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曼谷王朝七世王时期的现实主义小说

2016-05-14 10:40告达君·素帕
文教资料 2016年5期
关键词:现实主义小说

告达君·素帕

摘 要: 七世王(巴差提步:Pra-ja-dhi-pok)时期的现实主义小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尤其是泰国封建社会的兴衰成败。当时的现实主义小说塑造了一些贵族和一些先进知识分子的形象。作家对笔下的人物进行了与以往大不相同的探寻,找出了人物的世界观、幸福观、爱情观的根据,体现了一种新的人生价值的追求。

关键词: 泰国曼谷王朝七世王 现实主义 小说 封建社会

1932年泰国成为君主立宪的国家。泰国的教育普及,泰国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泰国报刊等与当时社会有关内容比以前显著增多,泰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与社会主义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泰国留学生的派遣日益增多,尤其是西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翻译和介绍。这些原因使泰国小说在主题、题材、文体、情节、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小说内部的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现实主义小说一转眼就占据了主导地位并深入了平民百姓的心中。泰国现实主义小说家大多是出身于贵族的知识分子和平民的知识分子,他们憎恨封建社会制度,反感封建社会制度,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精神。他们的小说力图表达这种深刻的观念,在塑造人物形象和选择题材方面都具有时代特色和泰国人的性格特点。

泰国自1932年6月24日民主革命之后七世王时期的小说大部分都是现实主义小说,表现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作家遵循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的共同准则,显示出新时代的特色,这与20世纪泰国社会的变迁直接的联系,也与文学自身运动的演进密切相关。

七世王时期的现实主义小说当初读懂的都是贵族和高级知识分子,后来泰国发生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行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泰国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根据1936年修订后公布的教育发展规划的精神,泰国教育行政管理制度的总方针在于发展现代教育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教育民众珍惜立宪民主原则,遵守宪法、政令、宗教传统和泰国国王的旨意。随着教育发展规划时代的到来,提笔写字的泰国人越来越多,再加上泰国印刷科技越来越发展,这使七世王时期的现实主义小说越来越普遍,除了贵族和知识分子以外,平民也能读懂现实主义小说。

泰国封建社会只有贵族、高级知识分子和官员才能写小说,这些人写小说只是因为爱好,后来现实主义小说很受平民欢迎,创作这类小说的作家越来越多,其中有代表性的是西巫拉帕(Sri-bu-ra-bha)和多迈索(Dork-mai-Sot)两位现实主义小说家。

1.西巫拉帕(Sri-bu-ra-bha)

西巫拉帕(古腊·柿巴立Ku-lap-Sai-pra-dit)是一位为泰国独立而斗争的民主战士,更是一位杰出的泰国现实主义文学家。为了反对銮披汶·颂堪总理(Jom-pon-Plaek-Phi-bun-Song-khram)政府的工作,西巫拉帕组织过文学团体君子社(Sam-nak-pim-Su-pab-bu-rood)。西巫拉帕曾说:“我爱法律和政治,因为法律和政治让我体会到爱民众的力量。”( “I love Tham-ma-sat because Tham-ma-sat teaches me to love people.”)这句话是热爱祖国的表现,对泰国当时的法律和政治有很大的影响。西巫拉帕是泰国现代文学史上把政治内容引入小说的第一人。

西巫拉帕的主要作品有《画中情思》(Khang-lang-Pab)、《向前看》(Lae-Bai-Khang-Na)、《男子汉》(Look-Phu-Chai)、《生活的战争》(Song-khram-Chi-vid)、《后会有期》(Jon-Khua-Rao-Ja-Pob-Gan-Ik),此外还有报告文学、政论、专题文章、演说和翻译等。西巫拉帕的作品对泰国新文学的产生、发展具有深远影响。1958年西巫拉帕应邀访华。在访华期间,因为泰国发生了沙立·他那叻(Sa-rit-Tha-na-rat)的军事政变,西巫拉帕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不得不在中国避难,滞留中国。1974年西巫拉帕病逝于北京。中国人为西巫拉帕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周恩来总理参加了葬礼,向西巫拉帕献了花圈。

