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的探讨

2016-05-14 20:40袁再柱刘仁艳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6年6期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农机化现代农业

袁再柱 刘仁艳

摘 要:分析了依安县近几年来在现代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需要克服的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在工作中逐步探寻解决问题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机合作社;农机化;农业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F32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16.06.027

我县在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上虽然有了明显进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发展中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探寻科学的解决办法。

1 农机合作社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土地规模经营的程度还不能适应农机化的发展速度。尽管我县近几年土地规模经营成效明显,但仍有部分乡村相对滞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条块分割现象依然存在,部分耕地依旧是名副其实的“花花田”,种植作物不同,品种不同,不利于大型农业机械标准化作业,致使个别农机合作社机械使用率不高。

(2)合作社的内部机制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合作社内部的经营机制、管理体制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完善,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联合体,在管理上失之于宽,尚存一定漏洞。

(3)资金投入不足是严重制约合作社向现代化发展的瓶颈。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实施,目前还局限于农机大户和农民投资。农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自筹资金建设场、库、棚困难较大,缺乏生产经营启动资金,急需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将扶持资金由普惠制逐渐向特惠制转变,建立起多元投资融资机制。

(4)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适应各类先进农业机械的保养维修的要求。我县组建的42个大型农机合作社建起了场库棚,可以有效延长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但还不能有效开展维修保养,除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外,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给农机具的维修保养带来一定困难。

(5)管理和技术人员自身素质还不能适应现代大型农业机械的操作要求。农机合作社是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市场化经营企业,属于新生事物。新组建的农机合作社的管理和驾驶操作人员,大多数是一些村屯干部、农机大户和种田大户,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没有经验,文化程度也不够,特别是驾驶操作人员对引进的国内外先进大型机械的性能、保养、维护和使用也不很熟悉,虽然参加了省市县举办的各类应急技术培训班,但由于理论知识较多,加之时间较短,绝大多数人员还属于摸着石头过河,只能边干边摸索。

(6)合作社综合效益还不能适应其大发展、快发展的长远目标。有的合作社主动经营意识不强,只看眼前,只满足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创收增创路径不宽,导致部分机具闲置;有的合作社干完本地活怕损坏机具,甚至宁可在库棚存放,也不跨区作业,致使部分合作社效益不佳。

(7)动力机械和配套机具综合组装还不能适应合作社开足马力、高效运营。由于省里严控选型权,有的国产机具与国外大马力拖拉机不配套,造成机具损坏影响作业。选配的385马力以上拖拉机和凯斯3230自走式液体施肥机,由于马力大,耗油量大,在300~500 m2林带网格内无法充分施展作业,难以真正发挥其作用,导致效益不高。

2 解决问题采取的具体措施

2.1 把促进土地规模经营作为确保农机合作社发挥作用的首要前提

发展现代农业,农机化是主体、是标志,而土地规模经营则是农机化作用得以有效释放的前提条件。我县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探索,认真把握现代农业的内涵,围绕县域经济产业化的发展要求,积极谋划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新思路,实施具有依安特色的土地规模经营,从而牵动我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得以加速发展。为了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给大型农业机械构筑发展平台,农业相关部门带领乡镇积极引导农民加快土地流转,主要采取五种方式:一是大户承包。鼓励农户将土地经营权向农机大户、种田大户、科技示范户和各类能人流转,实行规模化经营。二是联合经营。引导土地相邻的农户联合起来种植同类作物,实行统种分管,促进规模经营。三是耕地置换。组织“四区轮作”规划地块内种植不同作物的农户,相互间或同规划区外的农户串换地块,达到同类作物的归方连片种植。四是集体承包。鼓励村集体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将本村农户土地反包后统一经营,实行归方连片种植。五是股份合作。引导农户将土地折资入股,组建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或租赁给农机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实行按股分红,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全县14个乡镇建立了农业科技核心示范区,推行“一点四区”、实施整村推进,上万个农户参与其中,初步形成了以“四区轮作”土地规模经营为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目前,全县连片土地达1500个,最小的300亩,最大的达1000多亩,流转土地70多万亩,同农户签订流转合同,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100万亩,从根本上解决了小地块与大机械的矛盾,可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大型农机合作社的作用和效能。

