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走马楼吴简与西北简牍残纸的比较研究

2016-05-14 13:15彭育龙
艺术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走马简牍楼兰

摘 要:长沙走马楼吴简与西北简牍残纸虽然出土在两个不同地域,一个在南,一个在大西北,却是属于同一时期产生的作品,所以两者受空间与时间的影响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差异的地方,正是这种差异与相似因素的存在,对于研究魏晋时期的书法原貌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通过把长沙走马楼吴简与西北简牍残纸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各自的特点与异同,从而更好地认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概况与特点,来促进现在的书法创作,使之更加清晰地学习这一时期的书法,把握这一时期书法走向的基本内核,以提高创作的水平,所以把两者进行比较分析对现在的书法与书法创作具有极大价值。

关键词:吴简;简牍残纸

长沙走马楼吴简与西北简牍残纸作为魏晋时期少有的手书墨迹出土文物,其价值意义重大,涵盖了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在书法上的价值更是举足轻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留存下来的墨迹书法少之又少,所以长沙走马楼吴简与西北简牍残纸的出土为研究魏晋时期的书法原貌与特点都是极其重要的资料。长沙走马楼吴简出土于湖南长沙,其书写者主要是长沙郡的下层官吏;西北简牍残纸出土于大西北地区,涵盖新疆、甘肃、西藏等地区,其中以新疆楼兰遗址出土的《楼兰残纸》最为著名,书写者为戍边吏士。一般书法史对魏晋时期的写法就是隶书向楷书过渡,而此时的魏碑就是过渡时期的典型书体。还有就是二王飘逸隽永书风的形成与发展,但长沙走马楼吴简与《楼兰残纸》的相继出土则填补了大量关于书法史的空白,出土的墨迹简牍与残纸由于书写者身份与用途的差异,在墨迹上也出现了巨大的差异,也正是书写者身份与用途的差异,孕育出了很多新型的书法形式,有很多诸体兼备的书法特点,是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并行发展的一个时期,所以大量墨迹简牍与残纸的出土有力佐证了书法在魏晋时期的一个发展情况与特点。长沙走马楼吴简地处南方,楼兰残纸地处西北方,两个地域的差异也使得两地的书法发展各自具有一定的特点,以下将从点画分析、结构探讨、形式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1 点画分析

长沙走马楼吴简数量高达14万余枚,里面的书体非常丰富,而楼兰残纸也是诸体皆备,所以暂且以笔画较为清楚的行楷书或者介于隶书与楷书之间的书体进行分析比较,以便于更加客观地论述,点画分析笔者将具体从横、竖、撇捺、钩进行比较分析。

横画,在长沙走马楼吴简中,尤其是隶书简中对横画的处理较为夸张,有的处理得很长,有的处理得比较厚重且收笔处仍然带有典型隶书的波挑用笔;而行楷书中的横画一般是入笔轻按出锋逐渐缓行,收笔处较为停顿藏锋;在楷书简中对横画的处理已经是较为标准的楷书用笔。在以《楼兰残纸》为代表的西北简牍残纸中,横画的收尾处波挑用笔已基本消失,而大部分横画处理都是趋于平缓稳重,起笔收笔都不会藏锋。

竖画,在长沙走马楼吴简中,竖画的处理多以重笔画处理,收笔处多做重按带出笔锋,有的甚至夸张拉长;在《楼兰残纸》中竖画较为收敛,不做夸张变形的手法,起笔收笔处较为轻松且藏锋。

撇捺,长沙走马楼吴简中,撇捺的用笔是较为夸张的,在标准汉隶的基础上做强化变形,撇捺的起笔都是轻按入笔,逐渐按下笔锋,行至最底部再重按迅速带出笔锋,尤其是捺笔画多做夸张拉长处理,撇笔画较为平缓且收笔处也是稍微重按带出笔锋,用笔方法与楷书比较类似;《楼兰残纸》中,撇捺笔画较为轻松自由,不做强烈的夸张处理,撇笔画收笔一般是逐渐提笔出锋,而捺笔画收笔则是重按快速收笔,尤其是楷书简中较为明显,行草书简中比较灵活多变。

钩画,长沙走马楼吴简中,钩笔画都比较弱化,多数钩笔画都是轻轻带出,较为轻松随意,在楷书简中,一些钩画的写法已经是标准楷书的写法了;在《楼兰残纸》中,隶书中的钩笔画也是比较弱化,有的就是收笔轻轻带出笔锋,有的则以楷书笔法写出,在行书中钩笔画已经表现出二王行书的笔意了,仅出自一般吏士之手的行书就具有如此高超的艺术性,这也能证实魏晋时期行书的发展与成就。

