骨铭心的体验,又把这种独特的体验以自我化的方式表达出来,虽然观众不一定能清楚理解,却完全能在恍惚与悲伤的词意之中体验到那些悲欢离合的人生感受。

还有的时候,词作者的自我化抒情,观众不一定接受,但是它同样为电视剧的观赏、解读与广泛流传起着特别的作用。如樊孝斌为《康熙王朝》所作的主题曲歌词《向天再借五百年》:“沿着江山起起伏伏温柔的曲线,放马爱的中原爱的北国和江南。面对冰刀雪剑风雨多情的陪伴,珍惜苍天赐给我的金色的华年。做人一地肝胆,做人何惧艰险,豪情不变年复一年。做人有苦有甜,善恶分开两边,都为梦中的明天。看铁蹄铮铮踏遍万里河山,我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愿烟火人间,安得太平美满,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这歌词写得大气磅礴,不论观众是否认可其对康熙王朝的歌颂,对康熙其人的赞扬,都是作者一种自我化的抒情。

其二,漫长叙事感发中抒情的焦点凝聚

动辄几十集、乃至上百集的电视剧,是一种漫长也不乏冗长的影像化叙事,而比较优秀者,故事中的人物往往都含有复杂的性格,故事变化中也必然有诸多的矛盾冲突,并且以此紧紧地吸引着观众的注意。那么,为之所创作、配饰的歌曲,特别是主题曲,其歌词的抒情不仅应该是自我化的,而且理应有自己的焦点凝聚。这是因为短短一首歌,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涵盖太多的意义,但只要凝聚于内容的某个焦点进行抒情,都可能起到非常好的提点作用。

如2009年热播的电视剧《蜗居》,涉及目前社会生活中最让人纠结的住房问题。其主题歌《我想大声告诉你》却只将抒情的焦点凝聚于因为房子而离散的恋人、夫妻间的感情。其词曰:“夜深了,我还为你不能睡。黎明前的心情,最深的灰。左右为难的你,不知怎样去面对,我能做的,只剩沉默、体会。 ”恰恰因为这样的焦点凝聚,观众不仅更能体会剧中人物因为“蜗居”而遭遇的辛酸,也能触物起情,引发对自我人生中其它窘迫情形的思考。

同样,易茗作词的《大宅门》主题歌,聚焦于 “男儿自横行,站住了是个人 ”的关键点;为《过把瘾》所作的主题曲《过把瘾》,以“爱就爱他个轰轰烈烈,爱就爱他个迷迷糊糊”为抒情焦点,都对电视剧本身起到很好的装饰与提点作用,对观众形成了巨大的感染力量。

可以说,这样的焦点凝聚也是选择与提炼,是作者在强烈的自我感受中寻找电视剧叙事的最佳感发点。

其三,叙事感发中抒情哲理化的两种倾向

抒情的哲理化也是电视剧歌词,乃至于其他类型歌词的一个共同倾向,前人已有不少论述,甚至还有人将其视为歌词的创作之法。我则认为,当今电视剧歌词的哲理化有两种倾向:一是过分的政治说教化、道德说教化,这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势必影响叙事的真正效果。即使是叙事内容本身具有很强的政治化、道德化色彩,这样都不是最佳选择;二是在叙事感发之中,从人的角度,包括人的生存感受,人的生命觉悟,人的心境理解等等进行真切的哲理概括,这样则为歌词内容增加了高度和深度,也为电视剧的传播增加了色彩与力量。

张黎所作的许多歌词都非常精彩,但他为《半边楼》所作的主题曲歌词写道:“拆了一半的半边楼,还有一半没拆到头。拆掉的是腐朽,留下的是陈旧。涌动的是翘望,燃烧的是祈求拆了一半的半边楼,还有一半就拆到头。起身的是大厦,奠基的是石头。冲天的是志向,向上的最风流 ”就在概念的重叠之中,流露出说教倾向。