2.2 因地制宜确立科学的组建方式,确保合作社建一个成一个

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农机合作社的组建方式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合作组织今后的发展方向。我县农机合作社运作机制主要是政府扶持、多元投资、农民参股的股份制经营实体,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组建方式和经营模式的选择上,我们立足于各地的实际情况,把增强合作社的内在活力和综合效益作为第一要素,做到宜统则统、宜股则股。通过国家投入吸引集体、农机大户、农民等投资入股,建立面向社会公开选聘机务人员、管理人才机制,激活成员之间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建立基础工资加绩效工资的长效分配机制。把合作社农机装备同股民切身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全体成员有主人翁意识,实现连心联利。同时合作社内部要切实加强机务管理,采取单车核算制,把机车的技术状态好坏、保养情况,同效益工资挂钩,同奖惩制度挂钩,从而确保农机具技术状态完好率达标到位。

各农机专业合作社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一宗旨,强调在项目区内以“四区轮作”为重点的农机作业。首先,强调标准化作业,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机械优势,实行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形成先进技术的集成应用,加大土地耕暄力度,做到深松浅翻、整平耙细,归方连片,达到待播状态,标准化作业率达到100%。其次,各合作社都建立了专兼职监督员队伍,按标准对作业质量进行检查验收,项目作业严格按农机田间作业标准执行。确保车组和农户的切身利益,真正做到互惠互利,双方满意,达到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第三,利用合作社大机械开展跨区作业影响带动辐射周边村屯的标准化作业,促进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带动周边农户参与规模经营和连片种植,真正实现土地连片,给大机械作业创造一个发展空间,为合作社扎实稳步运营奠定坚实基础。

2.3 科学管理完善配套机制,为合作社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依法办社、依章办事是合作社发展壮大的根本要求。在合作社内部管理上,首先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依安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章程》的要求,通过工商注册明确法人代表,成立理事会和监事会,全部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政府派出独立监事并行使监管权力;其次,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县政府同各农机专业合作社所在乡(镇)签订责任状,乡(镇)政府同合作社所在村签订责任状,坚持扶上马送全程,促其快速发展壮大。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各级组织调整工作格局,把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发展、管理、规范真正作为己任,构建县、乡、村 “三级管理体系”,层层签订管理合同,为依法经营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相应责任,以确保利用银行贷款组建合作社的严肃性、延伸性、周密性和规范性。建立完善的经营机制。一是必须建立健全生产调控机制。农机专业合作社突破乡村界限,以县为单位重点开展以机械化代耕作业为主,拉动农村经济规模经营。二是必须建立健全成本核算机制,按照参股人实际出资份额分配红利。三是必须建立健全人才选聘机制。以有利于合作社发展为前提,打破村、乡、县行业界限,面向社会公开选聘经营管理和驾驶操作等人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合作社内部经营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

2.4 政策扶持强化监督管理职能,夯实合作社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龙头地位

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动了我县农机工作快发展大发展,而领导重视、政策保障,齐抓共管则是合作社建设的关键。为此、我们在组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工作期间,超前谋划、深入调研、广泛咨询、大胆实践,率先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从合作社的组建形式、管理模式、经营机制到还贷合同的签订、担保体系的确立、管理及技术人员的选聘培训以及场库棚建设标准的界定等等,为合作社的科学运营提供了必要的政策法律依据和管理细则,力求在组建方式、管理体制、运作机制等方面探索新路,确保合作社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同时,县农机主管部门要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要强化对合作社的监管力度,特别是进口农机装备的监管更是重中之重,必须做到明晰产权、明确还贷责任,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保值增值。为此县农机主管部门必须制订长效管理措施,每季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县各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的大型机械保有量,按机具选型表进行认真详细核查,并对核查材料层层签字,归档立卷。积极构建省、市、县、乡四级管理体系,一级对一级负责,多重的监管措施和国家法律法规,为合作社的经济发展撑起一方天。

猜你喜欢
农业现代化农机化现代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