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对蒙古族文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2016-05-14 19:08贾丽美
关键词:文化传播网络环境

贾丽美

摘 要:网络环境下,蒙古族文化的传播发生了很多变革。传播的主要内容,传播的方式等变化必然对民族文化的传播产生影响。在分析蒙古族文化在网络传播的基础上,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应对策略,以期在后续的传播实践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

关键词:网络环境;蒙古族文化;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6-0134-03

一、网络环境下蒙古族文化传播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网络更多地介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每天的工作生活已经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网络时代的开启,把人们引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网络对文化的传播也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借助这种新的媒介形式,文化在不同民族、种族、国家之间进行着传播和交流。网络这种重要的工具,同时也在民族文化的传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是以汉族为主,其他少数民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是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播中的重要部分。蒙古族是生活在北方的草原的少数民族,在历史上曾经创造出瞩目的草原文明。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蒙古族草原文化逐步走出历史的主流舞台。对蒙古族文化的传播,有助于对蒙古族文化的保护、传播和发展,在交流中进一步扩大蒙古族文化的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生活在北方草原的马背民族。在与国际接轨的大环境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也要紧跟时代步伐,参与到网络传播中来。只有各民族文化的共同发展与繁荣,才更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的稳定,才更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本文主要以赤峰地区网络对蒙古族文化传播的影响为例。赤峰地区素来有重视教育的传统,蒙古族文化在赤峰地区得到了良好的传播。近年来计算机和网络在民族地区得到了很好的普及。随着蒙古族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了解了蒙古族这一民族,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有意愿更深入了解蒙古族文化。赤峰地区是距北京最近的草原,素有“京城后花园”的美誉,独特的地理优势,为更多的国内外游客了解蒙古族文化,体验草原文化带来了便利条件。借助网络环境,更好地传播蒙古族民族文化,会开辟一条有别于传统传播途径的新思路,让蒙古族文化传播的更远,让更多人了解蒙古族文化。

二、网络环境下蒙古族文化传播内容

新媒体新技术在传播中的应用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民族文化本身也在不断演变。传播媒体的改变,必然引起传播过程本身的一些变革。通过对网络环境下传播的蒙古族文化进行分析,主要把网络空间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网站传播内容进行梳理,归纳为以下种类型。

(一)政府网站

政府网站,主要是政府部门在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关于蒙古族文化传播的信息综合系统。在蒙古族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在互联网介入蒙古族文化传播过程的初期,主要以政府组织网站对文化的传播为主体,是蒙古族文化展示的主要窗口,主要有民族事务网站和各地区的政府门户网站,是蒙古族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互联网发展初期人们对技术掌握较少,对网络传播起到了限制,政府部门具有优势的知识和技术资源,对民族文化的传播具有引领和主导的思想,在对蒙古族文化的传播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二)学校教育网站

蒙古族文化的传播借助多种多样的传播方式。其中,网络教育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蒙古族文化传播中的重要部分。内蒙古地区的蒙古族学校建立的学校教育网站,为蒙古族文化的传播提供坚实的基础。这些教育网站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蒙古族文化,发展了蒙古族文化,对民族文化的传播作出了贡献。但同时这些网站出于对学校本身行政服务的考虑,对民族文化的传播并不是占主要地位,传播的内容随机、不系统,给那些想对蒙古族文化进行系统了解的人们带来了困惑。

(三)社会团体网站

由蒙古族本民族和热爱蒙古族文化的其他民族建立的社会团体网站也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着对蒙古族文化的热爱,这些人群自发自愿地组织社会团体网站。这一类型的网站上,对蒙古族文化有相对系统的分类传播,如对蒙古族文化进行分类为衣食住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传播,对文化的传播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同时需要说明的是,社会团体网站缺乏对蒙古族文化系统的认识,在传播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本着对文化本身的热爱而进行的,专业知识不完善,这也使得该类型网站对蒙古族文化在传播有一定的局限性。

(四)个人博客

这一类网站主要是蒙古族本民族和热爱蒙古族文化的个人,对蒙古族文化进行传播所建立的个人网络空间。相对于社会团体网站,个人博客的博主所传播的民族文化内容带有更多的个人色彩和不完整性,更多的是从个人的感悟角度和喜好角度进行,体现了个人特色,也从更根源的层面上,反映出了蒙古族文化在网络上的最基本、最原始的传播风貌。

