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金代窖藏钱币之探究

2016-05-14 08:55张晓峥
关键词:金代钱币种类

张晓峥

摘 要:金代钱币窖藏种类特点纷繁庞杂独具特征。通过对河北地区出土的金代窖藏钱币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探讨了金代窖藏钱币的种类庞杂、北宋钱币多等种类特征以及其形成多种原因。

关键词:金代;钱币;种类

中图分类号:K87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5-0019-03

金朝(公元1115年—1234年)是以女真族为主体在中国北部建立的民族政权,近些年来,河北地区陆续发现了7处金代窖藏钱币,大多分布在冀东地区,出土钱币皆为铜钱,这些窖藏钱币下限年代为金代“大定通宝”。河北地区是金朝统治的重要区域,金灭辽、北宋后,结束了该区域宋辽以白沟河为界限的长期对峙局面,金朝统治者同时采取“重农桑、宽赋税”等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使得河北地区的经济一度出现繁荣景象,商品贸易活跃起来,铜钱作为当时主要货币在社会商品流通领域使用逐渐增多。

一、金代的货币制度

女真族兴起于我国东北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及长白山地区,公元1115年,女真族领袖阿骨打建国,国号大金,定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市)。公元1127年金统一了淮水以北广大区域,与西夏、南宋三足鼎立,形成一百余年的对峙局面。金建国之前,其社会经济形式主要以畜牧、采集、渔猎为主,农业生产方式非常落后。“自过咸州,至混同江以北,不种谷麦,所种止稗子,舂粮旋炊粳饭。……自过嫔、辰州、东京以北,绝少羊、面,每晨及夕各以射到禽兽荐饭”[1]。女真人的起源之地东北地区社会经济方式还是以物易物,“无市井,买卖不用钱,惟以物相贸易”[2]。金朝在建国后,社会形态从氏族原始社会直接跳跃到封建社会,经济上脱离了原始的以物易物的交换状态,开始使用货币。金朝前期40余年未自行铸造货币,主要借用宋辽前朝旧铜钱。“金初用辽、宋旧钱,天会末,虽刘豫‘阜昌元宝、‘阜昌重宝亦用之”[3]。贞元元年(公元1153年),海陵王迁都至中都(今北京),金朝的统治中心南移,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受中原地区的影响加大,社会经济形态有较大改观,商业、手工业得到了发展。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金朝“始议鼓铸”,在中都、京兆等地设置钱监,所铸铜钱命名“正隆通宝”。为了促进民间贸易,提供交流中介手段,大定十八年(公元1178年),金世宗铸造“大定通宝”钱。至金朝末年,铸制“泰和重宝”钱。金国统治区域内铸造钱币所需的铜资源匮乏,为适应黄河以北较为发达的商品经济,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金朝印制了纸币交钞,其社会经济普遍流通纸币交钞,交钞发行年代早于铜钱,改善了社会流通领域中缺少铜钱的局面。到金朝后期宣宗时期,统治者肆意掠夺社会财富,加大交钞发行量,并且交钞无限制流通,同时多次换发新钞,币值下跌促使了金代的社会通货膨胀加剧。为摆脱社会经济衰落和财政拮据的局面,金代中后期章宗承安二年(公元1197年),开始铸造“承安宝货”银币,“与钱兼用,以代钞本”[4]。金代发行钱币经历了沿用前朝旧钱、印制纸币交钞到铸造铜钱,最后铸造法定银币一系列过程,是中国货币史承前启后重要发展阶段,反映当时金代统治者运用货币推动金融流动,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发展。

