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中的几点体会

2016-05-14 20:40沈永义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6年6期
关键词:财政投入

沈永义

摘 要: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和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转移,农业领域中的机器换人需求进一步显现,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农机化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对确保粮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作用。同时推进中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和大力支持是关键。

关键词: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财政投入;政府支持 ;农机主抓

中图分类号:S233.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16.06.024

浙江省奉化市江口街道位于奉化市北部,下辖52个行政村,两个居委会,现有耕地面积5.18万亩,户籍人口4.52万,辖区内有宁波市级粮食功能区3万亩,奉化市级粮食功能区1.5万亩,是奉化市的重要粮仓。近年来各级政府的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我街道的农机化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全街道农机总动力达27 863 kW, 拥有大中型拖拉机49台,小型拖拉机482台,高速插秧机67台,联合收割机74台,烘谷机20台,植保机械96台,排灌机械1300台,运输机械177台,育秧流水线11套。农机合作社8家,家庭农场6个。这些先进的农业机械和健全的农机社会服务体系,为我街道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打下了良好基础。

1 领导重视、组织落实

水稻是我街道的主要粮食作物,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对提高我街道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街道水稻生产机耕、机收等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机插环节机械化也取得大幅度提升,但水稻生产仍存在整体性推进不足,全程机械化发展不平衡等矛盾,为进一步提升我街道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街道将全程机械化推进指标纳入街道工作考核范围,加强对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了以办事处主任为组长,农业副主任为副组长,农办主任、农机站长农技站长以及各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的整体推进领导小组,形成了街道负责、农机主抓、农机农技密切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2 政策支撑、财政扶持

农业是弱势产业又是高风险产业,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街道以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加强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的,根据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街道和奉化市“十二五”农机化发展规划和粮食功能区建设要求,制定工作方案,出台了《街道关于加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区域性整体推进工作》要求,市农机总站和街道办事处制定了一系列的强农惠农政策。一是对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种粮大户购买特色农机给予政策倾斜,每台套补助70%,街道每台套再补10 000元,近三年特色农机每年补助在100万元左右;二是街道鼓励农户土地合理流转,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对整村土地流转的给予每亩500元的补助,目前已有前横、浦口王、朱应、三迸桥、垻桥、张俞、包山7个村实现了整村土地流转,全街道土地流转面积28 500亩;三是政策性农业保险全覆盖,街道对种植水稻的农户每亩补助2元以鼓励农户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四是对从事粮食生产的合作社、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家庭农场等在建设工厂化育秧中心、烘干中心、开展规模化育秧的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上述的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户的种粮积极性,有力地推进了适度规模经营。

3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切实加强对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整体工作的宣传和引导,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的重要意义,通过农机作业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粮食补贴等惠农扶农政策的积极引导,扩大活动影响,为创建活动营造氛围。

4 狠抓培训、务求实效

现代农民应该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应加强农民的培训工作。充分利用街道成人学校和市农机培训学校“阳光工程”“劳动力转移”等项目每年培训农民农机手100余人,为求实效邀请市农机培训学校、相关农机企业和上级农机农技部门开展农机农技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召开机插现场会、机械化基质育秧现场会,和先进适用农机现场会、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组织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开展烘谷机操作培训、插秧机手、拖拉机手、收割机手培训,培训农机手83人,发放操作证83本。通过宣传培训丰富了农机手的农机知识,提高了农机操作技能。

5 农机农艺结合到位

我们始终把农机和农艺结合作为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农机农技联合成立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服务小组,并积极争取上级农机农技部门的支持,在机插水稻机械播种、秧田水分肥料管理,秧苗高度控制,大田耕作、农机具操作维修和植保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6 主要成绩

近3年街道水稻复种面积都在42 000亩以上,新增大型拖拉机18台,联合收割机20台,高速插秧机15台,10 t以上烘谷机12台,现有烘干中心5个,机耕和机收率达100%,机插率达85%以上,全年烘干稻谷在15 000 t以上,农机社会服务能力达80%以上。

7 技术方案

7.1 机耕

主要推广奔野554及484,纽荷兰754及704,福田雷沃454等大马力耕地拖拉机,以取代小型、低效率、高能耗的老旧机具。逐步引进履带式拖拉机,以保护耕地夹层。

7.2 机插

主要推广洋马vp6和vp6D取代手插、抛秧和撒直播,并推广与机插相符的农艺管理技术。

7.3 育秧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主要瓶颈是机插,而水稻机插的关键技术环节在于育秧,熟话说“壮秧一半稻”,为育好秧苗我们采取水稻基质育秧技术,具体做法是:

