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静宁县在红军长征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2016-05-14 18:45邹广禄
关键词:会宁静宁静宁县

邹广禄

摘 要:静宁县是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地区之一,特别在红军长征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尤为明显。从1935年8月到1936年10月这一年两个月的时间里,三大主力红军指战员的足迹先后踏过这里,并成功实施了一系列战役计划,最后胜利会师于会宁与静宁交接的地带。在这过程中,得到了静宁县人民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巨大支援,为长征胜利会师提供了有力保障。然而近年来,由于静宁县人民以及各位学者的不够重视和会宁的先入为主,使得这一重要长征精神遗址逐渐被人们所忽略。为了提高广大群众对静宁这一红色景点的认知和自信心,保护红色遗址,传承长征精神,教育后人。笔者试图通过静宁县是红军长征先后五次经过的地方、是《静(宁)会(宁)战役计划》成功实施的地方、是长征胜利会师的有力基点,同时得到了广大静宁人民的有力支援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静宁县;红军长征;地位与作用

中图分类号:K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6-0033-03

1935年8月以来,在这块“贫甲天下”的土地上,闪耀出了一道红色光芒,使得这里成为人民永远的记忆。从1935年8月到1936年10月的一年两个月的时间里,先后有三大主力红军指战员的足迹踏过这里,成功实施了《静(宁)会(宁)战役计划》,在广大人民的巨大支持下,最终在静宁、会宁交接的地带胜利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具体内容兹述如下。

一、静宁县是工农红军先后五次经过的地方

中共鄂豫陕省委和红25军领导同志在获知中央红军的行动踪迹之后,遂决定立即进入甘肃境内,袭击天水县城,以威胁敌人后方,配合中央红军北上行动。于民国24年(1935)8月1号凌晨,红二十五军在吴焕先、程子华的率领下到达静宁县深沟乡王家堡子。14日凌晨越过红山咀,到八里铺休整时,遇到敌机扫射,红军分散隐蔽,未受损伤。下午5时许,红军北上,十五日到达静宁县城以北40多里的单家集、兴隆地区[1],作短暂休整。由于这一带是回民集中居住的地方,在以往反动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之下,民族矛盾突出,民族纠纷时有发生。所以红二十五军在这里休整时,非常注重民族问题的解决,正确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积极争取回民群众。为此提出了“三大禁令”和“四大注意”来约束部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于8月17日红二十五军离开兴隆镇时,受到了当地回族人民的热情相送。后来党中央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途径这里时,毛泽东热情的赞扬说:红二十五军民族政策执行的很好,水平很高。

1935年9月17日中央红军攻陷天险腊子口后,顺利到达哈达铺。在此休整时,从当地的国民党报纸中获知,陕北还有刘志丹领导的红军革命根据地,以及红二十五军已到陕北的情况,使党中央进一步明确了向陕北革命根据地前进的目标。9月22日,党中央在哈达铺召开了全军团以上干部会议,在会上做出了将中国红军组成陕甘支队、迅速北上的决定。于10月3日,红一方面右路军一纵队沿四河、红寺向静宁县城逼近,当晚宿营于界石铺以南的冯家大庄。二、三纵队从会宁、陇西川分别到达界石铺朱山、上河。中路顺利到达界石铺。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王稼祥、博古等中央领导人进驻界石铺[2]。于是,红军控制了数十里的西兰公路,在此期间并截获了从西安运送军需物资给毛炳文部队的辎重汽车十多辆。在界石铺庙院的戏楼上,红军向广大群众宣传北上抗日的主张,并将部分战利品毛巾、袜子等分给群众。于10月5日一纵队从高家堡出发,二、三纵队从界石铺和朱山、上河出发向隆德方向行军。

为了迎接二、四方面军北上,实现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红一方面军依照中央命令,派出左右两个纵队南下。其中红一军团一师于次年8月底到达静宁,向西兰公路逼近,9月16日,红三团先头部队到达界石铺。9月18日,红一军团一师一团占领界石铺,高家堡及静宁西兰公路以北的地区,驻扎42天,阻击敌人,宣传政策[3]。

红二、四方面军进入甘南后,红四方面军开始四渡行动,使三个方面军相呼应的有利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同时,由于胡宗南部不再受一、四方面军夹击之威胁,从宝鸡公路沿线疯狂西进,企图会同毛炳文部,控制西兰大道,分割一、四方面军。为此,中央要求进抵甘南的红四方面军立即占领隆德、静宁、会宁、通渭地,控制西兰大道,与在固原西部的红一方面军靠近,阻止胡宗南部西进,并相机打击之。同时要求红二方面军东出甘南和陕西西部、南部,占领成县、徽县、两当县、凤县和宝鸡地区,配合一、四方面军消灭毛炳文部,牵制胡宗南部。但是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不同意。为了有效执行党中央的部署,在红四方面军全体指战员和中央及中央军委成功抵制了张国焘的西进错误主张后,遂执行北上方针,于9月19日,红四方面军指挥部发布了向静会进军的命令。10月8日,红四方面军十师到达会宁、青江驿、界石铺等地。10月17日,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及三十三军,从通渭进入静宁田堡、四河一带。10月22日,红六军贺龙、任弼时等从平峰镇出发,经静宁原安到达公易镇(今属西吉县)[4]。

