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职业基本素养培育工作网络评价系统建构

2016-05-14 00:35杨慰萱张水新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评价指标

杨慰萱 张水新

摘要 高职院校如何培养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能力与水平是关键。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通过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作的理念创新和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的建构,探索出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作发展性评价的有效机制,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效能。

【关键词】职业素养培育;评价指标;网络评价系统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践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人才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作出的重要批示。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至2020年,我国高素质、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将由2008年的24. 4%上升到28% (目前经济发达国家的比例已达到40%)。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多的企业、用人单位不仅重视毕业生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更看重毕业生是否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如何培育具有职业基本素养的,拥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广大高校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需要深思的问题。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在育人过程中制定严谨、规范的学生职业基本素养培育工作量化评价指标,并以评价指标为基础构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作网络评价系统,对学生基本素养培育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即时反馈。

1 构建职业基本素养培育工作评价系统的重要性

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外教育永恒的主题。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学生职业基本素养培育工作”的研究和实践无疑也应该围绕“如何激励和促进人的发展”而展开。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作评价系统,是对职业基本素养培育工作的检测、监控与反馈。其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可以有效的促进学院和辅导员改进工作作风、创新工作办法,使职业基本素养的培育工作不断优化、完善,促进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的培育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对学校和学生工作队伍而言而言,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作评价系统能帮助学校和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人员更全面、更及时的掌握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工作的状况和水平,可以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计划和要求,促使学生工作的方法与内容不断改进、优化,达到良性循环发展。

2 制定学生素养培育工作测评指标体系

学生素养培育工作评价标准是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作评价系统的构建基础,评价标准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评价系统的效度与信度。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以培育具有“厚德尚能、崇实敬业”职业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为导向,借鉴国内外已有学生工作评价标准建构的实践经验,经过对学院、教师、学生进行广泛调研、科学论证,建构了测评指标体系,即《学生素养培育工作评价标准》、《辅导员工作“十个一”》这两项针对学院和辅导员工作的评价标准。

为使学生素养培育工作测评指标体系更为科学、严谨,在评价指标的设计的过程中,该校着力解决以下几对基本矛盾和问题:

2.1 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关系

在设计高职学生素养培育工作的评价标准体系时,必须考虑如何将客观性评价指标和主观性评价指标的有效结合。从评价指标设计,到评价手段和方法的选择,都坚持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原则,努力做到将评价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相结合,包括整个评判与解释结果的过程,以保证评价的科学性。

2.2 定性与定量的关系

科学的评价量化指标才具有可测量性,才有评价的信度和效度,但如果纯粹用定量形式去评价学生素养培育工作,对某些情感、意志、价值观层面的指标很难使评价深入和全面,必须要有适当的定性评价指标。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坚持可测性、可行性及“硬”“软”指标相结合原则,才能正确处理好评价标准体系的定量与定性关系。

2.3 整体性与独立性的关系

在学生素养培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过程中,应正确运用系统思维,将学生职业素养分解为若干层次,每个层次又分为若干独立的组成要素。该校坚持全面综合性与可比性相结合原则,保证同层次各指标之间的彼此相互独立,进而依据每一个独立要素和结构层次所起作用与功能,形成整体性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保证高职学生素养培育工作的评价及标准建构的整体性、联系性、结构层次性和可比性。

2.4 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的关系

目前职业学校的学生评价主要评价标准一般是以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考试考核成绩为主,忽视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考量,对学生从业后的可持续发展考虑较少,本质上属于静态评价的范畴。而事实上,有效的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更为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动态变化指标,职业素养的发展水平和趋势,以激励学生潜能的未来发展。该校在制定学生素养培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时,坚持发展性评价导向与职业化目标相一致原则,将学生的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上升的空间等动态因素,融入评价指标体系,使评价更具发展性和前瞻性。

3 构建学生素养培育工作的网络评价系统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在学生素养培育工作评价标准体系的基础上,综合评价原则、评定方法等,开发出“基于WEB高职学生素养培育工作综合评价系统”这一网络评价系统,构建了学生素养培育工作评价系统理论模型(图1)。借助这一网络平台,通过院系自评、辅导员自评、学生测评和反馈系统,该校对各学院和辅导员的学生职业基本素养培育工作进行量化评分,实现高职学生素养培育工作评价的信息化、简约化与规范化。

学生素养培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建设开发起到了监督和评估各院系、各辅导员的学生素养培育工作,促进各院系和辅导员素养培育工作的提高和完善,从而推进大学生职业基本素养能力提升的作用。学生素养培育工作评价体系组织各学院管理人员、教师、辅导员和在校学生,通过项目开发的网络平台分别对学院与辅导员的工作状态与工作成效进行评价打分。借助于计算机服务器平台,对统计数据进行实时评分、定级,快速、准确、高效地对评测对象给出相应评价。从而以信息化的手段,为学生素养培育工作提供准确、及时、直观的统计数据。其诊断与导向作用不断激励学院和辅导员改进工作作风、创新工作办法,使职业基本素养的培育工作不断优化、完善。

4 学生素养培育工作的网络评价系统的思考与优化

学生素养培育工作的网络评价系统在实践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探索出与其评价理念与思想相符合的学生素养培育工作的评价支撑系统,不断优化和改进这一系统。

4.1 更新学生素养培育工作评价观念

开展发展性学生素养培育工作的评价,并且要取得成效,必须从转变评价观念做起。评价者、评价对象以及所有参与评价人员,都要在评价观上有根本性转变。要破除传统的评价观,树立发展性评价观,明确发展性评价观所倡导的基本评价理念的科学性和优越性。

4.2 构建发展性学生素养培育工作评价的有效机制

任何评价都需要评价组织和运行机制,需要关注评价组织体系的建立、健全和协调运作。具体讲,主要包括建立由多方专家代表组成的评价组织操作系统,以帮助评价对象更好、更快地发展;建立评价信息收集系统,根据评价方案所提供的收集信息的记录方法和要求,随时收集、汇总信息,以便对评价对象的学生素养培育工作作出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建立评价诊断、咨询系统,及时、经常地了解被评价对象存在的问题及症结,掌握评价对象潜在的发展生长点,以更好地促进评价对象的学生素养培育工作的效能。

4.3 构建内外部的评价保障系统

要协调好评价人员及对象的关系,确保评价方案实施的时间、空间及经费等条件,以利于评价方案的顺利实施。要探索切实有效的发展性学生素养培育工作评价方法与策略。学生素养培育工作评价是一个系统而周密的工作过程,而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1]吴晶,刘亦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N].光明日报,2014-06-24,01.

猜你喜欢
评价指标
智能电网风险评价研究
陕南生态移民生产生活水平评价及后期扶持
编程类课程实践教学考核方案研究
我国上市银行成长评价研究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理论与实证分析
中国药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资源型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