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机场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理论探讨

2016-05-14 19:17周东旭周晓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生态修复

周东旭 周晓

摘 要: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是当前生态经济学界的热点研究方向。最初,生态补偿主要是针对矿产开发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探索性补偿;在其发展过程中,生态补偿逐步涉及到自然保护区、流域水环境、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森林等方面,政策指导及资金投入力度也明显加大。以民航机场生态补偿为例,总结中国民航机场发展现状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重点从理论上分析中国建立民航机场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和实现途径。

关键词:民航机场;生态补偿机制;生态修复

中图分类号:F5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6-0048-0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日益成为学者、政府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生态补偿机制是一种新型的生态、资源、环境的管理模式,是有效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境破坏成本之间资金矛盾的重要手段。机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机场在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对周边人居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各种不利影响。目前,国内针对民航机场的生态补偿及其机制建立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针对国内民航机场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问题从理论上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为建立重点区域生态补偿体系,探索多样化的生态补偿方法、模式,推动相关生态补偿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奠定基础,为全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生态补偿的内涵

“生态(环境)补偿(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Compensation)”主要是指:通过改善被破坏地区的生态系统状况或建立新的具有相当的生态系统功能或质量的栖息地,来补偿由于经济开发或经济建设而导致的现有的生态系统功能或质量下降或破坏,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2]。

生态补偿是对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后对生态环境本身的补偿;是人为的利用法律、经济、技术手段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予以控制;是为了激励区域或个人在一定情况下放弃经济、社会发展的机会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给予区域或个人以补偿;是政府、组织通过多方途径筹措资金,对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特定功能区进行资金投入给予保护。

二、中国民航机场发展现状及趋势

近年来,我国航空业整体水平稳步增长,截至2013年末,我国境内民航机场共有193个(不含香港、澳门、台湾),比上年增加10个,定期航班航线2 876条,定期航班国内通航188个城市(不含香港、澳门、台湾),国际定期航班通航50个国家的118个城市,不重复距离计算航线历程为410.6万公里。

我国航空业务规模快速增长,2013年旅客吞吐量75 430.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旅客吞吐量达到1 0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有24个,完成旅客吞吐量占全部机场旅客吞吐量的76.8%。2013年完成货邮吞吐量1 258.5万吨,比上年增长4.9%;货邮吞吐量达到10 000吨以上的有50个,完成货邮吞吐量占全部机场货邮吞吐量的98.5%。

我国航空业基础设施能力大幅提高,“十一五”时期,基础设施建设五年共投资 2 500亿元,约为前二十五年民航建设资金之和。2010 年运输机场达到 175个,五年新增 33个,覆盖全国 91%的经济总量、76%的人口和 70%的县级行政单元[3]。2013年,机场系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07.5亿元,比上年增长1.8%,重点建设项目15个,2013年完成新建机场10个。我国机场密度距离民航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截至2013年机场密度为每十万平方公里两个(民航发达国家约为7),因此,我国民航业还势必存在一个长期快速发展的阶段。

三、中国民航机场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必要性

(一)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机场的建设会使地形和土壤性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能干扰原地的动物和植物,破坏野生动物的自然栖息地和觅食场地,减少维持区域生态平衡所必需的植物区系。机场投入运营以后,由于机场及其周边环境开阔,吸引了鸟类,这对飞机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机场管理必然减少对飞行有威胁的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减少鸟类的食源,对其他动物适度捕杀和野草定期清除,但是这样也对机场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破坏。

(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机场建设过程的主要大气污染有施工车辆的尾气排放、土石方施工的扬尘颗粒物、沥青混凝土道面施工的沥青烟雾等;运营过程中主要为飞机起降、滑行及试车的废气排放、地面勤务车等汽车尾气排放、供热锅炉烟气及垃圾焚烧炉烟气排放[4]。机场区域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有颗粒物、NOX、CO、HC、SO2、Pb、Cu、Zn、Ni、Cr 等,这些污染物影响了机场及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给机场人员、旅客及周边居民带来了极大的健康风险。

(三)水体环境质量的影响

机场及周边区域建设过程中的地面硬化、道路建设等导致地面不透水层的出现,造成地下水补给缺少,改变自然水体环境。机场运营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公众、工作人员和飞机产生的生活污水、飞机清洗废水、降雨初期的路面冲洗雨水等。这些废水通过地表径流、地下渗水进入自然水体,从而污染水环境。

(四)声环境的影响

机场噪声包括机场建设过程中及机场运营时产生的噪声。机场噪声对居民的直接影响是影响睡眠、日常交流等,不同程度引起居民烦躁,单个噪声事件增加了心脏病等疾病的发生率,对周边地区生物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四、中国民航机场生态补偿的基本思路

