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对中队管理的“三团”建设方法

2016-05-14 10:39徐恩伟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内聚力辅导员

徐恩伟

[摘 要] 根据勒温提出的“团体动力学”的两个信念:一是社会的健全有赖于团体的作用;二是科学方法可用以改善团体的生活。在少先队的中队管理中,辅导员可以运用“团体动力”的有效作用力,实行“队干部团体建设”“特色小团体建设”和“缓进生团体建设”,通过有效的“三团”建设,推进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和谐化。

[关键词] 三团建设;中队管理;内聚力;辅导员

德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提出的“团体动力学”有两个基本信念:一是社会的健全有赖于团体的作用;二是科学方法可用以改善团体的生活,其理念的核心就是要对团体中各种潜在动力的交互作用,团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团体成员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等作一种本质性的探索。“团体动力学”把团体看作是一个动力整体,其中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化都必将引起另一部分的变化。中队管理作为少先队组中最基本的管理行为,它的成败得失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管理的全局。因此要完善学校少先队的管理机制,就必须从抓好中队管理入手,在“团体动力学”理念的催生下,运用“团体内聚力”的有效作用力,实行 “三团建设”,即“队干部团体建设”“特色小团体建设”和“缓进生团体建设”。

一、抓队干部团体建设

勒温的“团体动力学”认为民主型的领导风格会带来良好的工作质量和数量,同时群体成员的工作满意度也较高,因此,民主型的领导风格可能是最有效的领导风格。身为辅导员,如果发现自己所带的中队纪律涣散,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队里缺少个核心人物担任队干部。于是辅导员就可以开始培养“苗子”,放手把更多的中队事务交给他们,而辅导员只是旁观指导的角色。有人也许会认为这样做太冒险了,或者说这样的辅导员也太“好过”了,其实不然。这就好比是“非指示性教学”,“非指示”并不是“不指示”,不亲手做也不意味着辅导员就可以对中队事务不闻不问。相反,辅导员将付出两倍甚至更多的精力,因为必须预期设想队员操作将产生哪些后果,并提前做好弥补的准备。也不能中途打断队员的操作过程,那样队员就有了失败感,导致对于下一次参与中队管理更加没有了信心。需要让队员尝试错误,并从失败中自己总结经验教训,反思自己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方法。在这个全过程中,辅导员都隐于幕后,不直接参与管理。所以有入说,一个好的辅导员应该是“懒”辅导员,这个“懒”也许就是这种意思了!

一个队干部成熟了,辅导员就可以实施另一个计划,巩固他在中队的地位,主要策略是让他担任中队长,拥有队委“组阁权”,这样就成立了一个中队领导核心,创造一股中队向心力。队委们各司其职,有辅导员“撑腰”,敢抓敢管,可以有效地遏制中队中的许多不良风气,促进了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形成。

二、抓特色小团体建设

“团体动力学”认为,团体中求同的压力就是为了确立并实现团体的目标,而一个团体的成员是否能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工作,并且是否愿意为这一工作而承担责任,即是衡量一个团体内聚力的重要指标。在一个中队里,总是会有一些意趣相投的队员经常聚在一起,他们有着相同的爱好、同样的目标和进取心。可是这些队员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有的很听话,是传统的“乖乖女”式的队员;有的却是班里的“调皮捣蛋鬼”,可成绩似乎也不赖;还有一部分队员也许学习不是特别好,但他们有自己的单项特长。这些队员如果引导得好,将是教育的莫大成功;如果引导不好,就会变成一种资源浪费,或者成为教育累赘,使教师在教育失败的同时承受精神上的重创。这时,教师要做的关键只有一个字——“懂”,懂队员,懂队员的个性特长和心理追求,“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

例如第一类队员很容易被辅导员“利用”,只要辅导员有什么“吩咐”,他们绝对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他们会成天围在辅导员的身边,跟辅导员讲一些中队里的细微事情,其中有很多都是辅导员所未能觉察到。根据这些有用的信息改进教育策略,辅导员有时可以故意释放一些教育言论,通过他们传达给队员,这样会更加真实,会更有作用力,他们甚至会帮助辅导员负责执行。

