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衔接技巧 轻松应对中考

2016-05-14 10:40何春梅
课外语文·下 2016年6期
关键词:读题语段代词

何春梅

【摘要】语言的运用简明、连贯、得体,是中考语文设置的一个能力测试点,同时为了兼顾语法、修辞、逻辑等各个方面,中考语文设置了对句子的衔接这一必考题型。学生掌握衔接技巧去答题,这样就可做到游刃有余。

【关键词】衔接;观察;分析;读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何谓衔接呢?衔接是利用一定的词语和相应的句式巧妙连接,常用在意思联系比较紧密的段与段之间,使篇章前后连贯,脉络分明。从题型来看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选择排序型,一类是嵌入式排序型,一类是独立式排序型,其中独立式排序题难度最大。此类题重在考查考生对句子结构和顺序安排的合理性,理解句子和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及逻辑思维的条理性和语言表达的连贯性等。所以每年这类题深受命题者喜爱。然而考生面对这类题,有的学生束手无策,有的学生望题兴叹。其实只要老师在平时能根据学生的答题难点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就能提高学生的得分率。那么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从哪些角度入手呢?

一、认真读题 观察答案

对于学生而言,答题首先要学会读题,提醒学生审题时做到两个字“认真”。认真读题是理解句子、语段的前提和保障,也只有认真读题才能从局部和整体把握每个分句及整个语段要传递的信息,领会作者的写作思路及目的。答题时可以从答案入手分析,也许可以获得对解题的有用信息。

例1:所给的答案如下:A.③⑥④②⑤① B.③⑥④⑤②① C.①③⑥④⑤② D.①③⑤⑥④②。我们从所给的答案中可以获得有用的信息:只能将①③排在开头,这样降低了从6个语句中选一句作为开头的难度,也能为考生节约时间。

二、关注标点 寻找关系

在审题时,很有必要注意语段和备选句子里标点符号的使用情况。七种点号的使用,能为我们提示语意的表达层次,特别是分号和句号;常用的标号,能为我们提示词语的性质、成分之间的关系。

例2:红星小学门卫王煦被区教育局评为“十大感动校园人物”,他的事迹中最突出的一条是认识全校500多个学生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为家长提供了很多方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门卫感动校园,体现的就是一种服务育人的精神。

①学校里的教师是在教书育人

②这不只是像背书那样背出来的

③要叫出全校学生的名字,实在不容易

④校园内的管理、服务也无不在体现育人的功能

⑤能叫出几个学生的名字,很简单

⑥这是关爱学生、日积月累的自然结果

A.①④⑤②③⑥ B.②⑥①④⑤③

C.③⑥②①⑤④ D.⑤③②⑥①④

解析:从每条横线后的标点符号来看,六句话分为三个层次,每层两句。其中,第一个层次是③⑤,讲的是“性质”,而从⑤到③显现出由易到难的层次。第二个层次是②⑥,讲的是“原因”,而从②到⑥显现出由浅(“背”)入深(“关爱”)的层次。第三个层次是①④,讲的是“意义”,而从①到④显现出由“常”(“教书育人”是常识性观点)入“新”(“管理、服务育人”是新的理念)的层次。这样,六句话就形成了“性质——原因——意义”三个鲜明的层次。据此,横线上的六句话应排列为⑤③②⑥①④,该题的正确答案应为D项。

三、仔细观察 寻关键词句

(一)抓代词(人称代词、指示性代词等)

为了保持句子在表意上的简洁性,往往在后续句子中使用代词来称代前文已经陈述、说明的内容,这就为我们排定句子的前后顺序提供了一个路标。同样,如果句子中出现了表示动作主体的名词,同时还有指代它的代词,那么我们可以判定,表示动作主体的名词在前,指代这个名词意义的代词在后。

例3:(2015年四川德阳)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竹子

②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③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

④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宣告失败

⑤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

A.③⑤①④② B.⑤①④②③

C.⑤③②①④ D.③①④②⑤

点拨:在第①④句中有人称代词“他”,从所给的答案中可以看出,他应该是指王阳明,依据人称代词的特点来看,①④应该排在第⑤句之后,这样看来答案只能在ABC三项中来选取,就能排除D选项。其实在排序题中,还有指示性代词(这、这些、那、那些)等的使用也能给我们提供排序的思路。