《男子汉》是一部泰国现实主义小说的优秀作品。这部小说的内容概要是这样的:小说的男主人公叫“马诺”(Ma-nod),是个木匠的儿子,生活很坎坷,备受社会地位高的人及有钱人的歧视,但马诺一直刻苦努力,成绩优秀。马诺终于以最优秀的成绩争取了公费留学英国的资格。几年过去,马诺回到泰国,成为一名具有法学博士的泰国法官。当时马诺的恩人犯法,必须判20年徒刑,马诺的心情感到很犹豫,不知道要走在哪条路上,走在报恩的路上,还是走在公道的路上,最后马诺没有徇私,仍旧执法如山,秉公处理。

在《男子汉》中,作者塑造了一个平民出身的知识分子形象,马诺经历各种各样的磨难和打击,最后获得了英国大学法律学专业的博士学位,回到泰国当了法官,获得了爵位,可是马诺家境贫困、出身低微,父亲是木匠,从这里不难看出作者的创作意图:(1)平民并不是一辈子一无所有的,平民有翻身的机会,平民并不低能,贵族能做到的事儿,平民也可以做,以前被贵族垄断的官职,平民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奋斗,也可以达到。(2)为了维护法律的权威,为还事实一个真相,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有的时候人要放弃自己的道德底线:马诺既不愿意当坏法官,把恩人送进监狱,又不愿意秉公执法,马诺心里肯定很矛盾,站在善与恶的中间点,最后马诺把犯罪的恩人送进监狱。(3)马诺获得英国博士学位,可以说马诺是一个有高文凭的人。在《男子汉》中作者反映了文凭的重要性,当时如果一个平民想要成功,那么少不了好文凭。在《男子汉》中只有高文凭、高素质、高能力、高智慧的人才能脱离黑暗的社会。

1932年泰国成了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之后,西巫拉帕在此期间创作《生活的战争》,这部小说中的语言,尤其是爱情语言非常优美,并且抨击了社会的丑恶和人性的伪善,思想内容与写作手法别开生面,很有特色。

《生活的战争》是泰国现实主义小说中诞生最早的一部作品。这部小说的内容概要是这样的:拉宾(Ra-pin)是平民,出身低微,生活贫困。波芬(Plearn)是富人家的女儿,生活很快乐很幸福,后来由于意外的变迁波芬变成了一个穷人。拉宾和波芬在苦难中相亲相爱,同舟共济风雨兼程,对未来怀抱着理想,但波芬终于承受不住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找到工作,当了明星,赚了很多钱,变成了女富翁。波芬狠心地立刻抛弃了拉宾,下决心和电影导演结婚,拉宾的爱情变成了一片空白。波芬最后向拉宾表白:波芬17岁曾经爱过一位与自己年龄和地位相称的男人,但家庭的衰败和灾难使波芬失去了爱情,波芬发誓从此对任何一个男人都不忠诚,波芬结婚不是为了爱情,而是为了需要的选择。

由此可见《生活的战争》是权势和金钱与纯洁感情和道德的战争,胜利者是前者而不是后者。在《生活的战争》中金钱可以买来一切,甚至荣誉和真正的爱情,金钱和财富的变化不只是身份与阶级地位的变化,金钱和财富的变化还会剥夺人们原本的纯真与快乐。

《生活的战争》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几个不合理现象,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人们的伪善。此外,这部小说还表现了对被压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尖锐批判,是当时泰国文坛的一枝独秀,可以说《生活的战争》给泰国小说的创作开拓了崭新的道路。

2.多迈索(Dork-mai-Sot)

