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经验与理论

2016-05-14 12:30周旋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经验理论

周旋

摘要 近年来,为适应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对于培养具备基本科研能力的研究生教育而言,探究经验与理论的关系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经验与理论的概念、关系以及现实研究中存在的失误进行分析,旨在能使读者更透彻的了解经验与理论。

【关键词】经验;理论;动态模式;搁置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社会各方面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为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实施了高校扩招政策。与此同时,以培养具备基本科研能力的学生为目标的研究生教育,招生规模相应增加。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普及,不可避免的导致教学质量和生源质量下降等问题的产生。鉴于经验与理论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学生对此问题理解的深度有待提高,使之成为今后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

1 经验与理论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般而言,经验指的是人们基于亲身经历所形成的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与技能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其适用范围就是与人们经历大致相同的时空条件。人们在不同时空条件下产生不同的经验,如果不顾条件的变化套用原有经验,就会让经验越界犯经验主义错误。理论则能够跨越不同的时空条件,具有普遍的涵盖性和解释力;因为理论不只是各种经验的概括,它还要经过逻辑的分析与论证,揭示事物本质之间的联系,成为具有内在严密性和系统性的学说。所以,当人们为了从根本上说明某种有实际效果的经验时,往往还要给予理论上的研究,以便内在地、深层次地说明其所以然的理由,这就是所谓寻找理论依据。有了理论的支持,人们实践起来才会感到心安理得。

理论是一个所要解释的现象背后的各种变量的因果关系的一个简单逻辑体系。理论是用来解释现象的,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并不是现象本身。所谓解释现象,指的是理论所揭示的“因”,经过怎样的机制,产生了“果”,这个“果”就是我们所观察到的现象。理论虽是用来解释现象的一套简单逻辑体系,但并不是任何理论都是真理本身,而且对于一个现象,经常会有好几个似乎都可以解释这个现象但可能互相矛盾的理论存在。所以,在了解我们的社会存在的问题和现象时,我们必须知道怎样对待现有的理论,知道如何取舍,才不会成为现有理论的奴隶。

2 经验与理论的动态逻辑关系

经验与理论既存在相互统一的契合性关系又存在差异性的错位关系。在存在的两种动态关系过程中,一种可以是由“经验——理论”的模式,另一种可以由“理论——经验——理论”的理想模式。

2.1 “经验——理论”的动态关系模式

经验作为自然存在、无人为干预的事物,要想通过对经验的研究达到获取理论的目的需要一系列复杂的逻辑思维过程。这一过程需要视角、因果关系、理论因子、系统的关联才能获得理论。面对自然存在并无人为干预的众多经验时,需要采用某种特定视角去看待经验。视角的选择与确定需要遵循主客体分离的原则进行,当确定一种观察经验的视角时,需要对现实中存在的与研究主题相关的众多经验进行归纳分析,以便找出各种经验在相同视角下存在的共性特征。对这些共性特征进行归因处理,找出共性特征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是整个动态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找到因果关系就可以进一步得到理论的理论因子,将众多理论因子进行系统化的逻辑分析就能最终获得理论,就从动态的关系中发现了静态的关系。

2.2 “理论——经验——理论”的动态关系模式

从理论到经验,再由经验到理论的这一动态过程中,需要经过理论、经验、异象、修正再到经验的过程。前人已经总结归纳出理论后,随着时间的发展我们需要对其进行验证,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理论直接带入现实经验中接受实践检验。在接受经验检验的过程中,如果理论与经验对应的经验域相互契合那此理论就是真理。相反,如果有异象的存在,就需要对经验进行进一步的修正,之后再转化为新的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之一,然而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其中就有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成立之初作为一种社会主义模式的思想理论被提出,之后通过建立巴黎公社政权实践的检验,马克思等社会主义者吸取巴黎公社失败的经验教训,对其加以改造创新最终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第一次对无产阶级思想体系作了系统表述,指导了全世界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运动。

3 经验与理论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3.1 对理论的盲目崇拜与迷信导致教育理论研究的虚假繁荣

在学术创作中,吸收前人优秀成果站在前人肩膀上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这并不是盲目崇拜与迷信理论的理由。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以理论为骨架,但是经验也是不可或缺的,需要拿经验对骨架进行填充只有如此才能获得知识增量做到真正的科学研究。现实中,我们总是被各种专家的理论所影响。面对权威和专家,我们会受他们言论的影响。这种教条主义极大的制约和影响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因为如果学术界的人们只跟着已有理论亦步亦趋,结果必然使自己丧失独立思考的精神和自由创造的能力,丧失文化上、理论上的自觉性和自信心。理论研究是生气勃勃的创造性劳动,无条件沿袭和套用已有成果这种所谓的“学术研究”,只能起到鹦鹉学舌和留声机的作用,这同理论创新的要求正好是背道而驰的。大批学者遵循以往理论成果进行研究,为自己的研究成果刻意去寻找已有理论的依据从而造成研究成果的虚假繁荣。

3.2 对理论进行“搁置研究”

“搁置研究”理论也称“悬置理论”,指研究者直接面对教育现象,完全搁置彻底不相信理论。搁置研究优点在于可以提供全新的、更好的眼光和视角去观察世界,让研究者突破思维局限达到理论创新的目的。但它的弊端更为突出,搁置研究理论使研究者认识教育现象工具性的东西直接放弃,研究的绩效大打折扣。与此同时,对理论完全做到“搁置研究”也是不现实的。每个研究者都接受了系统化的知识训练,已有理论的影响总是潜移默化的存在。研究者会不自觉地受到错误的理论支配,因此得到荒谬的结论。

参考文献

[1]张曙光.中国:问题、经验与理论[J].学术研究(哲学版),2009(01):45-54.

[2]林毅夫.论经济学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4).

[3]谢毅.从迷信西方思想理论的教条主义束缚中解放出来[J].红旗文稿2012(14):4-6.

猜你喜欢
经验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小经验试试看
理论宣讲如何答疑解惑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