二、静宁县是《静(宁)会(宁)战役计划》成功实施的地方

1936年8月10日,中共中央在陕西保安(今志丹县)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分析讨论了当前形势,提出了夺取宁夏实现逼蒋抗日的计划。根据这一方针,一、二、四方面军各自取得胜利,就会形成三大主力军齐聚甘肃,相互呼应的有利局面。鉴于红军三大主力即将会合的形势,蒋介石在解决了“两广事变“之后,迅速采取军事行动,企图阻止红军主力会师。针对国民党军队的部署,中共中央提出了《静(宁)会(宁)战役计划》,对三个方面军的具体行动作出新的部署:一方面军主力从同心、豫旺攻取金鸡、灵武,12月份占领宁夏北部,并派遣一部分南下接应。四方面军主力立即占领隆德、静宁、会宁、通渭地区,控制西南大道,与在固原的一方面军靠近,阻止胡宗南部西进,并相机打击之。二方面军在陕甘边活动,吸引胡宗南部,与红四方面军相互策应[5]。对于党中央提出的静会战役计划,却遭到张国焘的反对,仍坚决主张其西进计划。为解决张国焘同党中央的分歧,9月16日至18日,中共西北局在岷县举行了会议,会议坚决主张、拥护党中央的北上方针,在红四军全体指战员的共同努力下,经中央及中央军委的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张国焘在感到山穷水尽、西进无望的情况下,最终同意停止西进,继续北上。9月28日,朱德、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等致电毛泽东、周恩来和红二方面军领导人,告知红四方面军已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停止西进,转向北上,先头一师于十月四日可到达通渭,八号可达界石铺[6]。当天,朱德、张国焘发布了《通(渭)庄(浪)静(宁)会(宁)战役计划》。10月7日,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到达会宁,10月9日,红军总部及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到达会宁城,由此,长征以来蒋介石围攻、消灭红军的阴谋,在《静(宁)会(宁)战役计划》成功实施的情况下宣告破灭。

三、静宁县是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有利“基点”

迎接红二、四军北上,实现三大主力红军会师,是党中央战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红一方面军西方野战军在聂荣臻率领下,从宁夏豫旺地区南下,于9月14日占领静宁县将台堡(现属宁夏隆德县)、靖远打拉池,9月30日占领静宁县界石铺。此时由于胡宗南部已在平凉以东地区集中,准备西进,企图控制西兰大道,阻止一、四方面军会师。为此,红一方面军在中央军委的指示下,派出左右两个纵队南下。其中左纵队南下到庄浪、秦安一线,阻止胡宗南部西进,与先期占领界石铺的第一师靠拢,以右纵队出郭城驿。由骑兵团组成的独立纵队,于同心附近出发,向会宁速进。最终控制了东起界石铺,西至会宁间的地段,扫除了二、四方面军主力北上的障碍,为实现会师创造了有利条件。

与此同时,党中央部署红二方面军在陕甘边积极活动,吸引胡宗南部于咸阳、平凉一线,与红四方面军互相策应。四方面军立即占领隆德、静宁、会宁、通渭地区,控制西兰大道,与一方面军在固原地区靠近,阻止胡宗南部西进,并相机打击之的任务。但中央的这个计划遭到张国焘的反对,由于红四军全体广大指战员的抵制,张国焘最终放弃了西进计划,拥护党中央的正确主张,发电北上。10月8日,红四方面军十师到达青江驿、界石铺地带,分别同一方面军七十三师和第一师会师[7],由此拉开了红军会师的序幕。10月4日,红二方面军奉令开始北上,10月9日度过渭河,22日,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代表团长左权、政治委员聂荣臻同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政委任弼时、副政委关向应等在甘肃隆德、静宁管辖的将台堡(今属宁夏西吉县)胜利会师[8]。10月23日,六军团到达兴隆镇,与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会师,并受到一师直属队的热烈欢迎,同时召开了联欢大会[9]。

