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类推机制在新词语产生过程中的体现

2016-05-14 10:40叶文李
文教资料 2016年5期
关键词:词汇教学

叶文李

摘 要: 新词语作为社会发展的风向标,常常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社会上出现的新事物和新概念。类推作为新词语产生的方式之一,近来越发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本文从类推造词的特征、产生原因及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意义等方面对类推机制进行论述。

关键词: 汉语新词 类推机制 词汇教学

人类社会总是在不停地发展之中,语言随之经历不断的变化。词汇相比语音、语法有更强的灵活性,更能反映出这一变化。“根据斯大林关于语言发展的理论,语言各个构成部分发展的速度是不平衡的。语言的词汇变化得最快,它是处在差不多不断改变的状态中”①。每当有新事物、新概念产生,词汇总能以最快的速度“捕捉”到相关信息,并迅速创造出相应新词语。类推是新词语产生的方式之一,也称“类比”,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曾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用了大量篇幅描写类比造词现象,并将其阐释为“类比形式就是以一个或几个其他形式为模型,按照一定的规则构成的形式”②。他的观点后来被新语法学派采纳并得到研究发展,随后我国的语言学家开始进行相关研究取得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成果。

社会发展变化促使新词语产生,但语言自身的渐变性又不允许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全新的词语,类推便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方式。正如索绪尔所说:“类比是革新与保守的原则。”③这句话准确地向我们阐明了类推这一造词方式最终能获得人类语言机制认可的原因。

一、类推造词的特征

类推造词指“依据一个既有合成词的结构方式,在保留其中一个语素的前提下,以同属类义范畴的语素替换其他语素,从而产生不同新词的造词方式”④。我们暂且将类推所要依据的词称为原型词,将由类推作用产生的新词称为类推词。比如:文坛——足坛、乐坛;酒吧——书吧、水吧;其中“——”前的是原型词,“——”后的是类推词。

类推词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与原型词之间的趋同性,这一特点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新旧词所反映的新旧事物或概念之间的相似点。上文对类推造词的定义恰好反映了类推的三个主要特征,下面结合近些年出现的一些新词语依次对其进行阐释。

(一)“依据一个既有合成词的结构方式”——原型词与类推词的结构方式相同

词的结构方式称为构词法,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称为合成词。合成词有复合式、附加式和重叠式三种。通过类推创造出的新词都是复合式或附加式合成词,一般没有重叠式的。

1.类推作用与复合式合成词

复合式合成词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里的主力,有联合、偏正、动宾、主谓、补充五种形式,其中动宾式和偏正式是最能产的类推造词形式。主谓、联合、补充型复合词的语素在语义上有密切联系,很难被其他语素在保持原意的条件下置换。如“提高”没有办法类推出“提低”、“提大”,“书本”也没办法类推出“车本”、“房本”。

当类推作用于动宾型复合词时,动词往往不变,而宾语随着造词的需要类推改变,造出与原型词属于同一动词支配范畴的新词语。如近些年,随着股市、房市等事物的火热发展,“炒”这一动词由最初的针对食物的动词而扩展成为能够搭配众多事物的动词,如“炒股”、“炒房”、“炒作”等,炒的本义是“烹调方法;把食物放在锅里加热并随时翻动使熟”,后来据其“随时翻动使其加热”之义,经过语义联想,产生了“故意地、翻来覆去地不断扩大某人、某事的影响,使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并不断升温,以从中牟利”义⑤,用在房地产和股票等事物上。

偏正式复合词中,类推作用在定中型词语上表现很明显,如“酒吧”、“书吧”、“水吧”等。在这些新词语中,中心语素一般不发生改变,而起修饰作用的语素会随着要表达的事物发生变化。如由外来词“bar”音译的“吧”最初只是指“酒吧”,后来人们就用“吧”表示某种相同人物或事物的聚集场所的意义,类推造出了偏正式的“书吧”、“水吧”、“贴吧”等新词语。

2.类推作用与附加式合成词

附加式复合词指由词根加词缀构成的合成词。旧词缀诸如“子”、“头”、“儿”等大多都只与单音节词根构成双音节词,构词能力一般较弱;新词缀相比旧词缀更具开放性,适用范围更宽广。“它们可以继续与单音节词根构成新词,也可以与双音节甚至多音节的词根构成新词。而且新词缀在构词中的倾向是更多地与复合词根构成多音节派生词。我们可将这种构词特征叫做二次构词”⑥。例如:

软:软科学、软着陆、软实力……

户:关系户、拆迁户、钉子户……

被:被就业、被辞职、被自愿……

除以上列举的词缀外,还有如“高”、“自”、“半”等前缀,“式”、“热”、“型”等后缀,都能通过类推机制造出大批新词语。不论是复合词,还是附加词,当比较类推词与原型词时,都可以看到类推机制发挥作用的痕迹。

(二)“在保留其中一个语素的前提下”——原型词和类推词有一个相同语素

原型词与类推词拥有同一个构词语素,并且大多数情况下,这个语素出现在相同的位置。

用字母进行阐释的话,若原型词为AB式,比如上文所说的“酒吧”,那类推出的新词都带有“吧”这一语素且都为“B”语素,比如“水吧”、“书吧”、“网吧”等,它们可以被看做“AnB”形式,这个“An”在语义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有无数个可能,但“B”这个语素是不改变的。类推作用的这一特征使得现代汉语词汇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即词族现象,即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一群词的聚合现象。

比如按照“空嫂”的结构模式在近几年创造了“军嫂”、“警嫂”等新词,形成了一个词族。还可以通过一些新出现的流行语观察词族现象,比如“效应”词族有“经济效应”、“明星效应”、“轰动效应”等词语,“热点”词族有“热点话题”、“热点人物”、“热点事件”、“热点题材”等词语。