多迈索(蒙銮卜帕·宁曼赫明Mom-Luang-Bup-pha-Nim-man-he-min)是泰国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第一位贵族女作家,曾经在宫中生活过九年。多迈索的创作对后来的女作家有较大的影响,大部分写的是贵族的生活、社会问题、封建包办婚姻、妇女问题、男尊女卑的压迫,如《她的敌人》(Sad-troo-khong-Jao-lorn)、《第一个错误》(Khuam-phid-Kruang-Rak)、《妮》(Nid)、《三个男人》(Sam-chai)、《銮纳勒班的胜利》(Chai-cha-na-khong-Luang-na-ri-ban)、《祸事》(U-bat-ti-hed)、《百里挑一》(Ning-nai-Roi)、《贵族》(Phu-Dee)、《旧罪》(Gam-Gao)等,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

从内容上看,多迈索的早期作品都是罗曼蒂克式的爱情故事,后来1932年泰国发生军事政变,从绝对的君主统治的政治体制转变到君主立宪的民主政治体制。这次政变对贵族知识分子的生活影响特别大,多迈索的贵族身份被取消,被视为平民。这件事使多迈索的晚期小说大部分都变成现实主义小说,流露出没落贵族的思想情绪。

《她的敌人》是多迈索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内容概要:巴颂(Pra-song)和玛尤丽(Ma-yu-ree)青梅竹马一起长大,双方的父母都是很要好的朋友,就给巴颂和玛尤丽订了婚。后来因为搬家和上学的原因,巴颂和玛尤丽就分手了。玛尤丽在法国学校毕业后再去美国留学,他很聪明,很漂亮,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玛尤丽回到泰国后,很讨厌传统包办婚姻,很想拒绝这一婚姻。因为当时女人勇敢拒绝婚姻是很少见的事儿,所以巴颂很想认识玛尤丽。巴颂要靠自己的努力和真心赢得玛尤丽的爱情。这时候正好玛尤丽父亲的公司缺了一个男秘书,于是巴颂心生一计,隐姓埋名,到玛尤丽父亲的公司工作。当时玛尤丽的男朋友得知巴颂喜欢玛尤丽,并且正在追求玛尤丽,于是想真正得到玛尤丽,意欲强奸玛尤丽,幸亏巴颂救了玛尤丽。这件事让玛尤丽对巴颂另眼相看,产生好感,并越来越喜欢巴颂,后来玛尤丽的未婚夫登门要求成亲,事实真相大白,没想到,原来这个男秘书正是玛尤丽小时候定亲的巴颂,可以说巴颂终于靠自己的努力和真心得到玛尤丽的心。

《她的敌人》反映出新时代单身男女很讨厌传统包办婚姻,可见玛尤丽和巴颂拒绝包办婚姻,大胆追求婚姻自主,玛尤丽唱出了女人对新婚姻的向往。作者显然要把旧观念的包办婚姻融入当今社会的新观念。其实传统包办婚姻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不管是自由恋爱的婚姻制度也好,包办婚姻制度也好,都各有好处和坏处,结婚前需要考虑清楚。另外,《她的敌人》情节发展的转折点其实在男主角(巴颂)身上,巴颂好奇心比较强,很想知道敢拒绝包办婚姻的女人到底是谁,如果巴颂不想认识玛尤丽,那么《她的敌人》就可以轻易结束了,这样才能让读者津津有味地把《她的敌人》读下去,并且从中有所感悟。一个值得注意的论点是多迈索笔下的男主角和女主角都是当时最酷的形象——出身高贵又富有、美貌、潇洒、聪明还乖巧,从小受到西方先进思想教育,能做实业家,这些形象都是封建和资本主义的奇妙结合。

1932年泰国发生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导致泰国人的思想变化:钱比高贵的出身更顶用。多迈索的贵族身份被剥夺,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平民,社会的变化使她的晚期小说从罗曼蒂克小说变成了现实主义小说,反映了泰国旧式贵族的腐朽,如《贵族》。