四、长征的胜利得到了静宁人民的巨大支援

广大红军指战员在静宁征战的时间里,得到了静宁县人民的大力支持,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积极参军入党:生活在这片贫瘠土地上的静宁人民,由于长期受到地主恶霸的压迫和剥削,生活极度困难,为了争取温饱生活,他们具有很强的革命性。当长征红军经过这里时,他们积极响应红军号召,踊跃参军入党。1935年徐海东率领的红二十五经过这里时,由于很好的实施了党的民族政策,得到了广大回汉民的积极响应,其中有11名回族青年坚持参加了红军,马青年就是其中一个,他在解放后担任过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10]。1936年,为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红一军团一师三团于9月中旬奉命到达当时属于隆德、静宁管辖的地区,将台堡、兴隆镇和单家集一带。在此期间,在广大人民的帮助下,成立了静宁县苏维埃政府和静宁县委,发展地方游击队200多人,扩大红军队伍140多人,组成了回民连,发展党员35人,团员12人,成立了四个党支部[11],参加红军的回民青年,沿途担任回民地区的联络工作,为扩大红军的影响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二,为红军作向导、送情报、宣传红军政策:在红二十五军探知中央红军的踪迹之后,为了配合中央红军北上,于1935年8月15日进入静宁县以北的单家集、兴隆镇地区,由于这一带的回民过去一直处于反动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歧视和军阀部队的屠杀掠夺之下,回汉民族矛盾十分突出,民族纠纷时有发生。所以红二十军在此休整期间特别注重少数民族的工作,为此他们提出了“三大禁令”和“四大注意”来搞好与回民的关系。在刚进入到兴隆时,政委吴焕先就主动拜访了当地的清真寺,同时红军战士帮助群众劳动,为群众治病,宣传党的政策。由于红军战士的努力,赢得了当地群众的积极响应,清真寺的教主以及地方绅士、回民群众回访了红军,并称红军是“仁义之师”,使“红军好”这三个字迅速在陇东、陇中地区传播开来。以后,我军所过的回民地区,群众都结队相迎:并且,许多回民老乡还自觉为我军报告敌情,充当向导,使我红军迅速北上[12]。一个月以后,陕甘支队到达这里时,当地的回汉族群众都在村头和道路旁欢迎红军,当问衣衫褴褛的小娃娃们怕不怕红军时,他们笑着说:“你们不就是徐海东的红军吗?……红军是好人”[13]。在此期间,他们为红军送蔬菜、粮食。当中央红军离开时,他们积极为红军探路,引路,使红军得以快速离开,摆脱敌人追击。

第三,配合红军作战:在红一军团一师三团驻防静宁期间,敌军企图夺取兴隆镇,阻止红军会师,他们在静宁县城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布置军队。为此,陈赓师长亲自来到兴隆镇驻地,与静宁县委书记浦耕钟共同商议打击敌人的事。遂后,红一军团一师三团和地方游击队一起行动,夜袭静宁县城,打散了马鸿逵的一个骑兵团,消灭其团部,接连打了两个遭遇战,歼敌180多人,俘敌260多人,获战马35匹和大批武器[14]。在静宁县地方游击队的有力配合下,坚决打击了敌人的阴谋计划,为实现红军胜利会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第四、为红军积极筹备物资:红军长征一路走来,物质生活非常困难,加上不间断的作战,身体极度虚弱,需要得到及时的给养补充。为此静宁县人民千方百计的筹集粮食和各种物资,支援红军。当徐海东率领的红军到达静宁以北的单家集。兴隆镇时,由于民族政策执行的好,当地群众积极为红军送粮食、肥羊。为了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静宁县各级苏维埃政府积极为红二、四方面军筹集粮款,组织妇女为红军赶制冬装、军鞋,地方游击队一方面配合红军作战,一方面加紧生产。在红二方面军到来后,将准备好的300套棉衣、100只羊、50头猪、500匹布、50000块现大洋送往二方面军供给部[15]。静宁县人民的巨大支援,有效地解决了红二、四方面军的燃眉之急,使广大红军指战员得以休整补充。

站在历史的新时期,探讨静宁县在红军长征史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一个既现实又必要的课题。七十多年前,广大红军指战员的足迹踏遍了静宁县的每一个角落,他们与静宁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只为着革命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七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为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扬帆起航,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进一步弘扬艰苦奋斗的中华民族精神,特别是长征精神,是激励我们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支柱。

参考文献:

〔1〕〔2〕〔3〕〔4〕〔7〕〔11〕〔14〕〔15〕静宁县志委员会.静宁县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398, 398,399,399,399,718,719,718-719.

〔5〕〔6〕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红四方面军征战记[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214,225.

〔8〕宋仲福,邓慧君.甘肃通史(中华民国卷)[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3.94.

〔9〕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文史资料选辑[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99-100.

〔10〕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红25军征战记[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101-103.

〔12〕刘华清.刘华清回忆录[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7.63.

〔13〕秦生.红军长征在西北[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1.76.

(责任编辑 赛汉)

猜你喜欢
会宁静宁静宁县
Phase matched scanning optical parametric chirped pulse amplification based on pump beam deflection∗
Quantum computation and simulation with vibrational modes of trapped ions
藏在静宁“三宝”里的美食精髓
静宁县林业发展进入『一张图』时代
我在会宁等你
静宁县早酥梨提质增效修剪措施
Love and Responsibility Connect Three Generations
原生态静宁苹果
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静宁县三合中心小学生态教育实践侧记
2016静宁苹果“南行”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