(三)“以同属类义范畴的语素替换其他语素”——原型词与类推词同属一个语义场

从上文所说的“词族”现象可以看出,类推词中的新语素与原型词中的旧语素是属于同一个语义场的。类推词与原型词所具有的共同语素表示它们在语义范畴上的一致性,不同语素则表示其在语义上的区别。这实际上是事物的共性与区别性在词语中的反映。类推词与原型词之间主要有两种语义关系。

1.语义相关,即利用事物间的相似相关性类推出新词,类推词与原型词在语义上彼此关联,如“导游→导购、导医、导厕、导视、导车、导储”,“导”都表示引导之义,只是“导”的目的不同。这些词构成了一个类义义场。

2.语义相反,即利用事物之间的相反性类推出新词,类推新词语与原型词在语义上彼此相反。如“外宾—内宾”“涉内—涉外”,这类词在语义上非此即彼,没有中间状态;还有一类如“冷门—热门”“售前—售后”,这类词存在一个中间状态,不是非此即彼。不论有无中间状态,这类词构成的都是反义义场。

二、类推造词机制产生的原因

类推造词机制在造词理据上具有有理性和可论证性,在词义表现上淡化了新词的陌生性,而使其有了可理解性,人们一看即懂,一听即知,这是类推造词机制能够被语言社会采纳的原因。具体说来,可以从心理因素和语言因素这两个方面进行认识。

(一)心理因素

类推的心理基础是联想,主要涉及对比联想和类似联想,前者指由某一刺激而想起与该刺激完全相反的事物,所以就产生了上文所说的与原型词语义相反的类推词;后者指由某一刺激而想起与该刺激有相似特征的事物,所以就产生了与原型词语义相似的类推词。当需要创造新词去指称甲事物时,人们可以通过联想根据甲事物与乙事物的联系,仿照指称乙事物的词语而创造一个新词去指称甲事物。此外,类推体现了人类去繁就简的认知倾向。人们面对不断出现的新事物和新概念,如果创造出一个个完全陌生的语言符号来表达,则无疑会增加认知难度。而运用类推造词则淡化了新词的陌生性,人们可以在原型词的基础上理解新词语,接受新事物。

(二)语言因素

语言中现存的材料和形式是类推的物质基础。“在任何创造之前都应该对语言的宝库中所储存的材料作一番不自觉的比较,在这宝库中,各个能产的形式是按照它们的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排列好了的”(索绪尔,1980)。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新事物快速且大量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如果我们不考虑使用原型词,而孤立地创造新单词,则将会是一个耗时耗力的工程,且有可能得不到人们的认可。使用类推造词法就能避免此弊端,既能较快速地满足人们对新词的需求,又在语言系统的框架之内,可以说类推机制很好地体现了语言系统的经济性原则。

三、类推机制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意义

词汇是语言三要素之一,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相对于历史时期来说,现阶段的新词语经历成倍的增长,其中类推词占据很大一部分,类推机制的掌握无疑对对外汉语新词教学有重要意义。

随着“字本位”思想的提出和确立,语素教学法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领域逐渐得到认可和采用。“法国汉学家白乐桑则明确提出‘循汉语本来面目进行教学的‘字本位教学法”⑦。

在现代汉语新词语中,类推词数量多,分布广,而且具有鲜明的结构特色。正如上文分析的,类推词通常是以一个单音节语素或双音节语素作为构词要素,而且该语素往往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如:“——吧、——族、——门”等,这些构词要素再与其他相关单音节语素或多音节的语素组合构成一个新的复合词。

在类推式新词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类推机制与语素教学法相结合。教学时将类推词进行拆分,以构词语素为依托,进行类推比较,进而形成词族概念。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单个新词的词形词义词性,更能使其在短时间内掌握和某一新词处于同一词族的一类词语。

除了教师教学外,类推机制的掌握对外国学生自主学习新词语也有很大帮助。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教给学生汉语知识,更是教给他们自主学习汉语的方法。学生如果能认识并掌握类推机制,并正确理解构词语素的特征和含义,就能进一步用这类构词语素自主学习与其相关的同族新词语,化难为易。

类推造词创造了大量可靠实用的新词语,也是进一步了解语言系统内部规则的有力工具。可以肯定类推作为一种有效的造词机制将会长久地存在于语言社会中。

注释:

①王力.汉语史稿[M].中华书局,1980:5.

②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商务印书馆,2003:226.

③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商务印书馆,2003:227.

④高燕.谈类推造词法[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7):25.

⑤盛银花,陈琼辉.新词语产生的内部机制和外部原因[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6(8):65.

⑥孙艳.试论类推机制在汉语新词语构造中的作用[J].西北师大学报,1998(3):86.

⑦肖贤彬.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语素法”的几个问题.汉语学习,2002(6).

参考文献:

[1]王力.汉语史稿[M].中华书局,1980.

[2]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商务印书馆,2003.

[3]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叶蜚声,徐通锵,著.王洪君,李娟,修订.语言学纲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

[5]高燕.谈类推造词法[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7).

[6]盛银花,陈琼辉.新词语产生的内部机制和外部原因[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6(8).

[7]孙艳.试论类推机制在汉语新词语构造中的作用[J].西北师大学报,1998(3).

[8]张焱.浅析新词语创造中的类推机制[J].语言理论研究,2009(8).

[9]郭楚江,周健.类推造词法对词义的影响[J].广西社会科学,2005(6).

[10]肖贤彬.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语素法”的几个问题[J].汉语学习,2002.

猜你喜欢
词汇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小学低年级词汇教学
初中八年级英语教学实践研究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微课”教学模式探究
基于新课程研究的高中英语课程词汇教学模式应用
基于感知学习风格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小英语词汇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法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