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镜头中“点”的审美构成

2016-05-14 06:09张会东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天人合一宏观审美

张会东

摘 要:关于分镜头中点的审美构成在古典美学和现代美学中都有着很深的联系,特别是在哲学、绘画、影视动画中都有着非常具体的表现。本文从古典和现代的美学经验两方面加以论述,并且辅以各类艺术作品中具体实例进行说明,主要针对以下三方面进行展开论述。

关键词:分镜头;审美;天人合一;宏观;微观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1-0135-01

一、分镜头中几何元素构图来自古典美学经验

在镜头语言中关于几何元素构图不完全是机械的画面分割,很多时候这种几何元素的排列是灵活机动的。尤其是中国风的水墨动画大多源自于古典审美经验的构图法。

(一)古典美学中点的哲学渊源

古典美学中关于点的理解和处理有很深的渊源。按中国哲学的理解,世界初始就是一个原初的点,《庄子》——<逍遥游>一篇中提到“混沌生万物”,这个混沌就是一个点世界的原初。在这里宇宙的初始不是物质化的,而是一种意似模糊的理解。实际上,西方科学发展到后来也朝模糊意似的概念去理解,所以出现了后来的模糊数学等学科;最后量子的概念出现后,人们不再按照有形物质世界的思维去理解人自身和外界的现象,认为只是一种能量的震动和流动,我们才看见色彩缤纷的世界的。

(二)古典美学中点的构成意识

而山川树木植被乃至烟云都是以点为基本的构图单位来随意组合,随意放纵挥洒自如。原本点就是世界本源的一片混沌,混沌本是无形和虚无的。这也符合西方发展的现代视觉的理念,在动画视觉暂留的实验里,当你盯住一个固定的点看时,不一会这个点不是游离到了别处(走马灯实验),就是变成它相反的颜色图1、图2(黑白格实验)。

二、古典美学点的动态处理方式

古典美学当中关于点的动态即是虚实相生的。当你觉得实的时候其实视觉经验包含在事物的假象里;当你觉得虚的时候,往往能够弄假成真,你近看一个墨点,但放在远处就是一个人,一棵树,加上翅膀“点墨可以成蝇”。图3关于视觉的转换点的变化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故人常常利用点的幻觉制造各种类似运动的假象。点所形成的烟云看似静止,但看久了就有一种流动的感觉。韩国电影和动画中很好的诠释了这种古画的动静感受,韩国电影《醉画仙》图4中不断地出现将古画变成视觉运动的画面镜头,比如古画中点形成的麻雀围成圈状,将它和现实镜头一叠画,你便分不清到底是古画动还是真实的鸟飞成了古画,实际上,都是故人利用点所制造的幻觉加上现代人的诠释,才将这一古老的视觉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古诗中“寒鸦两三点”这两三点你也说不清是否真的两三点,也说不清到底是动还是静,字面觉得静的,实的,但仔细回味又觉得是动的,飞着的,虚的;然而你真觉得它是在飞么,也不尽然,留出一个时空交错的想象,这里面不止包涵空间的移动,而且给出了时间的长度和蒙太奇式的心理想象空间,在两三个点里做了意似模糊的处理,但又觉得无比清晰,历历在目。

三、结语

而影视的手段作为一种现代的表现手法,特别是动画领域,恰恰是契合这种古典观念的,而且用来表现古人的认识更具有时空性,符合现代人的理解方式。本没有所谓古典和现代的区别和冲突,就如天人合一的东方审美理想一样,古典和现代也是合一的,一体的,只是手段和花样的区别而已,就如时装周的服饰潮流般极古典的原本就是最现代的,而我们热捧的汽车诸如卡宴和兰博基尼之流,很快时尚过去就成了老爷车。影视中的点源自于古典,但最终它的作用还是深入了生活和可视可感可操作的每个领域,变出了各种形式和花样来满足人们的要求,制造影视所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方勇.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0.

[2]袁立.易经[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3]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

猜你喜欢
天人合一宏观审美
宏观与政策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宏观
宏观
宏观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