以上的分析主要侧重于各自的不同点,可以概括为:长沙走马楼吴简中横笔画多以夸张处理,带有典型隶书的波挑笔法,竖画重按笔锋,撇捺楷书用笔,笔画适当夸张,钩笔画较为弱化;《楼兰残纸》中横画的处理已基本去除了隶书的波搩笔法,笔画平实随意出锋,竖画较为收敛短促,撇捺笔画不做刻意夸张,撇画收笔提笔出锋,捺画重按收笔,显得轻松自由,钩画弱化,有一部分标准的楷书钩笔法。同样也存在相似的地方,就是都写得随意轻松,起笔收笔都不刻意修饰,有的笔画相连,有的笔画夸张自由,这些都为书法的演变展现了新的可能。

2 结构探讨

由于书体在魏晋时期处于过渡阶段,所以楷书、行书、草书都在发展变化,并未形成各书体比较统一的特点,所以对各书体的划分不能明确定义,因此只能就明显的、典型的部分书法进行分析概括。

长沙走马楼吴简,其书体正处在隶书向楷书过渡的阶段,“字形多扁,长横画多重收,不作波挑”,这是王镛《中国书法简史》中概括的,是比较到位的概括,很多字形仍然具有隶书的结构,但又比隶书更加自由,有的字甚至夸张成竖长形,尤其是对捺笔画作突出的拉长处理,使字的形态具有韵律与跌宕感,更加强了动势与变化,但整体看来又十分和谐统一。单个字来看,字形的空间结构较为丰富,比较典型的结构仍是字内空间的疏密对比大于笔画的长短变化,这都是后世所常用的结字规律。

《楼兰残纸》,其书体介乎隶、楷之间的楷书外,还有行书和草书。这些残纸中的楷书带有明显的隶书笔意,结体方整而稍扁,与长沙走马楼有相似的地方,但《楼兰残纸》中结体较为平实整齐;行书欹侧之势明显,变化丰富而飘逸隽永,笔画的简省、夸张以及连写都达到成熟的魏晋风度;草书更是潇洒飘逸,虽极残破模糊,但细看结构布局的疏密与空间大小都极为合理,用笔也都轻松而骨力兼备,是章草的佳作。

以上简要论述了长沙走马楼吴简与《楼兰残纸》的结构特点,长沙走马楼吴简的结构多以扁形为主,其次就是竖长形的结构,单个字形上比较欹侧富于变化;而《楼兰残纸》中结构多方整而稍扁,其中行书残纸结构变化丰富,草书残纸结构更是完美无瑕。

3 形式美

形式美在书法中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有文字本身的张力,有依靠不同材质工具所达到一定的形式美,也有采用不同的表达样式所达到的形式美,书法形式美的构成是书法内容与形式共同所达到的结果。长沙走马楼吴简与西北简牍残纸所具有的形式美是一种受到诸多条件限制而无意识所达到的一种新形式美,受书写者的文化背景、用途、材料工具以及时代局限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长沙走马楼吴简在形式上主要是以竹简狭长形状而表现的一种形式,虽然受狭长的空间限制,但没有影响到书写的效果,字与字之间的空白、大小、欹侧都分布得和谐而富有变化,另外单个字与整体的关系统一而生动。西北简牍残纸中最具代表性的《楼兰残纸》在形式上更是丰富多彩,残纸色泽斑驳的肌理感也增加了一定的美感,加上纸质的残破与边缘的不规则都使书法增加了一种历史感,在现在各个书法展览中都可以看到类似的做旧残破效果。还有,《楼兰残纸》上书法本身所具有的形式美感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尤其是行书残纸与草书残纸在布局与表现方式上都具有很大的超前性,后世的书法创作基本都源于此时期的成就。

4 结语

以上对长沙走马楼吴简与西北简牍残纸中的《楼兰残纸》两者用比较研究法进行了分析,长沙走马楼吴简在字形笔画、结构以及形式美感等方面都显示出突出的特色,而《楼兰残纸》在表现形式、结构以及用笔上也具有相当大的特色与艺术价值,两者有外在上的区别,但同时也具有时代的烙印,对后世的书法发展具有促进与指引意义。长沙走马楼吴简与西北简牍残纸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具有重大的研究与学习意义。笔者运用比较研究法对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概述,后期仍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来不断完善填充,以促进传统文化在现代的书法创作与研究中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镛.中国书法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乔柏梁.中国历代碑帖赏析手册[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郭世娴.论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的书法形态[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5).

作者简介:彭育龙,男,湖南人,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书法,篆刻,山水画创作。

猜你喜欢
走马简牍楼兰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赦令初探
让甘肃简牍“活”起来
秦简牍专造字释例
走马风化学成分的研究
走马胎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简牍文献中秦及汉初奴婢制度的特征
楼兰,我的楼兰
走马
世纪惊奇:“走马楼简牍”发现亲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