《贵族》让读者体会到社会变迁中的贵族,贵族的腐朽,内容概要:披耶欧姆拉腊插素披插(Phra-ya-A-morn-rat-Ra-cha-su-pi-cha)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主人,是一个很穷的没落贵族,死后他的女儿威莫(Wi-mol)继续当这个家庭的主人。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为省钱给在国外留学的哥哥交高额学费送哥哥上名校,把原住的大豪宅租给了披耶蓬拉瓦(Phra-ya-Pol-la-wat)。在威莫危难之际,披耶蓬拉瓦伸手帮助威莫的家庭。披耶蓬拉瓦本人的出发点是“一心想做好事,没有别的目的,并且坚持到底,不管人家是否看见”。虽然威莫是很穷的没落贵族,但是威莫从来不灰心丧气,不气馁,她认为:穷有两种,一种是穷得无志气,另一种是穷得像贵人。穷得无志气,是人穷志也短,穷得不想去奋斗、想办法,只是嫉妒别人,整天叫穷;穷得像贵人,只是人穷,志不短,他们无论怎样也不巴结别人而求一点好处。

从《贵族》可以看出作者要让读者知道真正的贵族必须有贵族的气质和风骨,就是在艰难困苦中顽强奋斗,卧薪尝胆,自强不息,勤奋严谨,自树树人。即使是贵族,也应该有相应的人品,这才能算是堂堂正正的贵族。另外,威莫的家庭除了经济问题以外还有内部存在的问题,如妻妾的争斗和争宠。这也许是贵族大家庭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也是一个即将没落的家庭生活的现实。

封建社会中传统女性的性格,结婚后为了当贤妻良母,就要逆来顺受,服从别人的命令,无论什么情况下,即使再差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但是人的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改变,多迈索笔下也有了不喜欢传统观念和道德规范的女人。她很有信心,既勇敢又果断还很聪明,能够独立思考,她从小接受西方文化教育,尤其是西方重点大学。《三个男人》中的帕查丽(Pat-cha-ree)就是这样的性格:善于与人交流和沟通,敢想敢说敢做,对当时泰国的政治经济局面很了解。她的穿着打扮很特别,让人着迷,就凭这一点,封建社会的女人肯定无法达到帕查丽的程度。此外,帕查丽可以主动选择爱情,很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敢开口对自己喜欢的男人表白。从她的观点中可以看出新时代西方文化思潮对帕查丽思想的影响非常大。

泰国封建社会的世袭职业是做官,可是在《三个男人》中作者把贸易经商作为主人公最向往的职业,并说这种职业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贵族为了生存也要改变自己固执的想法。以前贵族与平民交往是屈尊降贵,但帕查丽很愿意跟生意人做朋友,不在乎对方的贫富和身份地位高低,看中的是人品、气质、理想、个人素质和文化修养。

多迈索笔下的善良、自我牺牲的贵族形象出现在《百里挑一》中,如威猜(Wi-chai)。因为家庭困难,父亲被冤枉,这使威猜要承担家庭的重任,最终通过刻苦努力学习,不怕吃苦,终于当上法官(泰语叫帕阿塔卡迪;Pra-at-tha-ka-dee)。为了弟弟的幸福,为了让母亲安心,威猜愿意把自己的女朋友让给弟弟,后来还帮他们举办婚礼。威猜的所作所为感动了阿农(A-nong),阿农主动向威猜表白爱情。威猜拥有善良的心,从这个角度来说,作者把善良道德与佛教内容相对应,作者这样描写:“就像一尊佛,谁在他们身上撕金他都情愿,人家都想在他身上得到点什么,而不想给他任何东西。”

由此可见,多迈索笔下的贵族形象多种多样,变化多端,不管是好贵族、坏贵族、成功的贵族、失败的贵族、幸福的贵族、吃苦的贵族都在多迈索的作品里。

参考文献:

[1]巴空·查冷基达甘.泰国文学批评原理[M].曼谷:法政大学出版社,2008.

[2]参南·腊赫拍.泰语研究[M].曼谷:朱拉隆功大学出版社,2010.

[3]戴维·K.怀亚特,著.郭继光,译.泰国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

[4]栾文华.泰国现代文学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5]润日泰·萨查番(Ruenruthai Sujjapun).泰国当代文学[M].曼谷:兰甘亨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现实主义小说
“建设性”法律现实主义——对卢埃林法律现实主义的另一种解读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新法律现实主义
明代围棋与小说
新现实主义与中国
新现实主义巨匠
什么是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