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关爱从“心”开始

2016-05-14 08:54刘海龙
魅力中国 2016年6期
关键词:叛逆关爱沟通

刘海龙

【摘 要】青春期的孩子,处于一个充满独立性与依赖性,成熟性与幼稚性,自觉性与盲目性,稳定性与可塑性的错综复杂时期,究竟怎样教育,才能让孩子的成长更顺利、更精彩?父母主要应注意哪些问题,在和孩子的沟通中,有一种模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就是,感情的交流,父母对孩子的关爱,要从“心”开始。

【关键词】青春期教育;叛逆;关爱;沟通

做父母的都有同感,孩子一进入初中,以前那个背着大书包颠颠地跑进学校,进校门冲妈妈回头一笑的小不点,突然间就长大了,小时候喜欢俯身摸他的小脑袋,现在需仰视才能触到他的额头,“长得好快,都这么高了!”,这是孩子最先带给我们的喜悦,不禁感叹:孩子真的长大了!然而,这份成长的喜悦,很快就会被随之而来的烦恼和困惑所湮灭,孩子仿佛一夜间长高,也仿佛一夜间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小天地,小日记本开始上锁了,放学回家就关起门来,门口贴上“请勿扰”,也不知道在里面都做些什么,你和他平心静气讲道理吧,他默不作声,也不知道思维“神”哪去了,你这一着急嗓门一大,他就火了,冲撞得你目瞪口呆,哑口无言,你再多说几句,他就敢给你来个离家出走,轻则在朋友家住上几日不回家,重则来个彻底消失,让你满世界去捞他,父母就这么被这个“小怪兽”折磨得心力交瘁,不禁黯然伤神,这孩子到底是怎么了?

是啊,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了?我们是那么疼他,爱他,关心他,可他就是不肯领情,甚至有些不可理喻,父母哄过宠过,打过骂过,都无济于事,看到孩子越来越远去的身影,父母都感到:再也握不住他的手,再也抓不住他的心了……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孩子到底怎么了。

我们说,12岁到15岁,也就是青春期,是孩子人生中第二次逆反期,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其生理心理都发生了急剧变化,处在半幼稚半成熟,半懂事半不懂事,半儿童半成人状态,他们处于一个充满独立性与依赖性,成熟性与幼稚性,自觉性与盲目性,稳定性与可塑性的错综复杂时期,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的矛盾:

一.独立自主性的发展与依赖性的矛盾。

他们独立自主的要求在家庭、学校中突出地表现出来,想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要求成人平等对待他们,反对成人过多过细的照顾和管教,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把反抗和不服从作为争取改善与成人不平等地位的一种手段。

“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明朗化,处处体现“自我”的存在,极力想通过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来突出“我”,为了突出“我”他们极力的打扮得与众不同,喜欢做一些引人注目的事情,说一些令人吃惊的话。这都是他们想要的效果。但事实上,他们在经济生活上仍需依赖父母,在学习上需老师指导,在思想深处并不希望师长真的不管不关心他们。

二.活动的欲望与认识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由于身体的快速发育,身高体重的继续增长,他们精力充沛,什么都想试一下,但是认识水平有限,辨别是非能力低,阅历浅,常出现一些盲目行为,有时还没怎么想就行动起来,易冲动,往往不考虑后果。这些都体现出他们的世界观不够成熟,把对父母、老师、和整个社会的对抗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正是由于这些心理特质,我们的孩子不喜欢和父母讲心里话了,而是喜欢和朋友聚一起;不喜欢被管束了,而是力争自己更多的自由;不喜欢被指引了,而是固执己见,即使撞了南墙也不示弱;不喜欢……

针对孩子们的这种矛盾心理,我们应该理解他们,认识到这是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同样该看到,所有这一切都是孩子为自身成长所付出的努力,或许孩子会犯错,会磕磕绊绊地成长,但是,没有谁能剥夺孩子在犯错中成长成熟的机会,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一方面尊重、信任他们,为他们创造条件,促进其独立性、自尊心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关心爱护他们,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引导。

叛逆的孩子看似有个性,有主见,他们实则很脆弱,很迷茫。他们就像迷途的羔羊站在十字路口,面对周围的诱惑与困扰而无能为力,于是就选择任性而为。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要真心的爱自己的孩子,就要用宽大的胸怀、用有效的教育方法,让孩子们知道路该怎么走。

那么,究竟怎样教育,才能让孩子的成长更顺利、更精彩?父母主要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权利。