二、金代窖藏钱币的考古发现资料

1985年顺平县安阳小学发现金代窖藏钱币[5],总量为50公斤,计18287枚,北宋钱币为12543枚,占91%,唐代钱币1865枚,占13.5%,金代“正隆元宝”、“大定通宝”共计172枚,占1.25%。1987年迁西县长岭峰发现金代窖藏钱币[6],总量为46公斤,计8214枚,北宋钱币占89.5%,唐代钱币占8.7%,金代钱币占0.75%。1989年成安县西南庄村发现窖藏钱币3000枚[7],北宋钱币占89.1%,唐代钱币占8.5%,金代钱币占1.05%。1990年迁西县东寨村发现金代窖藏钱币总量为11294枚[8],其中北宋钱10375枚,占91.9%,唐代钱币770枚,占6.8%,辽代钱币1枚,金代钱币75枚,占0.66%。1992年迁安市平林镇出土窖藏钱币120公斤[9],计23404枚,其中北宋钱币32种21319枚,占91%,唐代钱币2种1760枚,占7.5%,金代钱币2种159枚,占0.68%,南宋钱币5种99枚,占0.4%,五代钱币5种41枚,占0.18%,其余有汉代钱币2种21枚,隋代钱币1种2枚,辽代钱币3种3枚。1996年唐山市梁家屯发现窖藏钱币67公斤[10],计12800枚,其中北宋钱币33种11931枚,占93.2%,唐代钱币2种802枚,占6.2%,其余汉代钱币1种2枚,五代钱币2种4枚,南宋钱币3种11枚。2014年阜城东韩村发现窖藏钱币600余公斤[11],其中北宋钱币最多,其次为唐代钱币、汉代钱币、五代钱币,金代钱币为“大定通宝”。上述金代窖藏大多发现在冀东地区,放置于陶罐之中,数量较多者埋于窖坑中,通过对已发表的河北各地出土金代窖藏钱币资料的统计,其结果表明,凡金代钱币窖藏所表现的品种特征基本一致,窖藏年代为金代晚期,钱币品种繁多庞杂,包涵汉、唐、辽金等多朝代不同年号铜钱,以北宋钱币最多,其次为唐代钱币、汉代钱币、五代钱币等,金代钱币数量相对较少。

三、金代窖藏钱币品种特征

根据河北各地金代窖藏钱币考古资料的统计研究,可以看出钱币的品种特征明显突出。

(一)窖藏钱币年代

从河北地区出土窖藏钱币的种类看,所有这些窖藏铜钱均以南宋“淳熙元宝”(公元1174年至1189年)或金“大定通宝”(公元1173年至1189年)的铸行年代为最晚,窖藏的下限品种为金“大定通宝”或与其同时期的“淳熙元宝”。由此可见,河北金代窖藏钱币的埋藏时间大致在金世宗与金章宗之间,即窖藏钱币应属金代晚期的遗存。

(二)窖藏钱币的种类庞杂

综合统计河北地区出土金代窖藏钱币资料,钱币种类齐全,且时间跨度大,包涵了上至汉、新莽时期,到隋唐五代,下至宋辽金时期主要铜钱币种。铜钱种类按时代分述主要有:汉代:半两、五铢;新莽:大泉五十、货泉等;隋:五铢;唐:开元通宝、乾元通宝、乾元重宝、会昌开元等;五代十国:天汉元宝、乾德元宝、汉元通宝、周元通宝、通正元宝、天福镇宝等;北宋:宋元通宝、太平通宝、淳化元宝、至道元宝、咸平元宝、景德元宝、祥符元宝、祥符通宝、天禧通宝、景祐元宝、景祐通宝、皇宋通宝、庆历重宝、至和元宝、嘉祐元宝、嘉祐通宝、治平元宝、熙宁元宝、熙宁重宝、元丰通宝、元祐通宝、绍圣元宝、绍圣通宝、元符通宝、崇宁重宝、大观通宝、圣宋通宝、政和通宝、宣和通宝、靖康元宝等;辽代:重熙通宝、大康通宝、寿昌元宝等;南宋:建炎通宝、绍兴通宝、隆兴元宝、乾道元宝、淳熙元宝等;金代:正隆元宝、大定通宝。

(三)北宋钱币在窖藏钱币中所占比例最大

跨越千年不同历史时代的铜钱出于同一窖藏,这是所有金代钱币窖藏的共同特征,金代窖藏钱币中北宋钱币为最多是最显著的特征。每处窖藏中的北宋铜钱占钱币总数的89%以上,基本涵盖北宋9个帝王的铸币,其次为唐代钱币占窖藏钱币总数的8%左右,而辽金铸币数量稀少且品种单一。金代钱币窖藏中宋代钱币多金代钱币少,极不成比例,是中国货币史上的特例。