(一)对生物多样性的补偿

机场的建设导致的生物栖息地的丧失是不可逆转的,只能采取就近异地补偿的方式。机场运营过程中防范鸟击要从驱赶和猎杀鸟类转变为疏导和爱护鸟类,要根据机场生态系统的特点,以生态手段减控某些动物的数量,从而达到防范鸟击的目的。

(二)对大气环境的补偿

机场大气污染物控制可以从地面机械控制和飞机排放控制方面实施。大多数的地面保障车辆可尽量采用压缩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控制飞机排放主要是制定实施飞机发动机的排放标准,完善各项污染物控制要求。飞机发动机二氧化碳的排放带来的影响是区域性的、全球性的,因此针对这方面的生态补偿成为世界各国博弈的一个方面,极具争议的航空碳排放税也应运而生。

(三)对水体环境的补偿

机场对水体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对区域地下水补给的影响和污水的排放不当。在机场规划阶段,应将生态补偿纳入其考虑范围内,规划制定时充分考虑所在区域的水环境功能,确保地下水系统的正常补给和未经处理的污水不进入自然水体。

(四)对声环境的补偿

合理规划是控制机场噪声污染的通行做法。机场建设与城市发展规划相协调,避免机场周围形成人口密集区域,避开城市的发展方向。此外,机场运营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控制机场噪声排放,如征收机场噪声污染费用于安置隔音设施和对受影响居民的经济补偿。

(五)对人文环境的补偿

机场的建设征地若涉及到农民耕地的征用以及居住房屋的搬迁和安置,使农民的基本收入和生活方式受到影响,可以从政策补偿、实物补偿、资金补偿方面给予合适的补偿,机场运营过程中的噪声等对周边居民的影响也应考虑予以补偿,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五、中国民航机场生态补偿机制的实现途径

(一)制定民航机场生态补偿机制政策法规

中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环境保护法和资源法体系,但是,还没有生态补偿的专门立法,现有涉及生态补偿的法律规定分散在多部法律之中,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近年来,国家以及地方有关部门出台了一些生态补偿的政策文件和部门规章,国家出台了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草原生态补偿制度等,苏州出台全国首个生态补偿地方性法规《苏州市生态补偿条例》等,但这些政策、法规权威性和约束力不够,且对于民航机场这一特定功能区生态补偿方面的研究仍属空白,需要积极探索并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

(二)将生态补偿融入民航机场的整个生命周期中

建设项目的生命周期是指从选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筑施工、投入运营、改扩建直至建筑的废弃的整个过程。

针对于建设项目的生态补偿应将其融入到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民航机场在选址规划阶段就应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补偿,将生态补偿计划纳入机场的整体规划中。在机场的建筑施工、运营、改扩建过程中,生态补偿理念的纳入可以有效地减少生态环境损失,甚至对于废弃机场的管理和功能规划都应考虑生态环境的成本。

(三)多元化筹措生态补偿资金

生态补偿资金的多元化筹集要充分利用政府手段和市场手段,政府手段是利用政府的转移支付职能,市场手段就是由生态受益者付费。所以,政府可协调利益相关方,筹措专项资金用于机场周边环境的生态补偿[5]。

生态补偿的市场手段是通过生态税费反映生态环境破坏的外部成本,引导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以市场经济调整生态环境保护的行为,利用市场交易模式实现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的价值。生态税费是对生态环境定价,通过税费的征收以刺激生态环境保护,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行为。针对于民航机场的生态补偿税费可以参照机场建设费的形式进行设计,民航部门应制定专门规章,规定机场生态补偿税费的征收标准征收方式资金的管理与用途等事项。

参考文献:

[1] 赖力,黄贤金,刘伟良.生态补偿理论、方法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8,(6).

[2] 汪劲.中国生态补偿制度建设历程及展望[J].环境保护,2014,(5):18-22.

[3] 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EB/OL].中国民用航空局网站,2011-05-09.

[4] Masiol M.,Harrison R.M.Aircraft engine exhaust emissions and other airport-related contributions to ambient air pollution:A review[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14,(95):409-455.

[5] 王军锋,侯超波.中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框架与补偿模式研究——基于补偿资金来源的视角[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23-29.

[责任编辑 刘娇娇]

猜你喜欢
生态修复
贵州石漠化生态修复进程中的生态道德问题各因子相关性分析
辽河生态廊道景观恢复之路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
天津海域牡蛎礁区生态修复示范区域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