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为起点,从“疑”开始

2016-05-14 07:37黄惠嫦
师道·教研 2016年5期
关键词:起点意识思维

黄惠嫦

英国著名作家培根说过:“一个人如果从肯定开始,必以疑问告终。如果他准备从疑问开始,则会以肯定结束。”有人曾经对中美学生的各方面进行详细地分析和比较后,得出一些有趣的结论,其中一条是:在课堂上,美国学生为了装懂故意向老师发问,而中国学生则为装懂而不向老师提出问题。

出现上述这种现象,追其原因我们的学生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学生虚荣心强,爱面子,有问题害怕提出来,怕同学讥笑;二是有些学生不善于质疑和思索,只习惯于听讲,当好观众,因而感到无问题可提;三是不会质疑,他们平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平时关注的都是与考试有关的问题,很少与老师和同学讨论一些知识性、学术性的问题;四是老师不鼓励或不支持学生质疑,害怕学生提的问题老师没办法解决。

一、 培养问题意识,让学生有“灵”

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因为发现问题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且是创新的起点和开端。创造性人才的最基本特征是好奇心强,凡是总喜欢问为什么?甚至是“打破沙锅问到底”。问题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创新,问题往往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提出问题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培养问题意识。

1. 要把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压抑状态下解放出来,不要埋没学生好奇、好问的天性。

2. 要善于启发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急于回答,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去寻找答案。当学生无能为力时,教师可提出思路或留下悬念,让学生课外去钻研,直到把问题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3. 教师不能把“问题”强加给学生,而应通过启发式教学,精心设计问题情景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自己主动提出问题,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如有学生提问时,立刻为他大声喝彩:“问得好!”或者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当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要笑容满面地向全体学生说:“这么好的问题,哪位同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二、 养成质疑习惯,让学生会“疑”

质疑是开山斧,质疑是敲门砖。很庆幸,在我的课堂也有着这样的好学者。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课堂上敢于直面质疑作业本上的练习题,小小年纪对于老师集中评讲过的习题没有就此罢休,而是继续思索,敢于发表自己的疑问,这种 “不唯教材是问”、“不唯老师是问”的质疑精神让我刮目相看。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不正是我们身为人师这一直苦苦追求的吗?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创新的起点,要不断激励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鼓励学生质疑,甚至对课本,对教师提出质疑,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寻求解决问题的新奇方法。学生质疑是好事,说明其在动脑筋、想问题。事实上,很多的科学发明都是由质疑开始的。教师一定要保护好学生这种积极性,允许学生讲错、答错;允许学生改变观点,保留意见;允许学生发现自我,表现自我。

与此同时,要调整好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是学生的权威与领导,学生必须听从和顺服。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的任务是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师生关系是教与被教的关系。随着信息工业的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不再是单一的,教师也很难充当一名无所不知的传播者,教师的职能与地位正发生着新的变化。这种变化要求教师与学生必须共享新知,共同探讨新知,教师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引导者和点拨者。正确摆正师生关系,对学生质疑品格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 培养发散思维,以“灵”为起点,从“疑”开始

发散思维是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思考,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任何发明创造,都是新想象、新思维的结果。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则是无穷的。且目前大部分的课堂教学都以集中思维有关,学生也常常以集中思维的方式获得高分。但高分不等于高能、高素质,很有可能是高分低能。国外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两组智商相同的学生,一组采用集中式教学,一组采用发散式教学,其实验的结果表明:后者的创新能力远远高于前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突破思维定势的局限,举一反三,从已知推导未知,从而获得新知识。比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变通性。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由发散思维引起的行为和表现是一个人创新能力的标志。

责任编辑邱丽

猜你喜欢
起点意识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弄清楚“起点”前面有多少
起点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我的“新”起点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