三、抓缓进生团体建设

勒温的“团体动力学”认为,在整体(团体)的水平上改变个体的态度或行为比单独逐个改变个体更有功效。在中队中,始终有一类是让辅导员头痛的“捣蛋鬼”,中队经常会被他们搞得乌烟瘴气,有时辅导员也会被气得哭笑不得。确实,他们个个精力过盛、好动、表现欲强,给人的感觉就是唯恐天下不乱,做什么事他都有份,而且行事轻率,破坏性极强。因此,传统的做法就是把他们当作“异类”,强加“镇压教育”,这反而就产生了另一股巨大的团体内破坏力,结果是引导中队朝另一个方向发展了。教师要妥善引导可以进行以下的尝试:

(一)长善救失,引导发展。在中队里这个集体里,缓进生更渴望能得到辅导员和队员的理解、信任和尊重。在日常教学中,辅导员要用多种手段创造利于队员内驱力提升的情境;要对缓进生合理表扬,善于抓住他们身上闪现不多的亮点对他们进行不断刺激;可以针对缓进生的“最近发展区”多设计适合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实”的课堂练习,使缓进生在课堂上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萌发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决心;此外还要多方设法常与缓进生个别交流,鼓励优秀队员多辅导他们,通过开中队会、组织爱心小队等方式,不断融洽他们和辅导员、队员间的感情,让他们充分感受到集体的友谊和温暖,从而增强他们对中队的信心和倾向力。在这个基础上,为他们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给予他们适当的发展平台,以培养他们的归属感。

(二)家校携手,形成合力。一直以来,缓进生进步困难的阻力,就在于学校与家庭教育合力不够。在学校里,通过中队教育、个别谈心等千方百计地教育缓进生;而走出学校,社区、家庭不重视和漠不关心、歧视缓进生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从而冲淡了学校教育。因此,在缓进生转化过程中,作为辅导员,既要充分发挥中队教育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社区、家庭中的有利因素对他们进行积极影响。比如:在社区活动中,多开展假日小队实践活动,走进敬老院给老人们讲故事、在福利院当义工、在医院做志愿者等,这些活动既有公益性,又能让队员在实践中感受到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样能给人以帮助和快乐。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力量,首先是要做好家长的工作,引领他们在理念上转变,树立”家校携手”的思想,从而取得他们的帮助和配合。其次是要通过中队教育活动的家庭延伸,如:“生活小达人”评比、书香家庭创建活动等,真正为缓进生营造家校和谐的“快乐精神家园“,牵手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长此以往,才能使这些队员渐渐跟上进步的节奏,慢慢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好队员。

(三)长抓不懈,防止“反弹”。针对缓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过程中,缓进生容易故态复发,常现“反弹”现象。这个时候,辅导员要始终充满热情,必须遵循教育和儿童发展的规律,克服困难,保持耐心,本着“时时注意抓反复,时时进行反复抓”的信念,趁势利导,不断用新方法使这些队员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如采用:一对一互助小队加油、手拉手爱心成长营牵手、蒲公英梦想剧场助力等,让队员感受到这些助推器和催化剂一直陪伴在他们的左右。

“团体动力学”指出,团体的本质在于其所属成员之间的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而不在于他们的相似或差异。也就是说,团体的结构特性是由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的,而不是由单个成员本身的性质决定的。相信队员、尊重队员;懂得队员,善待队员;博爱队员,期待队员……这些都是好理念、优方法。辅导员进行中队的“三团建设”和“人文建设”,将有效促进队干部的成熟、特长生的成就和缓进队员的成长。而这三个团体在中队里又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因而势必会产生一股强大的吸引力和团体内聚力,帮助实现中队管理的整体效果。

教育不一定能够使每一个队员都一样出色,但一定要让每一个队员都能享受属于自己的权利。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辅导员任重而道远,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不断实践,提高自己;不断反思,完善自己。

责任编辑 范宏芳

猜你喜欢
内聚力辅导员
CRTS Ⅱ型轨道板/CA 砂浆界面内聚力模型研究
基于内聚力模型的轮盘破裂转速预测方法研究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房屋建筑工程中土的抗剪强度简析
透明质酸填充剂的物理生物特性与临床应用
大学英语教学中影响阅读教学的因素浅析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工作理念转变与研究型辅导员的成长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