三、网络环境对蒙古族文化传播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形成了璀璨的中国文化。只有各个民族的文化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才能更好地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蒙古族文化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草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以草原文化为典型代表的蒙古族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保存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明,才能更加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发展。没有文化和文明传承的民族必然会走向消亡,所以传播蒙古族文化,传承蒙古族文明,刻不容缓。我们不仅要从传统的语言文字上传承蒙古族文化,还要与时俱进,利用出现的新媒体新技术传承蒙古族文明。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蒙古族文化的传播具有双重性的影响,既为蒙古族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丰富的机遇,又对其带来了挑战。网络让我们生活的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人类之间的空间距离越来越小,人们可以轻松地通过互联网获取任何想得到的信息,包括与民族文化相关的信息。但网络本身并不能传播和创造文化,蒙古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仍然需要依赖于人。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掌握网络技术,利用网络传播本民族文化,就必须掌握先进的技术,只有在掌握技术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利用先进的网络传播手段传播本民族的文化,让网络为我所用。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和随机选择的被调查对象的访谈,我们分析了赤峰地区网络环境对蒙古族文化传播的影响,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网络环境对蒙古族文化传播者的影响

网络环境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不同于传统的传播环境。在传统环境下,文化传播主要依赖语言、文字、图书资料、音像制品等,这些传播方式,已经为人们所熟悉,对于传播者来说,使用起来也十分方便。网络环境下,对文化的传播,主要依赖于计算机和网络。

首先,蒙古族文化传播者要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民族文化的传播,需要掌握传播工具的使用。内蒙古自治区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赤峰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南部,蒙冀辽三省接壤处,经济相对欠发达。计算机和网络的使用在赤峰地区的普及情况差别较大,通过调查,在市区、旗县所在地,计算机和网络基本普及,在农村、牧区普及情况相对不好。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牧区,都是蒙古族民族文化成长和发展的沃土,所以,无论是在哪里,都有蒙古族文化的传播者,让蒙古族文化的传播者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民族文化传播,是首要的事情。网络环境对蒙古族文化的传播者提出了比传统传播方式更高的要求,要求传播者能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具备基础的信息处理能力,这就要加大赤峰地区的信息技术的普及,使赤峰地区的蒙古族信息的传播者,有条件,有能力,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蒙古族民族文化进行传播。

其次,传播者在掌握基本信息技术的同时,还要能够了解网络发展的特点,能够自己建文化传播网站并且能够处理信息。互联网上的民族文化传播的方式,和传统的传播方式完全不同,这就导致信息处理的方式也不同,传播者必须掌握网络传播的特点,并且能够自己根据这些特点,自己设计更加适合蒙古族文化的传播方式,建立网络资源,充实文化传播的内容。

(二)网络环境对关注蒙古族文化的网络使用者的影响

网络环境对关注蒙古族文化的网络使用者,存在诸多影响。

首先,利用互联网传播蒙古族文化,促使关注蒙古族文化的网络使用者,更多地去学习计算机技术手段。想通过网络获得有关蒙古族文化的信息,就促使关注蒙古族文化的人成为网络使用者,进一步促使这些网络使用者学习新的技术手段,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热爱蒙古族文化的网络使用者,也是潜在的可能转换为蒙古族文化的网络传播者的重要人群,他们在对文化了解到相当程度以后,也有极大的可能转变成网络文化的传播者。

其次,促使关注蒙古族文化的网络使用者二次加工蒙古族文化。通过从网络获得的蒙古族文化,可以自身经过再次加工,以其他形式进行传递。利用其他形式传递蒙古族文化,能够扩大蒙古族文化的影响面,达到宣传和弘扬民族文化的目的,不仅是保存了传播了民族文化本身,同时促使更多的人对蒙古族文化产生兴趣,更有意愿了解蒙古族文化。从某种程度上,推动蒙古族文化的传播,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使更多的人有兴趣走近民族地区,了解民族文化。

(三)网络环境对蒙古族民族文化本身的影响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环境对蒙古族文化本身也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几乎包括了蒙古族文化的各个方面。

首先,网络环境改变了蒙古族文化的传播方式。传播方式的改变,必定会推动产生出新的蒙古族网络文化。网络环境传播的文化,不能仅仅是传统文化简单移植到网络上,而是需要在传统文化基础之上进行再加工和再创作,使传统的蒙古族文化的形式,变成更加适合网络传播的形式。比如原有的蒙古族文化中口口相传的蒙古语言,可以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再现,让世界各地的蒙古族同胞,可以通过互联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方便地学习母语,尽力改善身在外地或者异国他乡的蒙古族不会讲蒙古语的情况,避免蒙古族语言仅在蒙古地区使用的情况。语言是传播本民族文化的重要工具之一。随着历史的变迁,很多蒙古族已经逐步被汉化,有的甚至不会讲母语,由于工作学习等原因,不能身处蒙语学习环境,网络无疑为他们学习蒙语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同时,蒙古族在离开内蒙地区以后,基本脱离了蒙古语环境,如在北京有很多蒙古族,他们只能在蒙古族聚会的小圈子内使用蒙古语,这无疑不利于蒙古语的传承,但有一些致力于拯救蒙古族文化的学者,在北京地区开办蒙古语学习班,这是对蒙古族文化的很好的传播和保护。由此,笔者考虑到,借助网络环境,能够更好地传播蒙古族文化。网络环境对蒙古族文化的传播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发挥网络优势,传播蒙古族文化。

