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童画来看儿童心理

2016-05-14 08:04刘亚
中国绿色画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天马行空儿童画内心世界

刘亚

[摘要]: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的绘画作品反映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以及他们头脑的所思所想,孩子的画是我们走进孩子内心的一扇窗户。与成人画相比,儿童画容易受到忽视。其实,看似胡乱涂鸦的儿童画是儿童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在语言还未发展到与自己思维相匹配的情况下,儿童画是儿童表达自己想法最好的途径之一。儿童画真切、生动、质朴、有趣,其原因就是儿童绘画不受约束,天马行空地表达任何想画的主题、内容和元素。它反映出儿童内在的语言、情感、认知、心理等各方面的发展和经验的累积。因此,透过儿童画能够真正的认识儿童,直面儿童的内心世界,了解儿童的需要。

[关键词]:儿童画 ;天马行空; 真实表达; 内心世界

1、毕加索说过“我曾经模仿拉斐尔的风格作画,却花了一生的时间学习像孩子般绘画”。实际上现代主义的某些风格的表现手法正是艺术家有目的,有意识的选择绘画的媒材,他们深谙各种材料的绘画效果,他们故意摒弃所有力所能及的复杂形式来表达各种情绪,以简单的形式达到强有力的效果,以期获得那些经常出现在儿童画作中的形式和情感。在追求画面的形式表达上,艺术家与儿童可谓殊途同归。所不同的是儿童是无意识自由的表达,而艺术家却是有意而为之。且不去比较艺术家的作品与儿童画的区别与联系。就毕加索的这句名言而言,他所学习的对象——孩子,这个人类自诞生日起就会经历的成长阶段,是如何得以让一位世界级大师效仿学习,或者这个阶段的人们有着怎样的发展规律,是值得我们去探索的。

2、不同时期的孩子绘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将儿童的智慧发展阶段划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两岁前),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人)。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规律人们相应的将儿童绘画的几个阶段分为涂鸦期、象征期、表现期、写实期。处在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而在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使用语言,抽象图形和其他符号来表达儿童在第一阶段经历的事物。他们不仅能够理解多种多样的符号形式,还能通过各种方式将其进行组合,创作的作品常常让成年人惊叹不已。这一时期的儿童开始了联觉通感,他们会在画画的时候唱起歌,唱着歌的同时跳起舞。并不是所有时期的儿童作品都充满创造力,而这个儿童绘画的黄金时期是孩子最接近艺术家的阶段。入学后的儿童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并大多将自己的图画活动局限为忠实的形式模仿,遵从社会的常规,配合同龄伙伴的倾向逐渐在儿童活动中弥漫开来,由此他们进入具体运算阶段,也就是绘画的写实期。正是这个阶段开始出现儿童绘画的分水岭,很多孩子出现想象力匮乏,作品贫瘠变得不爱画画。最后一个阶段为青春期,进入青春期的儿童开始能够对图像符合以及物质实体进行思维加工,能够提出命题,对一系列的图像进行逻辑分析,如对它们进行组合、对比或是否定,逐渐地他们能够提出并解决科学问题。在写实期坚持的孩子只有小部分最终能忠于他们的艺术道路,树立奋斗终生的艺术目标。

不仅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呈现出不同的绘画特点,而且处在同一年龄阶段的孩子由于个体差异和多种因素影响,其画面也不尽相同,风格迥异。

3、从性别上来分析,男生的画更注重外形动态的表达,女生的画更关注细节的表现。除此之外,从组织画面的元素分析,也能读懂孩子不同的个性特点。一幅儿童画总是由抽象线条、色彩等外部符号形式来表达具象的具体内容。就的线条而言,线条清晰力度适中的孩子往往比线条模糊的孩子情绪稳定,有些线条过于强劲甚至把纸戳破的孩子则更具攻击性,线条断断续续改变方向的孩子则表现出犹豫焦虑想要隐藏自我的心理特征。从色彩上来看,偏爱暖色系的孩子更活泼热情,精力充沛。偏爱冷色系的孩子则更安静善于思考,严谨,但同时容易心情烦闷。这种色彩心理学的规律同样适用于成年人。从孩子的表达内容来看,一般来说,孩子们经常画的那个人在孩子的心目中很重要,是孩子在对他表达强烈的爱和依恋。喜欢画飞机、轮船和火车这类复杂图形的孩子更具认知性,记忆力和动手能力,孩子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极具想象力,敢于尝试与坚持。喜欢画对称图形的孩子做事比较小心谨慎,遵循一定的计划和规律。从画面布局的整体上来看,构图居中的孩子自我意识比较强;偏左则留恋过去;偏右憧憬未来;偏上喜欢幻想;偏下注重现实;画在角落可能是有心理压抑。当然构图,用线画形都可以通过教师指导和反复训练达到理想的效果,但经过人为干预的画面便无法真实反映孩子的心理特征。

4、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美学意识会得到不断的加深,如何评论一幅儿童画中的审美趣味,著名的分析哲学家、美学家古德曼偏重两大标准。首先是绘画作品中符号的表现力。如果儿童能够运用媒介中的各种材料使得图画生动、忧伤、愤怒,极大程度表现作品的情绪那么他是能够创作作品。其次是饱满度,也就是对媒介潜质的充分利用。如果儿童能够挖掘利用一种材料的多种特性,这也表明他有能力将符号艺术化。加德纳在《艺术 心理 创造力》一书中说到,几乎所有刚脱离“尿布时期”的儿童画出的图画,无论是色彩的使用,丰富的表现力还是强烈的结构感,都会与保罗·克利或是毕加索的画至少有一丝表面的关联,无一例外。由此观之,儿童画无论是否具表现出审美美感,在创作的过程中不受约束的自由表达,强烈的主观色彩与艺术家们在创作中体验到的快感是相同的。

5 、结论

儿童创作的作品是他们内心真实的写照。想要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陪伴他们快乐成长,学会欣赏他们的绘画作品显得尤为重要。教育不是拔苗助长,什么样的年龄画什么样的画。在学龄前那段绘画的黄金阶段,不必积极对孩子进行干预,只需提供材料,让他们接触各种作品就足够了。尊重个体差异,保护孩子们的想象力,让其快乐的成长才是教育的真谛。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对美术教学的意见[M]郭小平,翟灿,熊蕾译.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2]赫伯.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M].吕廷和译.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3]霍华德.加德纳.艺术·心理·创造力[M].齐东海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天马行空儿童画内心世界
小朋友天马行空的借口
儿童画作品展
微趣图
给女儿拍这样天马行空的照片
打开女强人的内心世界
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天马行空IT Girl
阅读理解三则
《儿童画为什么不能追求画得太像》等
儿童画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