7.3.1 苗床及材料准备

(1)做苗床。苗床选择在地势较高、通风透光、灌排水方便的农田或庭院,一般应适当远离麦田。苗床做成高畦,畦面平整,畦沟通畅。畦面宽度:软盘或双膜育秧的1.5 m宽,硬盘育秧的畦面宽1.5~2.5 m。每亩大田需准备秧田4~5 m2。畦田平整后,覆盖上废旧农膜或地膜(阻根膜),膜上不需打孔,以防止秧苗根系扎入床土,促使秧苗盘根、便于控制幼苗徒长以及减轻移栽时植伤。

(2)基质选择与处理。“柴米河”牌水稻育秧基质是国内先进的、专业化的育秧基质,它具备水稻苗期所需的全部营养,用户可直接选用,每亩大田需基质70 L。用户在使用时,要将基质炒拌使其蓬松,不可结块装盘,也不可向基质中添加肥料和杀菌剂等农药。

(3)秧盘选择。秧盘有硬盘、软盘和重型软盘三种,规格为28 cm×58 cm×3 cm,最理想的是选用硬盘。机械栽插的每亩大田需硬盘18只,重型软盘、软盘稍多几只。

7.3.2 播种育秧

(1)种子选择。机械插秧的品种宜选择穗型较大、产量高、品质优良的中早熟品种。

(2)种子处理。①种子消毒与去杂:去除种子中的石子、泥块和瘪种,结合浸种可用浸种灵、施保克等药剂消毒。②催芽:催芽可提高出苗率、缩短秧龄,但在催芽时注意露白即可,芽不可太长。

(3)播种:①装盘:将蓬松后的基质装入秧盘、刮平,保持2~2.5 cm厚度,不许镇压,若使用旧的穴盘,应先用恶霉灵1000倍液浸泡10 min消毒。②播种:每盘播干种120~150 g;湿种180 g左右,播种均匀,一般保持每平方厘米不少于3粒种子,不可漏播和重复播种,最好采用机械播种。③浇水:浇足底水,使水不流出盘底孔为原则。注意要用喷壶少量、轻浇、浇透。不可大水冲刷,以免冲跑种子、淋失基质中的养分,造成出苗不齐和秧苗长势不均。④覆盖基质:浇足底水后,再轻撒基质盖好种子,刮平并去多余基质,保持厚度0.5 cm。⑤摆盘上苗床:摆秧盘时把秧盘的短边向外,摆正、摆齐、摆紧,有利于今后的机器插秧。⑥覆膜或搭建小拱棚。在秧盘表面覆盖一层地膜或无纺布保温、保湿,有条件的可在苗床搭建小拱棚,以便保温、防暴雨、遮阴之用。如仅覆地膜的,表面再覆盖一层稻草或草帘以防高温灼伤秧苗。

7.3.3 苗期管理

(1)温度管理。出苗前白天维持基质表面温度在25~30 ℃,晚上不低于15 ℃。出苗后气温维持适温的底限,特别是夜温应取适温的底限管理,以控制幼苗徒长。

(2)水分管理。出苗前当基质表面干燥时,应即时补水,正常情况下,地水够出苗所用。出苗、顶土后,适当控制水分,使表面基质见白头,以便“破盖头”。整个苗期均应保持基质湿润,保持基质水分量65%~70%,切不可过度控水导致根系受伤;也不宜水太足,不利于秧苗盘根。

(3)揭膜、破盖头。当大量种子发芽、覆盖层基质被大批顶起时,及时揭掉地膜等覆盖物,晾干覆盖层基质,并用笤帚等轻扫使基质散落到秧苗根部,并适当浇水冲去叶面基质。

(4)光照管理。出苗前,尽量遮光以防高温烧苗,出苗后在不影响温度的情况下,尽可能让育苗多见光,基质穴盘育苗控制幼苗徒长的关键措施是:低温、强光、适度水分。

(5)病虫害防治。基质育苗,苗期一般无病害、草害,不需喷药。但注意防治灰飞虱。

(6)起苗运苗。基质秧苗根系发达,当秧苗达3.5左右叶龄时,根系可盘结成紧实的根毡,取苗时可直接把秧苗拉起而不伤根。为了便于取苗,尽量在移栽前半天至一天浇一次水,取苗当天浇水不利取苗、运苗。秧卷可重叠起装车运输,装载高度尽量不超过6层。

7.4 植保

健全植保专业防治队,引进推广机动喷雾机和植保无人机,实施统防统治。

7.5 机收

淘汰老旧机具,推广久保田588半喂入、久保田688全喂入和久保田172B半喂入,星光、柳林、沃得等新机具。

7.6 烘干

扶持建设合作社农机库房,解决烘干中心用房,推广谷物烘干。

8 结束语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化将覆盖整个农业领域,并向智慧农机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财政投入
金融发展、财政投入与城镇化分析
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与财政投入问题的思考
探究财政投入与幼儿教育的公平性
农村水污染治理的政府责任
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促进了农村社会发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