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英语口语课堂沉默现象实证性研究

2016-05-14 15:09袁丽唐丽君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6期
关键词:英语口语对策大学生

袁丽 唐丽君

摘要:对大学生在英语口语课堂上沉默现象的现状进行探究,从教育因素、情感因素、课堂环境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四方面探讨大学生在英语口语课堂上保持沉默的原因,并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此打破消极的课堂沉默现象,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英语口语;课堂沉默现象;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6.076

经济的全球化和世界的一体化,促使英语教育成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口语的重要性日渐显著。但大学生的课堂沉默使得英语口语课堂不能充分发挥其自身培养口语能力应有的作用。Saville-Troike(1982)指出:沉默是交际主体所呈现出来的无声且无固定语义的非言语交际行为。那么课堂沉默相应地理解为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所呈现出来的无声且无固定意义的非言语交际行为。即教师和学生在课堂环境下的交际过程中无声地完成了交流,并且在不同语境下可能包含不同的意义。刘向前(2005)在其研究中根据课堂沉默效用的不同将其分为积极沉默和消极沉默。

本文以六盘水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课堂为个案,选取19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探讨大学生在英语口语课堂上出现的消极的课堂沉默。通过对大学生英语口语课堂沉默现状和原因分析发现:大学生在口语课堂上沉默现象较严重,36%的学生在课堂上会积极回答问题,37%的学生很少或从不回答问题,27%偶尔会回答问题。学生发言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比较沉默。而学生课堂沉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按影响大小依次分为:教育因素、情感因素、环境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调查分析大学生在英语口语课堂上保持沉默的原因,提出改善这种沉默现象的对策,有效提高大学生在英语口语课堂上的参与力度,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1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分析

1.1教育因素

中国传统教育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普遍存在重笔试、轻口语的现象。特别是小城镇和农村,在义务教育阶段未把英语口语作为教学重点开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尚可,但口语能力较差。受此影响,大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普遍较低,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导致学生沉默的原因之一。首先,多数教师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大学生的英语口语基础差,在课堂中不敢开口说英语。姜新生(2003:48)说过:教师是以“社会代表者”的制度权威和“传道、授业、解惑者”的知识权威身份来执行教学任务,以知识、教材为中心,而学生处于教育的边缘。调查发现,66%的学生感觉自己的口语不太好,在课堂表达中没有自信;82%的学生知道问题的答案,但是不知道怎么用英语表达。其次,口语课堂中,大部分英语老师在教学中重复相同的教学步骤,课堂组织形式单一。52%的同学认为英语口语课枯燥,所以保持沉默。在长期的教学下,学生会对这种固定不变的模式产生抵触或厌恶情绪。

教师与学生在英语口语课堂上的交流往往是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来实现的,这种交流方式对教学的成功与否起到关键作用。调查显示,44%的同学在口语课上保持沉默是由于老师没有提供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准备答案。当学生们在准备好答案前就被点名,他们会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和思维。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学习者需要使用更多的时间来理解问题。如果提出的问题超过学习者当时的能力极限,那么等待的时间就应该增加。

1.2情感因素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习者若对目标语有兴趣,他就会热心于了解并积极学习目标语。调查显示,59%的学生喜欢英语这门课,18%的学生不喜欢这门课,23%表示一般。学习者对目标语的喜爱度不高,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求知欲,产生课堂沉默。

性格是个体在言行上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内向、羞怯的学习者与人交际时言行较为害羞、腼腆;性格活泼开朗的学习者言行大方,更擅长交际。调查发现,36%的同学在课堂上保持沉默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一个很害羞的人。当教师要求回答问题时,性格内向的同学多选择沉默。

Gardner&Lambert(1972)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将外语学习的动机分为“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工具性动机是学习者利用目标语去达到一定的工具性目标,如:通过考试、获取证书、找工作等,属于被动学习。融合性动机是指学习者出于对语言本身的兴趣将自己融入目标语的文化中,属于主动学习。通过访谈发现,当前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多是作为工具:一是为了完成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二是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获得毕业证书或能够更好地就业。带目的的学习会导致学生的热情不够,产生沉默。

1.3环境因素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中,积极活跃的气氛会为学生创造一种愉快的环境,使他们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提升学习效率。压抑的氛围会使学生感觉紧张、焦虑,更甚者会产生厌恶心理。调查发现,62%的学生认为压抑的课堂气氛使他们感觉紧张,不敢回答问题。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缺少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就会出现沉默现象。

1.4社会文化因素

中国是礼仪之邦,孔子“仁、礼、义”的社会哲学已深深扎根于人们的思维中,甚至影响到人们的行为活动。调查发现,52%的同学认为学生是口语课堂的主体,老师只是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能力,却有44%的同学不同意这一看法,他们认为课堂应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只需要认真听。受儒家文化影响,中国学生更喜欢说教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风格,这显示出对教师智慧和知识的尊重。

“面子”文化也是影响学生课堂沉默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学生的学习有消极影响,特别英语口语的学习。调查发现,33%的同学认为沉默总比回答错要好;59%的同学在回答问题时,会在意同学对他们答案的评价。在课堂环境中,学生十分注重面子,并往往因面子而保持沉默。然而,越是关心自己的面子,他们在公共场合说话的机会就越少,所获得的口语能力就越少。

2口语课堂沉默现象的对策探究

2.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创造温馨和睦的教学环境,拉近师生的距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首先,教师应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把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言,引导他们打开禁锢的思维模式。其次,教师要尊重、理解学生,接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旦建立,因为尊敬和信赖,学生就会表现出主动参与的激情。

2.2创造有利的英语语言环境

由于语言具有及时性、情境性的特点,营造有利的语言环境对提高学习者第二语言的使用起重要作用。Hedge(2000)提出:在英语课堂中,学生应避免使用中文并且抓住一切机会用英文来回答问题。因此,用目标语参与教学,创造有利的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抓住每个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机会,使其在练习中不断提升。使他们在课堂谈论或提问时才会积极发言,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

2.3改进教学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一直是以教师为中心,掌握课堂节奏,主导整个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改变教授方法,减少掌握整个教学过程,把握课堂话轮的现象。为了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教师可以采取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加大学生课堂互动活动的参与,减少消极的课堂沉默。

2.4端正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参与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效率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教师的教学,另一方面取决于学生自身的行为。沉默是学生在课堂中对学习的一种消极行为。学习者端正正确的学习态度,可以调节学生的消极行为,使学生正确认识学习、对待学习,坚定意志力,促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地融入课堂教学,参与活动,减少课堂沉默的产生。

2.5转变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可以促进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应引导学习者将带目的的工具性动机转变为融合性动机,使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主动地进行语言学习。

消极的课堂沉默不利于学生目标语的学习,特别是英语口语水平能力的提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访谈等方法找出大学生英语口语课堂沉默现状和原因,通过分析发现,教育因素、情感因素、环境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都是导致大学生英语口语课堂沉默的原因。进而提出一些相应对策,以期能够打破课堂沉默,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为教师和学生应对课堂沉默现象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英语口语对策大学生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反思与创新
大学生之歌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如何加强及应用英语口语教学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