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图化下”的城市设计

2016-05-14 15:12张亮英刁海涛
艺术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社区化城市发展

张亮英 刁海涛

摘 要:城市作为一座供人类生活的环境空间载体,承载着人们喜、怒、哀、乐等诸多的生活情感,城市包容着、保护着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而人们却让城市变得不再“寂静”。人们就像一株嗜血的竹藤,不断依附、攀爬着枯木一样的城市,争先恐后地不断蔓延着、撕扯着。城市不断地被抑制着渐渐地失去了生长的精力,只剩下微弱的残喘。

关键词:人类思维;城市发展;社区化;拼凑的城市

1 人类思维变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人类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思维的每一次发展变化,都会给自然界留下大大小小、不同程度的“印痕”。从人类最初学会运用智慧来生存、保护自己开始,自然界就已经开始被人类悄无声息地改造着。自人类开始建造定居点,人类聚落变化的步伐就在不断加快,但由于数千年间的变化对于人类而言非常缓慢,以至于让人难以察觉。然而,从铁器时代开始,这种变化的步伐加快了。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等级社会开始形成,促使村庄发展形成城镇,最后形成了城市。从最初的穴居,直到现代化科技城市社会。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高,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整个自然界无不显示着人类改造自然的成果。但人类似乎却忘记考虑自然界是否愿意接受人们给予它的这种“改造”。只顾一味地强行施加,对于自己的“杰作”却还陶醉不已。

城市管理思想及管理方法随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形态、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究竟如何治理城市,使城市事物尽在掌控之中,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方法。但这种变化并不是城市管理者主观意愿的结果,而是因经济形式、社会思潮以及城市形态、社会关系的改变,城市政府主动适应形势、转变思想、探索新方法的结果。正如奥弗(offer)所说:“对于城市范围内动态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来说,什么是恰当的治理形式,一直是各政治团体孜孜以求的主体。”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思潮、政府决策以及城市本身的发展变化,都对城市管理者思想的演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以不同时期欧洲社会思潮变革为例阐述其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2.1 福特主义时期

18世纪初美国汽车大亨亨利·福特(Henry Ford,1986~ 1947)首创了一种生产管理方法,即有助于批量化生产的“流水线”作业方式,这种生产管理方法有利于组织生产作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福特主义就是将福特生产管理方法的原则运用于全社会的工业生产、组织管理、行政管理以及社会关系,并最终影响到城市空间布局、城市道路网线组成的纹理等。从福特生产管理方法到福特主义,对现代思想的形成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例如,韦伯的科层制,现代主义强调的集中、集权、等级制、统一性、秩序感等。

回顾这时期的空间布局也处处充满着等级、秩序、整体感、一致性,外观形式大致雷同的建筑形式、街道布局、商业网站等,就连不同国家的城市也在这一思想影响下具有了类似的城市景观、建筑等雷同的建造方式。福特主义对城市管理思想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突出地表现在城市规划的整体性、秩序感和整齐划一上。它不仅造就了一个时代,同时也造就了一种仍占主导地位的城市形态和组织方式、管理方式。

2.2 现代主义时期

20世纪初期,随着工业资本主义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管理理论的发展,特别是福特生产管理方式的产生和广泛传播,糟糕的城市状况与不断规范化的工业生产已不相适应,于是一场新的城市变革开始了。这就是现代主义思想对20世纪城市形态及变革产生的直接影响。

现代发展主要弊端:

现代城市规划使城市的空间密度降低、住房的拥挤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城市环境已经成为最受瞩目的领域,城市功能分区明确,秩序井然。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现代主义的规划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批评。现代主义建造一方面很好地解决了人类居住的基本功能需求,却给整个世界带来了一片白色恐怖的方盒子景观。

“大规模的郊区住宅是低廉、俗丽和具有压迫感的,充满了平庸和敌意。”无所不在的中产阶级的郊区,那里是漫无目的的蔓延,毫无特色、根本记不住的景色,到处是仿制品。由收入差距形成了不同的社区组合,从主观意识及区域上形成了一种无形且无情的隔离虚景。在人们感叹城市化速度迅猛发展之时,却又惊奇地发现“城市化不仅吞噬了乡村也吞噬了城市(CITY),现代化对城市的最大改造,也许就是完成了由city向urban的转变”。

大城市的蔓延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后果,对环境、资源、生态、社会、经济都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影响。从城市蔓延到郊区,郊区再蔓延到农村地区,城市内部拥挤不堪、交通严重堵塞等问题,郊区虽然密度较低,但却在很短的时间里耗竭农业用地,并且对私人小汽车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白天的郊区成了“寂城”,市区成了“堵城”;夜晚的郊区成了“睡城”,市区成了“空城”。楼高并不见得成城,要有人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城。

2.3 后现代主义时期

哈维曾说(Harvry,1989),“要想定义后现代主义规划是什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考察现代主义规划不是什么”。后现代主义规划的目的,是想让城市回归适于人类生存的规模,重建社区,重建城市肌理。其后欧洲的一些后现代主义追随者,在此基础上又加上了恢复和重振“传统的”“古典的”城市价值,但它对城市建筑改造仅仅停留在表面。总之后现代主义试图以不同的方法来表达自己区别于现代主义的审美观念。

