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雕塑和环境间的相关性分析

2016-05-14 12:11冷天明
艺术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城市雕塑外部环境战略目标

摘 要: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关注城市的美化与环境,雕塑作为点缀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展现着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城市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城市的精神。因此,在建设城市的过程中,应加大对城市雕塑的重视程度,立足于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协调好其余城市空间环境的关系。城市雕塑的摆放位置、造型、特征都与空间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设计人员与政府相关机构应深入调查群众意见,征集群众建议,赋予城市雕塑更为深刻的含义,让群众能够体会到城市的艺术品位,给群众带来美的享受。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城市雕塑和环境间的相关性,以期实现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城市雕塑;外部环境;战略目标;城市风貌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为提升人们生活质量,逐渐加快了对城市建设的步伐。雕塑是构成城市空间环境的基本要素,直接展示着整体城市的风貌与精神。传统雕塑大多陈列在美术馆、博物馆等地方,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较远,[1]雕塑家也只需展现自身精湛的雕塑手法,丰富雕塑的含义,就能塑造出一座被人们所喜爱的雕塑。但城市雕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放置在城市的空间环境中。因此,加入了很多其他影响雕塑的因素。在这种背景下,雕塑师应综合考虑两者之间的关系,融合雕塑与城市的自然、人文环境,拉进人们与雕塑之间的关系,让人们在看到雕塑时,更容易产生共鸣,引发公民的城市荣誉感,形成城市独特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1 城市中雕塑类型及象征意义

雕塑对于现代化居民而言,是比较熟悉的,很多城市中都随处可见,但在设置雕塑的过程中,如何合理地安排雕塑位置,确保雕塑能够更好地被群众接受,是每个建设城市工作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雕塑主要是指通过塑焊、雕刻等方式,创造出三维空间形象的一种艺术。在城市的外部环境中,雕塑扮演着重要角色,具备美化城市、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等优势,直接反映着城市文化底蕴,体现着城市地域、人文、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因此,为进一步美化城市环境,应先分析城市中雕塑类型及象征意义,根据雕塑自身创作手法与表现技艺,可分为浮雕、抽象雕塑、圆雕等;依据雕塑象征意义,可分为主题、互动、装饰、纪念等雕塑,[2]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1 展现历史,缅怀先烈的雕塑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都会涌现出部分对城市建设有特大贡献或者对国家有特大贡献的人才,为纪念缅怀先烈,城市领导人员都会要求设置“纪念性雕塑”,这一类雕塑体积较为庞大,规模恢弘。[3]同时纪念性雕塑风格写实,可引起人们对历史的思考,能够给人带来较为强烈的冲击,使得人们更深刻地记忆历史事件与人物。例如,在湖南省长沙市的橘子洲头,有一座长83m、高32m、宽41m的毛泽东主席青年时期艺术雕塑,该雕塑是我国当前最大的一座伟人雕像。

1.2 体现城市风貌的装饰雕塑

雕塑还具备装饰等功能,因此,在城市环境中,还存在很多体现城市整体风貌的主题雕塑,即装饰类型雕塑。这一类雕塑运用渐变、对称、均衡的艺术手法,以寓意性、概括性等手段为基础,主要陈列在城市公园、街道等区域,能够给居民带来美的享受,提升其审美意识与水平。装饰雕塑可展现出雕塑师独特的设计风格,以空间为基础,但又融合于空间,两者相辅相成,能够较好地协调环境与雕塑艺术。[4]

1.3 寓意深远、生动形象的标志雕塑

城市中通常都会有流传甚广的故事,很多雕塑师以此为背景,雕刻出具有城市标志的雕塑,这一类雕塑形象多变,可优美、可雅俗共赏、可寓意深远、可生动形象,[5]是代表城市的重要标志。例如,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其坐落在美国纽约的自由岛河口,象征着美国人民热爱自由、争取民主的理想,当人们到美国旅游时,该座雕像都是必去的景点。