而电视剧《聊斋》将古代小说《聊斋志异》中的若干短篇以影像叙事的方式呈现出来,因为原作形式所限,不可能拍成一种 “人的成长史”或人的悲欢离合史的片子,但其主题曲《说聊斋》,却以独特的哲理化表达,将所有各自独立的篇章牵联到了一起。其中一句: “牛鬼蛇神,它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爱。 ”更是非常精彩的哲理概括。

作为抒情升华的一种方式,这两种倾向何者可取?何者可舍?由此可以得到明确的解答。

三、叙事感发与电视剧歌曲的传播及其普遍意义

叙事感发以及在此基础上恰切的抒情升华,决定了电视剧歌曲的文学性,也决定了其内涵价值的可能性。再加上优质的谱曲,为其赋予音乐性的审美之翼,电视剧歌曲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并在直觉共鸣与理性鉴赏的同时,使其广泛传播。

观众的认可是一种“选择性记忆 ”,又由于这样的选择,使得一部分优秀电视剧歌曲从依事而成走向独立而行。也就是说,凭借着电视剧的叙事内容感发而成,形成之后,却又能脱离电视剧母体,不胫而走,成为独立的流行歌曲。阎伟所著的《电视剧歌词艺术论》一书,在附录中收录 1980—2010年30年间主要电视剧歌词作品就有 1100余首。其中相当一部分便成为这样的独立流行歌曲 [1]。

进一步探讨其中优秀者得以独立流行的原因,一般又必然得之于电视剧叙事本身的优秀和歌词创作的优秀,两者缺一不可,还未发现可以为劣质电视剧写出优秀歌词的例子。

1987年,电视剧《便衣警察》播出,此剧虽然也有非常强烈的、特殊的时代气息,但由导演林汝为作词、雷蕾作曲的主题曲《少年壮志不言愁》还是得到观众的喜爱,成为一直流传至今的优秀歌曲。

还有一个很有意味的现象,近三十年来,相当一部分优秀电视剧的剧本并不来自于剧作者的原创,而是来自于古今小说的改编。优秀的古今小说,在纯粹的语言叙述的情形下,完成了最为精彩的故事叙述,在这样的叙事感发之下,歌词作者又有了精彩的创作。于是,电视剧借小说的语言叙事,在影像叙事中开拓新的审美空间,形成新的传播冲击,而借这样的双重叙事感发而生的歌曲歌词也形成了独立的歌中经典,这也给我们以特别的启发。

由此再看目前的整个歌坛,我们固然可以包容所有歌者以自己的方式、自己的水平进行自我歌唱,因为这是一种我们不得不接受的大众文化形态。但是,我们又必须看到,我们的共同社会需要优秀的歌曲,作为我们的共同语言,作为我们的共同心声,在人群之中持久传唱,在时间的汰选中持久传唱。在时间的汰选之中留存下来的,多是以特别叙事感发作为基础的优秀创作,而绝大多数被淘汰、被遗忘的歌曲,则往往因为歌词抒情过于苍白,很难为歌者之外的他人所接受。

很多人喜欢的那首《窗外》,以叙事的方式表达一个即将离开家乡去远方闯荡的青年人对爱人的告别和期许。特殊人生经历的叙事感发产生了这样动人的歌词与音乐。其他歌词,应同一理。

再者,由于社会娱乐文化的影响,由于电视剧创作方式的变化,我国的电视剧创作虽然不乏佳作,但很多在思想表达上、故事编撰上都存在问题。由此伴生的电视剧歌曲、歌词当然不免平庸,这也是电视剧歌词及其它形式的歌词创作应该思考的问题。

注释:

[1] 阎伟.电视剧歌词艺术论[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3:257-297.

猜你喜欢
抒情创作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Jazz
小艺术家大创作
会抒情的灰绿
学会抒情
约会
人教版七下第二单元写作·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