四、金代窖藏钱币品种特征形成原因

(一)金初沿用宋、辽等前朝旧钱是金代窖藏钱币品种庞杂的重要原因

中国古代货币体系始终以铜钱为基础,兼有纸钞和金银货币;每当朝代更替,统治者基本上都铸行自己的货币。金代货币体系以铜钱为主流货币,引导社会进入货币经济时代。金灭辽、北宋之后,占领淮水以北广大区域,继承了辽、北宋的货币体系,建国初期太祖、太宗、熙宗三朝近40年未曾铸造货币。金朝初期,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东北地区还存在以物换物的原始交易方式,而开封府和金中都已是商业比较兴盛的城市,商品经济尚处于萌芽发展阶段,总体来说金人对货币的需求不是特别迫切。金朝统治区域的铜资源严重短缺,例如多次颁布禁铜令,委派专人到各地寻找铜资源,表明当时政府掌握铸造铜钱所需的铜资源匮乏,这样迫使金代铸造铜钱数量较少,品种较为单一,在社会流通领域有限,“金本无钱,惟炀王亮尝一铸正隆钱,绝不多,余悉用中国旧钱”[12]。金代铸造铜钱主要6种,这对于拥有广袤疆域的国家而言,显得非常之少。同时金代受到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较深,虽然女真人创造了自己文字,但是政府铸造铜钱采用汉字,模仿宋朝均用年号钱,连“大定通宝”钱字体也模仿宋徽宗的瘦金体,书体刚挺有力;这些表明了金代统治者区分前朝货币与自铸本国钱币观念的淡薄,潜移默化接受和发扬了中原汉族先进文化,导致在社会货币流通领域大量沿用宋、辽等前朝旧钱。

(二)战争掠夺、北宋的进贡“岁币”以及宋金的榷场贸易是金代窖藏出土钱币中北宋钱币多的原因

金朝统治者追求无限至高的政治权力和渴望农耕地区的社会巨大财富,发动了对辽、北宋的战争。女真族强化了游牧民族的尚武精神,加强武备,军事上一直处于进攻的势态,战争进展顺利,占领一地,总能获得大批的金银财富。《大金国志》记载“阿骨打十四年六月,……括宁汀州一路金银帛粟,尽数以往,民间有藏隐着斩”[13],在攻陷北宋都城汴京的时候,金人就获得了北宋府库所藏的大批财物。伪齐刘豫政权被废时(公元1137年),金从齐府库接收“有钱九千八百七十余万绪,有金一百二十万(两),有银六千万(两)”[14],金对辽、宋货币的大量掠夺,极大的充实了本国的货币,基本满足建国初期社会商品流通领域对货币的需求量。“海上之盟”后,宋金联合灭辽,金国不但获得北宋献辽的四十万两岁币输入金,还迫使北宋缴纳每年“燕京代租钱”一百万贯。宋金的“城下之盟”又使金从宋得“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北宋的“岁币”成为了金代货币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战争成本提高,为维持统治区域的社会稳定,宋金双方议和,但是分裂的政治局势并没有中断南北之间的贸易往来,双方在边界地区设榷场,“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皆设场官,严厉禁,广屋宇,以通两国之货,岁之所获亦大有助于经费焉……泗州场,大定间,岁获五万三千四百六十七贯五萬,承安元年,增为十万七千八百九十三贯”[15]。榷场贸易加大宋金双边经济贸易量,金国政府从中收取大量的赋税,刺激金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宋钱通过贸易进入金国的货币流通领域。南宋盱眙军榷场和金朝泗州榷场隔河相对,贸易值在一百贯以下的南宋商人,可自由去泗州交易,超过一百贯的要在盱眙等待金朝商人前来贸易。由于金朝货币常常出现“旧钱不足用”、“府库无余积”等经济拮据状况,社会商品流通领域所需铜钱短缺,因此,金人多有目的地以物换取南宋的铜钱。当时“南北贸易缗钱之入敌境(金统治区)者,不知其几”[16]这样,通过榷场走私贸易使大量的宋钱也流入金朝统治区。