2 城市外部环境与雕塑的相关性分析

城市雕塑以城市外部环境为基础,两者关系密切,相互影响。在设计城市雕塑时,应结合其与城市外部环境因素的关系,将两者有机统一,确保城市建设的美观性与科学性,其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容量、环境属性、环境氛围、雕塑放置位置等方面的因素,[6]具体分析如下:

2.1 外部环境容量与雕塑体积的相关性

城市雕塑规模有大有小,如何科学确定雕塑体积与尺度,是每一个雕塑师雕刻前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为统一协调雕塑与外部环境,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借助外部环境空间中原有结构,包括点、线、面等结构,形成不同角度的虚实界面,雕塑中虚化界面越多,会极大程度上增加雕塑的开放感。但写实界面越多,雕塑本身的封闭感会相应提升,雕塑师可将虚实结合,展现出雕塑整体的感染力。在实际雕刻过程中,应综合考虑雕塑虚实、比例之间的关系,[7]协调好雕塑体积与空间环境,更好地突出城市特色。

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应不断丰富城市雕像选址,从以下两方面统一外部环境容量与雕塑体积的关系:首先,重视外部环境本身的承载力,更为全面地体现区域中雕塑的观赏价值;其次,重视外部环境空间本身视觉,将雕塑融入环境的同时,展现雕塑本身的特征。根据相关视觉理论可知,观赏雕塑的最佳距离与雕塑高度有关,一般是位于整体高度的2~3倍距离之间,位于2倍距离时,可突出雕塑主体,淡化其他景色;位于3倍距离时,能够看到整个雕塑背后的景色与雕塑本身,能够带来更为强烈的视觉冲击。因此当距离过近时,只能够观察到雕塑细节,而无法看到雕塑全景。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外部环境整体容量,科学地确定观赏视角,并在这个环境中,进行雕塑的环境布局,提升雕塑整体观赏效果。

2.2 外部环境的属性与雕塑本身质感

在传统的城市建设过程中,雕塑材质大多为石材、青铜或者水泥,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极大地丰富了雕塑材质,因此雕塑本身的质感也成了雕刻过程中被雕塑师关注的部分。对于不同的材料,给予不同的表面处理,会给人带来对应的视觉享受。当前,雕塑材质主要有陶瓷、木材、玻璃钢、金属与有机玻璃。同时,有夜景雕塑、水景艺术雕塑与活动雕塑等,甚至有冰雪等季节性雕塑,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城市外部环境的景观,赋予了城市更全面的艺术表现力。在设计雕像的过程中,应注意外部环境本身的属性,即环境营造出的氛围,如在纪念性雕塑的环境中,雕塑多以花岗岩、大理石等材质为主,与环境本身的庄重性相协调。在不同的城市环境中,须结合其本身特征,[8]克服雕塑单一功能,更好地发挥雕塑传承文化,展现风土人情的作用。

2.3 外部环境氛围与雕塑的色彩

传统雕塑多以本色为主,色彩比较单一,雕塑只能依靠细节的刻画、形体变化表现出自身效果。但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雕塑的色彩、形态、肌理、功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雕塑本色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对审美的要求,色彩已经不再是雕塑的附属品,而成为雕塑独特的展现手段。雕塑家可借助色彩,给人们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创作出颜色多变的城市雕塑,以此丰富城市外部环境。但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也应注意城市外部环境氛围,协调好色彩与城市雕塑之间的关系,注意以下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群众审美习惯;二是视觉与环境的协调性。例如,在标志性雕塑中,为全面展现出城市特征,应以稳重的外部环境为基础,不应放置各种颜色雕塑。