后现代主义强调社区的重要性,但是金钱的价值却造就了城市内部社区间的巨大差异,城市中穷人社区与富人社区的差别一目了然地并存着,原有的城市“地域性社区”变成了“生活方式社区”,因为价格决定了住在同一社区的人具有相同的收入和相似的生活方式。其结果便是,使得城市里的两极分化更严重,对比更强烈。正如戴维斯所指出的那样,洛杉矶和它的团块、古怪的生活方式、贫富的鲜明对照,使得它成为后现代城市设计的典范。随着时间的推移显然规划中的洛杉矶城市并不是人们心目中的理想城市。

3 社会思潮变革下“被实验”的城市

从远古时期的城市到福特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直至今日,每一时期社会思潮变革,都对人们所生活的这座城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无论是城市的外在造型形式还是内在历史文脉以及人文情怀,都会随着不同时期人类社会思潮的变革而产生改变。思想的变化虽然是无形的,是主观意识形态下的思维,但其并不是随机的、无痕迹的,这种强大的社会思潮会通过人类这种“媒介物”作用于自然界中的客观实体物质,给人类所生活的这座城市环境留下各种不同程度的“印痕”,同时这种人类思潮下所形成的城市的好或坏,都是需要通过时间的积累以及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们体验和感知的,诚然,即便是自己根据自己思想所建造的城市都是需要通过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来证明的。

3.1 设计思想的快速传播

证明在其思想指导下所形成城市的好或坏,是需要很长时间来证明的,它的接受度及接受过程需要经过人们了解适应及总结后才能得出该理论的正确与否。在这段时间里,这种未被证明的城市景观设计思维在不停地被传播分散、吸纳借鉴着,不分国界、地域、肤色。经过长时间人文社会各个方面的实践检验后,一旦发现这种设计思想存在极大缺陷,或者有悖于人类自然社会发展规律的缺陷时,似乎已“为时已晚”。因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思想的“粘贴、复制”技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不同地域文化思想、技术手段被杂糅在一起,七拼八凑如大杂烩一般,一幅完整的拼图被拆得七零八碎,最后却无力把它们完整地拼接起来。今天的中国城市不断得欧洲化,各个城市已经失去了自己的性格、文化特色,类似于工厂统一标准化下生产出来的城区。

3.2 设计思想快速传播下被影响的中国城市建设

中国近代城市景观设计可谓是将“模仿”“拼凑”运用到了极致,中国的经济发展得实在太快,城市建设也实在太快,我们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城市就建起来了。在西方现代主义的发展传播下,中国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地“复制、粘贴”着西方城市的建造形式。在城市中进行了大规模的“拆迁计划”,在整个城市规划中,无论景观节点的设计、建造物的外观构造还是道路系统的划分等,无不在“细致入微”地模仿着,砍掉了一切有碍现代城市设计的旧有城市景观及建筑。

在我们沉浸在这一片“欣欣向荣”的大好城市建设蓝图的时候,现代主义所建造的乌托邦式城市景观思想崩塌了。“千城一面、千篇一律”缺乏人情味,现代主义以效率、功能主义和非人格性为中心的逻辑,销蚀了地方意识、地方文化,使以人为中心的城市演变为以机械为中心、以汽车行驶距离的时间为依据的、大规模、无形状的城市连绵区。西方现代主义化下的城市规划设计方式存在众多问题。然而就在这些问题逐渐暴露时,我们的城市建设模仿已经进入了无可逆转的尴尬时期,可惜是在我们开始模糊地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城市大部分的人文内容都已经在那个画圈的“拆”字冲击下所剩无几了,中国不仅拆旧还拆新,一边建造一边拆除似乎还“不亦乐乎”。而城市就类似一只“小白鼠”被不停地强加给各种“药剂”。

3.3 中国城市建设需慢步调“冷静”发展

美国城市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都市主义、郊区主义、新都市主义。美国提出城市发展的“新都市主义”是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这个时候“新都市理论”和实践正处在风起云涌的阶段。西方经历了“都市主义”“郊区主义”和“新都市主义”三个阶段,第一个是在市中心混合建造,越来越高。第二个阶段是放弃市中心,迁移到郊区做低密度社区。第三个阶段则是回到市中心,建造具有特色的综合新社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从美国开始的郊区化过程,是以横向蔓延的方式为主导的,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城市发展,也是采用这种从市中心朝四面八方横向蔓延开来的做法。从而导致了土地的耗竭、社区断裂、汽车依赖、环境污染、城市失控的多种负面结果。