其次,网络环境增加了蒙古族文化传播的内容。蒙古族文化传统的传播内容中,包括语言、文字、歌曲、文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当网络环境介入以后,蒙古族文化的传播内容中,又需要增加教授蒙古族学习者学习计算机和网络的内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学习内容,在国内传播一般都是使用汉语进行传播,而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学习者,有相当一部分人的汉语水平有限,汉语相当于少数民族学习者的第二语言。如果能够使用本民族语言来学习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更加有利于少数民族学习者理解其内容。所以,在网络传播过程中,蒙古族文化本身就需要增加一项新的内容,就是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知识转化成蒙古族语言文字等,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这样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能更好地帮助蒙古族学习者掌握先进的技术,更新蒙古族文化的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弘扬民族文化,扩大民族文化的影响,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四)网络环境对构建蒙古族民族文化传播资源的影响

蒙古族文化在网络上的传播,最基本的保障就是要有传播内容,这就需要蒙古族文化的传播者构建丰富的蒙古族文化资源。这些资源不同于传统的民族文化传播的资源,而是要构建适合于网络传播的蒙古族文化资源。

首先,网络促进蒙古族文化的资源转变成数字化。传统的资源,并不能直接用于网络传播,必须要对原有的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

其次,要加强对网络上的蒙古族民族文化资源的监管。一方面提供丰富的蒙古族文化资源,另一方面维护这些资源能够有效地传播。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地区的教育文化事业发展

加强赤峰地区的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教育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保证本地区的教育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地区其他方面的发展,尤其是本地区文化的发展。获得良好教育的传播者和受播者,是进行文化传播的主体,必须保证蒙古族文化传播者的核心素质和竞争力,才能更加有利于蒙古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二)提高蒙古文化网络传播主体的信息技术素养

蒙古族文化的网络传播主体,不仅要求了解蒙古族文化,也应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蒙古族文化的传播者,自身对蒙古族文化的深厚了解,并且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蒙古族文化数字化进行网络传播,这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如果蒙古族文化网络传播的主体,自己不掌握信息技术手段,而是把信息传递给其他加工者,对信息的二次加工必然会造成不能原汁原味地表达传播者的意思,存在一定的偏差。所以,必须提高蒙古族文化网络传播主体的信息技术素养,这些传播主体可以是任何了解并熟悉蒙古族文化的人,可以是来自于草原牧区的本土居民,也可以是研究蒙古族文化的学者专家,甚至是热爱蒙古族文化的普通网民。

(三)加强蒙古族文化的数字化转变

通过网络扩大蒙古族文化的影响力,首先要有可供网络传播的资源。把传统的蒙古族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变,是使蒙古族文化在网络上得以很好地传播的基础。

蒙古族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的转变,不仅仅是原有的蒙古族文化资源的简单复制到网络,而是需要网络传播者对蒙古族文化进行深入的再加工,把传统的文化资源转变成更加适于网络传播的资源。同时,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网络能够提供传统的传播所不能够带来的多媒体感受,对网络使用者形成更加吸引人的刺激,更吸引眼球,有利于促进蒙古族文化的更好传播。从而带动网络使用者有欲望参与到现实的体验活动中来,带动旅游业等相关的蒙古族文化产业的发展。网络是一个很好的传播和扩大蒙古族文化影响的有效工具。

(四)构筑网络环境下蒙古族文化传播的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在计算机和网络信息传播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利用网络传播蒙古族文化的过程中,也一定要注意信息安全,构筑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信息安全要保证蒙古族文化信息的基本安全,能够通过互联网安全的进行传播。网络是双刃剑,有爱国的民族人士会利用网络环境来传播民族文化,同时,也有一些居心不良份子打着传播民族文化的旗号在网络上歪曲民族文化的爱国根源。这就要求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安全文明的网络环境,更好地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保障民族文化安全传播。

参考文献:

〔1〕李荫榕,陈玉霞,董嵩斌.关于网络时代民族文化保护的思考[J].学术交流,1999,(04).

〔2〕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4-01-01(1).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0-07-29.

〔4〕庄晓东.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民间网络传播研究[D].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0.

〔5〕刘寒娥,皇甫美鲜.利用网络传播构建内蒙古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平台,第二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2006.

(责任编辑 赛汉)

猜你喜欢
文化传播网络环境
英语新闻中文化传播的特色与现状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