2.4 雕塑放置位置的注意事项

雕塑放置位置与角度都直接影响着雕塑整个的观赏效果,不同的方位所出现的光照效果也会发生相应变化。雕塑师可借助光影效果,提升雕塑整体韵律感与体积感,让雕塑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时间段中,展现出对应的形体变化,丰富环境中群众的视觉感受。光线的变化与雕塑本身色彩、明度与体积的变化有着较大关系。雕塑师应结合雕塑类型、体积,科学确定其放置位置,确保雕塑能够更好地运用光线,展现出其不同的风采。

3 融合城市外部环境与雕塑之间的关系

融合城市外部环境与雕塑之间的关系,不仅需要雕塑师的努力,更需要城市政府部门的支持,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统一城市雕塑与城市发展规划,雕塑属于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既代表城市物质文化形态,又展现着城市精神文化。分析国内外优秀雕塑可知,作品都不是单一的欣赏品、艺术品,而是与城市中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因素有很大关系。为给群众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精神空间,雕塑与城市历史环境相结合,彰显城市整体个性;[9]二是融合城市功能与雕塑之间的关系,城市空间环境中有很多类型的功能区域,包括住宅区、商业区、学校、医院、博物馆、图书馆等,在不同的环境中,可设置对应形式的雕塑,增加功能美观模块;三是协调城市雕塑与人文环境的关系,雕塑属于公共艺术,其设置目的是为更好地满足现代城市居民对文化、精神享受的要求。因此,雕塑应更注重本身的正能量,放置在城市环境中,能够让群众感受到温暖与正能量,充分发挥雕塑作为艺术品的价值。

4 结语

城市外部环境与雕塑之间的关系密切,两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雕塑以外部环境为基础,而城市环境因有雕塑而更饱满、和谐。设置城市雕塑之前,应深入调查城市外部环境实际情况,结合其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历史环境,使其与雕塑相融,赋予雕塑深刻的时代印迹与含义,使得雕塑可更全面地展示城市内部精神风貌与历史文化,充分发挥雕塑装饰的作用,将其与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相结合,协调好城市雕塑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关系,尽量减小雕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且给居民带去更多快乐与美的享受。在设计雕塑时,雕塑师必须立足于城市外部环境,适当地调整雕塑风格,创作出更富有感染力与生命力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王军辉,邓博文.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与土地价格——基于宗地交易数据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文汇,2015(03):89-103.

[2] 董艳艳,宿星,王国亚.山区城市地质灾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以兰州市为例[J].冰川冻土,2015(06):1697-1707.

[3] 武红.中国省域碳减排:时空格局、演变机理及政策建议——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J].管理世界,2015(11):3-10.

[4] 曹炳汝,尹娣,王静芳.基于引力模型的区域农产品物流网络构建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04):42-49.

[5] 蒋岳红.钢铁形象的生成与象征——以新中国十七年(1949—1965)美术中的工业题材绘画为例[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5(11):52-61.

[6] 谭洪波.中国要素市场扭曲存在工业偏向吗?——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5(12):96-105.

[7] 边振兴,宇振荣,王秋兵,李金泓.城市周边农田景观中非农生境与土壤动物的协同关系——以沈阳市沈北新区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15(12):3843-3848.

[8] 姚雪松,冷红,魏冶,庞瑞秋.基于老年人活动需求的城市公园供给评价——以长春市主城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5(11):218-224.

[9] 郭晨晓,范舒欣,李晓鹏,齐石茗月,董丽.基于AHP的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生态效益评价方法[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6):941-946.

作者简介:冷天明(1961—),男,江苏常州人,高级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雕塑创作,公共艺术。

猜你喜欢
城市雕塑外部环境战略目标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煤炭洗选技术的发展
京东方大学堂:提升组织业绩 推动战略目标实现
乡愁情怀还是美梦难现:乡村民宿经营风险感知研究
“第一生产力”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目标的内在动力
战略人力资本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关系研究——外部环境的调节作用
中国企业外部环境新特点与对策分析
挪威城市雕塑
公共环境与城市雕塑
城市雕塑之几项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