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与突破

2016-05-14 16:10文静子
艺术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设计实践艺术设计专业高职教育

摘 要:近年来,高职院校从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体制等方面进行了课程改革,突出了高职院校职业能力培养的标准。在教学模式方面,摒弃传统的重理论、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追求重实践、理实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专业性、实践性强的复合型人才。本文主要分析了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模式创新思路、教学模式类型,阐述了新形势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与突破。

关键词:高职教育;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设计实践

传统的高职艺术设计教学存在与社会脱节、教学模式落后单一、评价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就业和艺术设计专业的良性发展。随着教育部提出新课程教学改革,加上高校已意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许多高校开始了课程教学方面的改革,摒弃了传统理论的教学模式,转而施行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并对教学模式的形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重视学生个性、创新能力的发展。

1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与社会脱节

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目的是培养一批专业的设计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当前的教育情况并不是十分乐观,最重要的一点是,艺术设计的教育与社会脱节,这也是高校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艺术设计专业中,主要表现为学校培养的人才无法直接面向企业,这直接导致了艺术设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矛盾的增加,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矛盾的增加。一方面,学生的能力不足,加上高职学生在求职中的不利地位(与研究生、本科毕业生相比),就业比较困难;另一方面,专业设计人才的缺乏,市场对设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这些问题的根源是艺术设计教育与社会之间的脱节,学生的实践能力困乏,在工作中纸上谈兵的多,专业操作的少,给企业的正常运营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1]

1.2 教学模式落后单一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以三段式教学为主,主要表现为基础造型、专业基础和专业设计三部分,让学生从基础知识慢慢地向专业知识学习,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培养模式,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从实际的教育成果中可以看出,这种目的并没有达到,在新形势下,这种模式已不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学生们学习的基础知识比较全面,但是多属于蜻蜓点水似的学习,知识间的联系割裂,探究深度较浅,并且多侧重于理论方面的学习,无法真正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合作意识,所以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多流于形式。另外,课程设计不合理、实训教学不规范、教师队伍不健全,也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

1.3 教学评价机制缺乏

艺术设计专业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在高职教育中,要重视学生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满足社会及企业的需求。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构建良好的环境,不仅要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更要重视学生实践的结果,对学生的实践作出正确、多样的评价,提高学生艺术设计实践的意识,增强学生实践的动力和信心。在高职艺术设计的教学中,专业的考核制度以习作式为主,只要学生将作业完成即可。这种单一的考核标准,使很多学生不重视实践课的学习和考核,从而缺乏自我进步的动力,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还会影响低年级学生,形成恶性循环。

2 创新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

2.1 教学模式创新思路

(1)优化课程设计,注重实践教学。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职在学生特点、办学定位和资源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高职院校的学生,入学成绩相对较低,自觉学习能力较差,这也决定了高职院校培养的目标非学术型而是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实际教育中,要优化课程设计,重视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设计上,要设置基础理论的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实践性课程的设置,保证实践教学的实施。第一,建立专业教学为主的课程体系,适当压缩、删减公共课程、就业指导类课程,增加专业课程;第二,压缩理论课程的学习,增加实践性、创新性课程,为学生提供实践的环境;第三,设置针对性较强的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课外要求。[2]

(2)健全评价机制,提升教学质量。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艺术设计本身就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践、创新环境,不仅有操作灵活、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还要有健全的教学过程监督与质量体系。当前,高校的教育评价体系还不健全,考核制度相对比较单一,主要以习作式为主,学生们完成平时的作业即可,大多数学生浑水摸鱼、敷衍了事。评价体系的缺乏,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新形势下,应注重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学校管理部门、基层教学部门、专业课教师、学生共同关注实践教学中的评价活动,提升教学质量。

2.2 创新教学模式类型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内涵与特点。模式主要是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相互沟通与交流,共同培养具有专业设计能力的人才。对于学校来说,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培养方法更加科学合理;对于企业来说,高职毕业的人才可以直接上岗,更具针对性、专业性和实践性,减少了企业二次培养的成本投入,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是一种双赢的教学模式。可以形成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于一体的多样化教学模式,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性改革。[3]

校企合作主要体现在办学模式层面之上,学校与高科技企业合作,携手共建,创新办学体制。因此,校企合作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两点:第一点,联系纽带的建立,通过校企间的合作,学校和企业双方紧密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第二点,校企资源的共享,企业为学校的课程教育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校开展员工职业培训,同时,学校在教学中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促进企业的发展。二者在合作过程中,实现资源的共享。

(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改革与实践。高职艺术设计改革的核心是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因此,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索,重视学生设计、实践、信息收集、市场开发等能力的形成,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的艺术设计人才,满足社会需求。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主要有以下两部分:第一,改革单一的学科课程。高职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技能型”技术工匠式的培养模式,学科课程主要围绕专业进行,学习的侧重点也是本专业的课程,比较单一,重点明确。而新时期,新的教学模式之下,主要以培养“创新型”的复合型的人才为主,需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们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将设计作品转化为市场需要,成为高素质、高技能、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第二,改革单一的知识结构。艺术设计专业,涉及的学科方向比较广泛,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是技法教学,这是艺术设计专业传统教学的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临摹,重视艺术设计美感的训练。而新时期,新的教学模式重视设计中的“创意”呈现,关注设计作品深层的内涵,包括生存环境、特色发展、生活理念等的表现,追求生活应用中的“创新”。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环节分为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校内实践主要表现为课程实践,包括课程实践活动、课程项目比赛等;而校外实践主要体现为企业实践,包括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与专业设计实践相结合,了解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的复合型设计人才。

(3)“工作室+导师制”模式。“工作室+导师制”模式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一种。该模式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工作室的主导,课程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该模式的教学理念为:第一,生产和教学的结合;第二,产业和教学的结合;第三,企业和教学的结合。教学模式类型为:第一,作坊工作室;第二,项目工作室;第三,导师实验工作室;第四,设计、创业工作室。[4]

“工作室+导师制”模式具体实施方法为导师工作室制度:第一,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实施,导师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设计实践进行总结,安排专业教师负责其他课程知识和技能的教授;第二,二年级开始实施双选工作室,也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导师根据自己设计和项目实践的需求,双方进行双向的选择,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专业化发展;第三,三年级开始成立、实施项目工作室,设计实践的活动更加具体、专业,以实际的项目为专业课程,主要强化学生的实训,让学生靠近市场,逐步了解社会企业需求;第四,四年级成立设计、创业工作室,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打下基础。在课程教学中,实现与社会、企业的对接,经过前三年的积累,学生在设计、创业工作室中更加得心应手,以便直接参与负责实施的项目。另外,在学校资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成立不同的工作室,让学生享受到本校工作室、产业基地在资金、设备、技术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 结语

随着艺术设计市场的发展变化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相继开展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其教学模式改革的侧重点是实践教学的改革。当前,最具影响力的教学模式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工作室+导师制”两种教学模式,均以培养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主,实现学校与企业、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为社会培养创新性、实践性、实用性的复合型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昆乔.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再思考[J].大众文艺,2010(10):197+21.

[2] 黄志刚,闫英,黄志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思路[J].教育与职业,2012(05):128-129.

[3] 张立芳.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大众文艺,2013(17):213-214.

[4] 刘锦玉.工作室制教学: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时尚演绎——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的形式与管理[J].艺术教育,2010(05):20-22.

作者简介:文静子(1983—),女,湖南长沙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猜你喜欢
设计实践艺术设计专业高职教育
突破作业重围,激扬生命活力
义乌旅游商品研发双轨制策略及其设计实践
浅析任务教学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全人教育理念下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当前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应用型理念下创意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