亲子关系的核心就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春期的孩子要寻找自己的成人感,希望别人把他当大人看,往往试图先“打败”家里的父母,这时,父母要做的不是与孩子争“地位”,而是适当的让步,尊重孩子,有些家里的大事也可以尝试着和他们商量,征求他们的意见,这样,孩子就会慢慢感觉到父母把他当“人”了,反过来他会更加尊重父母,还会慢慢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应该分担家庭的责任,给父母分忧。进而成长为一个有决断力,有责任感,明辨是非的好孩子。相反,如果父母不给孩子一点权利,一点空间,偷看孩子日记,查看孩子邮件,只会导致两种结果:第一种是孩子乖乖的向父母让位,放弃成长的权利,凡事都听父母的,在短期内,父母会很满意,殊不知,这样乖的后果,孩子将永远也长不大,永远也学不会自己去思考做决定,永远也学不会自己独立地区完成一件事,这样的孩子,即使成了硕士,博士,也是生活得弱者,精神上的矮子,为什么呢,因为他只是一个听话的孩子,情商低下,另一种是孩子对抗父母,凡事和父母对着干,父母越不让干什么,我偏干什么,什么让父母伤心,生气,我就干什么,这样就引发亲子见无休无止的矛盾冲突。分一些权利给孩子,像尊重成人一样去尊重他们,这很重要。

我们尊重孩子的权利,给孩子成长的自由,这其中也包括了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尊重孩子失败的权利,给孩子失败的体验。

青春期的孩子盲目,自大,自负,受到挫折时由深深自卑,这是父母要给予及时的欣赏和支持,孩子这时的许多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是矛盾和混乱的,父母不必马上给孩子指出正确的道路,实际上你那样做是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套用给孩子,把你的价值观硬塞给孩子。给他一个主动尝试的机会,哪怕他失败了,让他自己去总结经验教训,而父母要做的,只是跟在他后面,适时地给些建议和提示,同时教给他们社会规则,告诉他们:你内心的想法虽然好,但是具体实施时必须要按社会规则办事,这样孩子就可以分期想象与现实的区别和差距,就不会因为想象与现实的分裂而痛苦。一个能受到父母尊重而主动成长的孩子,定会是个充满自信,独立而自强的孩子。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往往不甘示弱,坚持自己的观点,可是,你知道吗,父母要学会改变的,恰恰是不要用自己的观念来评判孩子的观念。

现在的孩子很重视他们的权利,比如说有一个朋友的女儿上中学时,主动退出区里组织的国际海洋夏令营,原因是她觉得组织者不公平,侵犯了她的权利,所以她不愿意去。这件事情要是放在大人身上,往往会再三克制,而不会轻易退出活动。

除了尊重孩子的观点之外,家长们还需要注意:对孩子的想法不要马上否定。

孩子有时会提出一些荒谬的过分的想法,即使一开始就不同意孩子的想法,也不要马上否定,要耐心听完,充分了解他们的想法,然后以交换意见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让孩子重新认真考虑自己的想法,假如你否定他,他反而更坚决,同时要避免啰嗦的说教,引起孩子的反感,做家长的一定要明白,所有青春期的孩子都爱想象,都会时常冒出几个幼稚、荒唐的想法,但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检验爸爸妈妈是否会认同他,尊重他,而不是非要实现他的想法。

通过上面的交流,我们了解了孩子的叛逆现象,知道了我们该注意的问题,这些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心灵就好比一片凌乱的花园,长满杂草,我们好想推开门去帮助他修整,可是,花园的门紧闭,孩子的心门紧闭,我们无法和孩子进行沟通。

如何打开沟通之门呢?

在和孩子的沟通中,有一种模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就是,感情的交流。这也恰恰是父母们容易忽略的。

不知你是否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你与孩子有多深的感情,你的话对他就有多大的威力。” 有感情就好谈,没有感情就不好谈。有没有感情不取决于你,而是孩子,但是你可以争取。争取的方式不是为他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而是投入你的“身心”。

如果你的批评、要求、劝告、眼泪没有对孩子产生什么效力,那么你首先要反省的是你同他之间的感情关系,而不是寻找孩子的过错。因为这状况清楚地表明孩子觉得你对他爱的程度,还不足以使他为之做出某些“牺牲”。或者是孩子觉得你可爱的程度还不值得自己为你做出某些“牺牲”。要知道,孩子在改正错误的初期,都认为自己是在做牺牲。

当你确实感到自己与孩子之间已有了足够的感情基础时,尽管孩子还不能理性地认识自己的错误,你起码也有了向孩子说“这是为了爸爸(妈妈)”的资本。这句平铺直叙毫无修饰的话,足以使那些高深动听的道理显得苍白无力。

我们说,和孩子的沟通贵在心与心的沟通,言语的表达只是一方面,让你的爱发自内心,一个疼惜的拥抱,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肯定的微笑,都会让孩子的心门洞开,让你的爱涌进来。

就让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从“心”开始吧!

猜你喜欢
叛逆关爱沟通
成长之痛
心病还须心药医
叩问灵魂的乐章
宁波旦可韵服饰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
让关爱成为留守儿童心底的阳光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师生冲突中遇到学生挑衅,怎么办?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