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年级数学课堂学生参与度的思考

2016-05-14 07:37梁丽红
师道·教研 2016年5期
关键词:差异情感数学

梁丽红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努力使学生产生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即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

一、教学策略,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条件

1. 找准最近发展区,学生轻松参与

美国当代著名的认知及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非常强调学生的认知结构对新的学习的影响作用。如果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是清晰稳定的,并与将要学习的知识之间存在可以辨别的差异性,就能促进新知识的学习与保持;反之,就会对新的学习产生消极作用。从建构主义观点出发,教师应以了解学生认知的出发点。因此,我们在对学生“了如指掌”的同时,分析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找准知识的生长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新旧知实现顺利“无缝接轨”。学生感觉听得明白,参与的积极性、自信心都会大增。

2. 学习方式灵活变化,学生敢于参与

在小班化教学尚未实现的当今,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组建合作学习小组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以4至6人一组为标准将全班同学划分为若干小组,小组内明确分工,建立“小组评价机制”,使学生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因势利导,开展组间交流、全班交流,提供了学生“敢说”的空间和时间。这种良好的教风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地位的凸显、人文性的彰显、创造性的解放。除此以外,个人自学、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方式适当使用,能令每一个学生有机会参与、敢于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

3. 设置认知冲突,学生乐于参与

课堂上,学生突然很来精神:个个睁大眼睛、竖起耳朵、跃跃欲试,原因往往是出现了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欲望。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矛盾情境、设置疑问、借助操作和辩论、引发数学猜想等方法来设置认知冲突,层层深入到问题的根源,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体验到不同程度的成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二、情感策略,强化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学生参与投入,本质上包括了对学习活动的情感上的投入。参与程度比较高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伴随着积极的情感投入,包括热情、乐观、好奇、兴趣。情感因素对认知活动起到始动、定向和调节的作用。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已有的研究表明,在学生学习数学的历程中,情感投入往往是影响认知取向、行为投入的重要因素。

1. 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学生主动参与的保障

“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和谐宽松的氛围,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安心理全”保障。教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尊重理解的心态对待学生,解除学生的精神负担;用宽容信任的眼光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信心······教师在不同的时间和情况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是示范者、评论者、欣赏者,也可以是顾问和朋友,从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亲其师,信其道”“爱屋及乌”,因为喜欢一个老师,就喜欢学习一门功课,就能做到专心上课;因为喜欢这门功课,渐渐产生兴趣,就能做到钻研习题,那么,课堂上学生“眼发光,脸通红,手直举,口常开”这个所有老师梦寐以求的状态和境界就触手可及啦。

2. 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主动参与的动力

人有一种积极的自我肯定的需要,或者是来自自我体验的肯定性对待的需要。当人们经历了来自他人的肯定性对待,并对自身产生积极的态度时,积极的自我肯定就建立了。有效的课堂评价就是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需要最直接有效的手段。除了饱含情感的语言激励外,教师渴望的眼神、赞许的点头、鼓励的微笑、有力的手势、媒体音像等评价方式都能传播一种情绪,交流情感。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更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获得不断参与课堂的动力。

3. 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学生主动参与的动机

激发学生成功的欲望。小学生有强烈的好胜心和成功欲。教学中,组织数学游戏和竞赛活动,如“接力赛算”、“智力抢答”、“错题医院”、“师生速算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不断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用“期待心理”,创设成功机会。心理学有一种期待心理效应:当教师对某学生寄予较高的期望时,该生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动力,为实现某一目标而发奋努力。因此,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特点,利用期待心理,为每一个学生展示才华锻炼能力提供机会。

有效练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练习、作业的指导,肯定成绩,纠正错误,通过赞赏语言或手段鼓励学生不断进取,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展示学生学习的成果。如展示优秀作业、手抄报、妙题好介绍、我编题你解题等,使整个教室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欣赏的阳光地带。

三、差异策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

1. 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的差异首先表现为学习能力的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本质上是实行教育的平等,对每位学生提供适合于他们个性的教学。在教学中,首先要根据课程总体目标以及学生个体的差异,从知识、技能、情感的基础出发,制定多元的、有差异的具体可执行的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2. 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进行分层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相应的提高,同样是“推行差异参与”的重要手段之一。通常,课堂发言和讨论的机会往往被反应较快的学生捷足先登,反应慢的学生总是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旁观者。如果在课堂上,能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可以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均有所获。

3、不同层次的诊断练习

通过练习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差异的教学。首先,练习题的设计应有层次、有分类。比如,可分为基本练习、提高性练习、发展性练习,或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等不同层次的练习。其次,在操作方式上应采取弹性政策,即:在相同的练习时间里,允许每个学生完成的数量可不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习题练习。

责任编辑邱丽

猜你喜欢
差异情感数学
相似与差异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