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行为作业”中学会感恩

2016-05-14 05:36王连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实践

王连

摘要:行为作业就是指根据思想品德课所学内容布置相应的作业,来巩固所学内容,达到提高认识、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行为作业是培养学生优良品质的突破口,适时地运用行为作业能让课本与学生产生心灵“共振”。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作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94-1

现在的学生基本是独生子,再加上学业负担比较重,所以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家很少做家务,也体会不到父母的辛苦和付出,更谈不上对父母感恩了。

针对这种现状,几年前我就开始每逢一些节日(比如说三八妇女节、父亲节、母亲节,还有其他一些节日)在班级里布置了给爸爸、妈妈洗脚,洗袜子等任务。诸如此类的作业我基本上坚持在部分班级实施下来了。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其中的阻力主要来自学生,这样更坚定我实施这种“行为作业”的决心。

一开始我是作为一种提倡性作业来布置学生去完成的,因为我觉得学生应该会体会到我布置这份作业的良苦用心,从事后的反馈看,学生完成的情况比较糟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采取了强制性的手段:一是通过短信的方式告知家长这件事,以及如何操作;二是明确了做完“行为作业”之后,家长要写一份不少于多少字的“反馈”并且要签上家长姓名与日期,这样一来,情况大为改观;后来对这项作业我有了一项新的要求:不仅家长要根据要求写出规定字数的“反馈”,而且学生也要写出规定字数的“作业感言”。在整个的操作过程中,还出现了这样的“不和谐”音符,在某个班,第一次布置这样的“行为作业”,大家基本上还能根据要求做,但是在同样的班级再布置这样的作业,会出现有学生不愿做的现象,也就是说他们仅仅把他们当成一项必须完成的单纯的普通作业而已;对于此种情况,我一方面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另一方面又把这项“行为作业”和学生的平时成绩挂上钩。这样一来,“行为作业”得以在同样的班级延续下来。

我把在同样的班级先后几次“行为作业”的反馈和感言比较了一下,得出下面的一些东西。(以“妇女节对妈妈表示自己的心意”为例)

从家长的反馈来看,大家都觉得非常的开心、满足、欣慰与幸福;“因为我知道你懂得感恩了,谢谢你,孩子;希望你用这颗感恩的心对待每一个人。”“你知道关心、照顾妈妈了”;“希望老师多布置些这些书本以外的作业;”“觉得布置这样的作业很有意义,能促进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沟通……”“谢谢儿子,你今天的作业非常的真实。”“更希望孩子不要辜负大家的期望,这不只是课堂上的一次任务!”从这些妈妈的“反馈”中可以看到,她们对这样的“行为作业”是非常欢迎与支持的!通过这样的作业,家长亲身感受到了自己的孩子的变化,感受到孩子感恩之心形成的趋势,觉得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容易多了,希望孩子能带着感恩之心去生活和学习!而一个拥有感恩之心的学生在家庭,在学校,在社会都是一个有用之人!

从学生的“感言”来看,绝大多数孩子通过这几次“行为作业”之后,开始意识到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感受到父母的不易,开始学着用各种方式来感受爱,来回报爱!“让我用行动来证明我对妈妈的爱……”“我从未向妈妈说过……连她最爱的……都不了解,如果不是这次作业,我想我或许永远也不会对你说:妈妈,我爱你!”“给妈妈洗一次脚真不容易啊!!要不是借此,我可能都不会想到……等一系列动作都很累,何况是人到中年的妈妈……”“其实父母比我们更加的辛苦……”“……也是我感触很大……”“让我多了个机会与父母沟通,彼此更加了解……”“看到妈妈开心的表情时,我的心情也跟着好了起来……”从学生的“感言”来看,首先,通过这几次“行为作业”他们切身地感受到父母的辛苦,感受到父母的爱;其次,不少学生已经发自内心地希望能与父母进行很好地沟通。

我们说“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法律义务,无论从道德层面还是法律层面来说,要想能真正做到“孝敬父母”,必须从思想上知道感恩父母,只有发自内心的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和感受父母的不易,发自内心的希望自己能为父母做点什么,分担点什么;这时我们的最终目的才会达到,我们政治课的德育阵地的功能才能充分地显现出来。知道感恩父母,知道为父母分忧解愁,自然学生就不仅仅会在“做家务”上有所行动,而且也会延伸到他们的“学业”上,最终也会以一颗的“感恩”的心去对待别人,去对待社会;一个会感恩的人,他也会认真、踏实地对待自己的生活。

虽然我采取一系列措施让学生比较好地完成了“行为作业”,但通过后期的跟踪观察发现,学生因为做“行为作业”而产生的对父母感恩之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业负担的增重(特别是升入高中的学生),和父母之间新的隔阂与矛盾的产生等一系列原因而漫漫淡化,甚至又回到原来的状态;所以这就需要我们不仅应该抓好当时的作业的实效性,还要想办法关注“行为作业”长期的时效性。关于这点我们不妨可以利用现在的互联网技术(通过QQ等方式把孩子及其父母的当时的“反馈”与“感言”的照片的电子稿在高中的时候发给孩子,让他们重温当年“行为作业”给自己心灵带来的震撼);当然这个工作需要我们的老师做个“有心人”。还可以和高中的老师联合起来,让这样的“行为作业”延续下去。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教育实践
浅析初中英语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从《论语》中汲取文明礼仪养成的营养探析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粤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中“阅读与感悟”的特征与作用
思想品德课要积极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