在一系列负面问题影响下,我们的城市建设似乎又在开始“创造”美国式的“新都市主义”的城市社区发展方式。杭州的“西子国际”就是典型的新都市主义的城市社区建造方式,这种建造方式是在近代城市发展下“探索”出来的一种也许适合我们城市建设发展的设计方法。诚然,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众多问题是需要我们及时寻找解决途径的,不能任其恶性蔓延发展。对于国内外好的设计我们是需要传承和借鉴的。但是不能盲目地跟风建设,在设计美化我们自己的城市时需要静下来慢慢考虑,并且是站在城市建造的长远发展角度来考虑这种设计方式是否适合我们城市的发展,建设后所产生的利弊,以及景观绩效是否得到了最大的提高。

4 城市景观绩效的衡量

LAF把景观绩效定义为“衡量景观设计措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既定目标,并且是否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景观绩效具有综合性、复杂性,所以其理论框架是建立在环境、经济和社会三者的可持续性之上的。所以用于被评价的城市景观建造项目是需要以环境、经济和社会三者为基础来进行评定的。

4.1 如何实现城市景观绩效最大化

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实现城市景观项目绩效的最大化效益,城市是可以被设计的。我们也已经有很多关于精致的街道、有吸引力的公园、积极的公共空间和成功的居住社区的个例。如果将它们放在同一个城市里,将创造出无比美妙的城市空间。今天的挑战是如何在每个城市的每个地方都始终如一地实现高水平设计,使得其在经过城市景观绩效的综合衡量下实现最大化的效益。

城市基础生态系统的设计是城市景观发展的根本,城市功能是城市景观存在与发展的前提。不同的意识形态领域对于城市景观的功能要求是不一样的,不同的阶层对于城市景观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功能是城市景观设计的前提,要使得城市景观能够提高更大限度的被使用率,需要充分结合当地民俗、民风因地制宜地设计相应的景观设施。

在贫民窟建造更好的操场是没有用的,那里的妇女没有时间照看她们玩耍的孩子,然而我们建造一个操场,其中心有一个玻璃覆盖的观察地带,里面放置着洗衣机和甩干机,妇女们既可以照看她们那些正在玩耍的小孩,又可以在洗衣服时彼此交谈。我们可以通过“在草场上设置洗衣机”的特殊方式来说明在设计中如何运用行为科学,运用科学有效的设计方式才能更多地发挥城市景观绩效。

4.2 为人的城市景观绩效化下的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最终的目的是用来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其最终的使用者、评价者都是人类自身,衡量一个社会的人性化的程度不是看它建造的宏伟的办公大楼或是先进的实验室,而是看它花在公共领域的关怀和关注。这些风景优美的街道、有生气的城市广场、美丽的公园等属于每一个人,不论他(她)富裕或贫困、年轻或年迈、官兵或贫民。将历史、自然和创新结合,强大的城市经济为城市设计师和他们工作的社区提出的最关键的任务之一就是找到一种方式,让保存历史环境,保护和享受自然,引入充满激情的生活、工作、购物、游憩的新场所,这三者之间可以相互巩固、相互提高。

只有充分立足于本国内城市规划,综合把握各个相关方面,充分研究发掘未来化城市发展方式及存在模式,才有可能设计出适合本国城市规划的设计道路。对于国内城市规划设计我们不能再盲目地去“拆——建——拆——建”恶性循环下去了,一幅完整的城市图画已经禁受不起肆意的“实验”了。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探索、研究出一条适合我国发展的城市规划特色道路,修复好以前建造所遗留下来的遗憾。不能再单纯地以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为追求目标,需要从环境、经济、社会等环境绩效综合评定一个城市规划项目的利与弊,实现最大化的为人、为自然的设计。

5 结语

我们应该适当地学会“起飞”望远方,给被我们“依附攀爬”的城市松绑,让它停下来、慢下来。我们静静地去思考、研究出更适合它未来发展方向的“外衣”及其“内在”。我们不能强迫它不停地试换“外衣”,甚至强盗式的“扒掉它的衣服”,需要根据它的整体气质、格调来思考研究,究竟怎样的外衣才适合它,并且又能很好地体现其“内在”。

已经被混乱拼图化的城市,已不能再在小个体上去破坏“单个零件”的整体性。而要把合适的“拼图”摆放在合适恰当的位置,让其整体和谐美观,不能仅仅盯着个体“精修构造”一番,反而破坏了其整体性。让城市慢慢休憩回归到最最真、最朴实的自然中!

参考文献:

[1] LanceJayBrown.DavidDixon.OliverGillham .城市化时代的城市设计营造人性场所奚雪松[M].陈琳,许立言,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2] 王颖.城市社会学[M].华东师范大学印刷厂,2005.

[3] 王受之.朝上的城市[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4] 维克多·帕帕奈克(VICTOR PAPANEK).为真实的世界设计[M].中信出版社,2013.

[5] 童培浩.景观设计思维的特点与表达[J].现代农业科技,2011.

[6] 俞孔坚.低碳美学下的新桃园憧憬[J].园林,2011.

猜你喜欢
社区化城市发展
试论农村村组职能社区化
微信群:民族村落的“再社区化”——基于一个彝族村的微信群观察
创客空间社区化发展模式初探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与中国城市发展
浅谈机场净空管理与城市发展
城市规划的影响因素探究
城市规划如何适应城市发展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社区化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