(二)抓关联词语

在做语句排序题时,抓住关联词语有时能够帮助我们更快地找到重点句、主旨句。同样,关联词语代表的语义关系在语段中是逻辑关联的,在句子拆分后,我们可以通过关联词语来找到它的上下句。同时关联词语在语句中有强化语义关系的作用,如:“也”“但”“而且”等连词引起的句子常常处在后续位置,这就为我们排定句子的前后顺序提供了一条线索。

(三)抓重复词语

有些考试题的所给可能有很多语句,但不同的语句中往往包含有共同的词语。这些词语就是我们解题的关键,是我们解题的突破口,因为含有重复出现词语的语句应是紧密相连的,在解题时紧紧抓住,就能确定句子的先后顺序。

例4:(2015年四川自贡)下面从文段中抽出的句子,原来的顺序被打乱了,按照文意排序,句序正确的一项是( )

儒家与道家是中国哲学的两大支柱。_______________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

①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

②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

③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

④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

⑤从某种程度上看,道家是反对音乐的,究其实质,他们主要是反对艺术形而下的层面,强调艺术形而上的境界部分

⑥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应当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

解析:文段主要论述儒、道两家的音乐关系。⑥句从总的方面论述儒道的观念;①②两句介绍儒家对意思及音乐的观念,所以①②⑥应该放在一起。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将关于道家的③④⑤放在一起。这样通过找相同的词语就大大降低了题的难度。

四、用心分析 理清顺序

当然要理清顺序,首先得弄清语段的文体类型,排序题的语段无外乎记叙、议论、说明和描写等四种表达类型。语段内部的句子排序时句子根据语意的需要进行的正确组合,这种组合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逻辑性,所以句序安排也有一定规律:一般来说,叙述性语段以时间、空间和事情发展的客观过程为顺序;议论性语段按主次轻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因及果、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概括、由感性到理性的逻辑顺序展开;说明性语段以由远及近、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的空间和先古后今的时间为序;描写性语段则按定点取景和移步换景的空间顺序展开。我们可以根据文体特点理清层次关系,从而恰当排序。时间和空间顺序相对简单些,在此以逻辑顺序为例进行分析。

例5:①中国字,天经地义,是中国人心中真正的祖宗和庙堂。②譬如中国人的名字:“芬”“英”“丽华”“卫国”,一两个字就说不尽父母的期待和祝福。③一堆中国字放在一起,便是奇迹。④这样的文字团结起来,已不只是文字的团聚,而是人心的团聚了。⑤每个活生生的中国字都自我。

A.①⑤②③④ B.⑤③④①②

C.①③⑤②④ D.⑤③②④①

点拨:此语段先用⑤句表明观点,③句承上启下,接着用②④两句举例论证分析,最后用①句总结深化。所以排序应为D。其实事物之间都包含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这就是事物的逻辑关系(也就是逻辑顺序)。如果我们能够抓住试题内部的逻辑顺序,就可以化难为易。

五、加强读写 培养语感

“语句衔接题”给人的感觉是“看上去不难,做正确不易”,原因是这类试题注重语言实际的运用,要求具备较高的语言感悟能力,平时考生因很少从交流感情需要的高度来学习语文,也较少通过各种活动来培养和强化应有的语感,所以要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关键还是要持之不懈地多读多写多说。

当然以上列举的技巧并不是绝对独立的,可以交叉使用。解题方法虽不是什么“灵丹妙药”,然而可使解题的思路规范、清晰,可以提高解题的速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我们在解答语言衔接试题时,只要能认真读题,仔细分析,抓住解题的关键点,平时注意培养语感,综合采用上面介绍的技巧,就可以化难为易,轻松过“衔接”关。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读题语段代词
复合不定代词点拨
心爱的读题猫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代词(一)
代词(二)
【重点】语言文字运用:语段压缩
浅谈低年级语段仿写的指导策略
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分析
“读题时代”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
这样将代词考分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