(三)纸币交钞贬值、颁布限制铜钱法令等政策促使民间贮藏大量铜钱,是河北发现大量金代晚期钱币窖藏的重要原因

先印纸币,后铸铜钱,金代开创了中国货币史上的先河。金占领淮水以北广大区域后,继承了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基础,采取了务农薄税、兴修水利等一系列措施,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增加农业人口,扩大财政收入,社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燕京在金天辅六年(l122年)为金所得,其后立即“命左企弓等抚定燕京诸州县”,社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两年后,即天会二年(公元1124年)据宋许亢宗当时所见“蔬菜果实稻粱之类靡不毕出,桑拓麻麦羊系雄兔不问可求”[17],表明金代前期河北地区经济进入繁盛时期。金建国初期,沿用宋辽等前朝旧钱,基本满足了社会商品流通领域所需的货币;但是随着商品经济日渐发达,人口数量激增,金朝铸钱所需铜资源匮乏,统治者只能依靠发行纸币交钞来缓解铜钱短缺钱荒的状况。交钞发行前期,统治者注意控制发行量,明确交钞与铜钱法定比例等金融管理制度,并且交钞本身有便于携带、票面有定额、无限期使用、政府和民间认可等优点,迅速在金国统治区社会经济域普遍流通。交钞的无限期流通,也为金国的经济通货膨胀埋下了伏笔。金中后期,储藏铜钱、毁钱铸器厚葬的社会风气尘嚣甚上,同时统治者肆意掠夺社会财富、蒙元帝国不断南侵,金朝势力版图不断萎缩,南宋借机断绝给予金朝“岁币”,这些使得金国经济遭受重大打击,社会矛盾突出。为了摆脱社会经济衰败和财政收入拮据的困境,金国政府加大交钞发行量,发行交钞处于无限制失控,促使社会经济的通货膨胀。金国颁布限制铜钱法令,确保交钞在货币体系中基础地位,“时交钞稍滞,命西京、北京、临潢、辽东等路一贯以上俱用银钞、宝劵,不许用钱”[18]。交钞换铜钱的货币交换行为成为民间普遍现象,交钞币值下降,货币贬值,“凡更交钞,初虽重,不数年则轻而不行”[19],纸币在社会金融流通领域信用皆无,最终导致金朝社会商品经济崩溃,加速政权崩溃。铜钱在商品流通起到媒介交换的重要作用,它本身就是一种贵重金属,交钞纸币贬值后,其稀缺金属的本体价值就会放大,铜钱的占有者会加大力度收储铜钱,期待此项法令的废除,金大定五年,宰臣奏“民间钱所以难得,以官豪多积故也”[20],这样使得金朝民间尤其官僚豪强大量储存铜钱,深埋藏匿,钱币窖藏增多。

总之,通过对河北出土金代窖藏钱币的统计分析,探讨了其形成的多种原因,对金代钱币在中国货币史的承前启后的地位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推动金代货币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互动关系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宋马扩.茅斋自叙.金史辑佚[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109.

〔2〕赵永春.奉使辽金行程录·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155.

〔3〕元脱脱,等.金史.卷四十八志第二十九.食货三[M].北京:中华书局,1975.1084.

〔4〕元脱脱,等.金史.卷四十八志第二十九.食货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5.1121.

〔5〕马林.河北省顺平县发现金代窖藏钱币[J].文物春秋,1994(4).

〔6〕迁西县文管所.迁西长岭峰出土窖藏钱币[J].文物春秋,1989(4).

〔7〕邯郸地区文保所.河北省成安县出土窖藏钱币[J].文物春秋,1992(1).

〔8〕顾铁山,蔡宝满.迁西东寨发现窖藏钱币[J].文物春秋,1991(3).

〔9〕迁安县文物管理所.迁安平林镇出土窖藏古钱币[J].文物春秋,1995(3).

〔10〕孙学忠,翟良富,李子春.唐山市梁家屯发现金代窖藏钱币[J].文物春秋,1998(1).

〔11〕王晓岩,等.河北阜城发现金代窖藏钱币[J].文物春秋,2014(5).

〔12〕赵永春.奉使辽金行程录·揽辔录[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277.

〔13〕宋宇文懋昭.大金国志·卷一.太祖武元皇帝·上.王云五.万有文库[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2.

〔14〕宋宇文懋昭撰.大金国志·卷三十一.齐国刘豫录.王云五.万有文库[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15〕元脱脱,等.金史·卷五十卷志三十一.食货五.志第三十一[M].北京:中华书局,1975.1114-1115.

〔16〕元脱脱,等撰.宋史·卷一百八十志一百三十三.食货(下二·钱币.许嘉璐.二十四史·宋史[M].北京: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4.

〔17〕宋宇文懋昭撰.大金国志·卷四十.许奉使行程录.王云五.万有文库[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18〕〔19〕〔20〕元脱脱,等.金史·卷四十八志第二十九.食货三[M].北京:中华书局,1975.1077,1069,1076.

(责任编辑 孙国军)

猜你喜欢
金代钱币种类
钱币翻倍
金代张楠墓志考释
金代吏员服饰浅探
对金代提点刑狱的几点认识
长白山册封始于金代
消防车种类知多少
组合钱币
镜头像差的种类
突骑施钱币和突骑施
钱币保存各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