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下媒体环境变革

2016-05-14 01:03梁丽哲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机遇挑战大数据

梁丽哲

摘要 大数据深深影响了各行各业,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下降,纸媒遭遇寒冬,广播电视也受到史无前例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数据新闻带来的全新的模式以及全新体验。同时,大数据也是一把双刃剑,数据新闻下媒介环境变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关键词】大数据;媒体环境;机遇;挑战

2012年被称为“数据元年”,海量数据由此伴生的数据技术,深深影响了各行各业的进程。北京大学新传学院副教授胡泳指出“互联网时代,改造社会的主导力量不再是资源、生产资料和科层化组织,而是信息的生产和传播及其塑造的组织形态。”大数据的到来,催生了新闻媒介的革命,产生了数据新闻。数据新闻也称做数据驱动新闻,这是一种由大数据技术所催生的全新的报道方式。通过对海量的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最后将这些信息以可视化方式呈献给用户。

1 大数据背景下传统媒体影响力下降

习近平总书记访美时,腾讯公司老总马化腾说:“有人评论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你坐在我身边,我却在看手机……以后最好用脑电波社交媒体,省眼睛,这被解释为视传统媒体为无物。”传统媒体新闻传播方式已经走进了死胡同。青年记者》前不久对1368名都市报采编人员进行了一项调查,“现在媒体很好,没有计划离开”的仅占15.3%,而希望跳槽从甚至已经做好离开媒体行业打算的的占比高达70.17%。什么力量在摧毁既有的传媒帝国,接下来我们将具体分析大数据对传统媒体纸媒以及电视媒体的影响。

1.1 纸媒遭遇寒冬

如今在火车、地铁上,公交车上,到处都可使用见手机上网观看新闻的人,而鲜见看报纸、杂志的乘客。《新闻晚报》,《好运Money》、《钱经》等报纸先后停刊,纸媒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1.2 广播电视受到史无前例的冲击

大数据背景下的新型媒体对广播电视的冲击也是史无前例的,尤其是对于许多年轻受众来说,广播电视的吸引力越来越小,传统收听、收视份额正遭受着分化。而收听、收视份额的分化直接造成收视率的降低,进而影响广告效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 院发布的《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5)》显示:2014年网络广告收入规模超过1500亿元,首次高于电视广告。

2 数据新闻带来的全新模式

2.1 数据新闻的全新模式

2.1.1 数据成为新闻主角

2000年,数字化的贮存信息只占全球数量的四分之一,而到2007年,只有7%的信息存储是以报纸、书籍等传统的媒介形式,其余全部是数字信。如今智能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种类繁多的app全面覆盖了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央视抓住这个契机,结合百度公司的LBS定位大数据制作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据说春运”特别节目。由此让春运的报道从以前的平面、苍白一点点丰腴起来,立体起来,并且跳出了“局部”为视角的困局,第一次全面、宏观的呈现出春运的全貌。

2.1.2 挖掘新话题

运用大数据下"据说春节"这一老问题,也由里到外翻了新,通过与百度合作,以全新视角为用户解读了年货、春运等备受关注的网络热词。从数据中得到的信息,也给春节増添了许多新的内容。比如“给丈母娘送什么礼物”、“回娘家”、“恐婚族”这些蕴涵于大话题中的小话题,捜索频率高居榜首。这样的结果很多人大都没有想到,同时这样的信息在往年的春节道中也不会出现。由于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新闻能够从大量数据中捕捉新的话题,使春节并不局限于某个人,而是扩展到全国人民,也使关于春节的新闻报道的内容得以深化。

2.1.3 推行个性化定制

大数据时代人们上网都会留下“足迹”,这些信息都会转化成数字数据,如果很长一段时间内跟踪用浏览的轨迹,很容易分析出用户的喜好,从而精确推送其符合口味的信息,实现“长尾营销”如淘宝、亚马逊,跳出的“猜你喜欢”就是根据用户曾经搜索过的东西进行推送。

2.2 数据新闻的全新体验

2.2.1 改变了传统的新闻表达形式——进入读图时代

在这个时尚、轻阅读的年代,人们对大段文字己不感兴趣,人民更倾向于花更短的时间,用更轻松的方式获取信息。数据新闻就改变了以往以文字文中心的叙述方式,呈现出全新的特征,其采用视图结合的趋势分析与解读,更加精确的讲述新闻信息,便于受众的理解和记忆。生态鲜活的动态图表,归纳好的信息直观的展示给用户,一改以往干干巴巴、不会动的数据图表,他们好像被赋予了生命,用动态的图表给大家讲故事。不再将信息硬塞给用户,而是注重用户的互动,用户通过点击图表上的某些按钮就可以亲身参与其中,获得自己需要或者感兴趣的东西。

2.2.2 加强了新闻的传播与交互

传统新闻传播是一种线性呈现,信息流动的态势是单向的,新闻生产过程基本是封闭的,受众不能参与。而大数据时代,新闻生产不光是新闻人能够参与,随着自媒体的兴起,受众也可以作为新闻人发布消息,甚至比主流媒体的时效性更强。新闻生产不再是单一封闭的过程了,而是与受众有着良好互动的过程。

3 数据新闻下媒介环境变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数据新闻媒体下,媒介环境变革面临的诸多问题,我们主要介绍以下几个方面:

3.1 面临的问题

3.1.1 数据难以提纯。

大数据时代,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 到2020年全世界产生的数据量将超过40 ZB (1ZB=2'70 Byte),在如此巨大的数据资源中进行数据提纯,变得非常困难。

3.1.2 数据存在欺骗性。

数据是新闻生产的基础,其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如果对信息的查证与筛选没有认真的对待,那么数据很可能就存在欺骗性。首先,收集的数据是否可行,能不能作为新闻报道的基础,很多情况下数据会被刻意的编造或伪造,如我们现在看电影、进餐厅,或者淘宝上买东西会看评论,但漫天的评论正有多少真实可信?第二,数据失真,主要表现在,作为数据新闻的主要来源是互联网,其资料主要来自于互联网网民,而不是全体大众。舍恩伯格的《大数据》中提到的“样本”=“所有”但事实上是吗,人民能够所有的数据吗,我想未必。更重要的但同样被忽略的,在非网民与网民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城乡差异等诸多因素均会对是否介入物联网产生影响。我国的网民主要年龄集中在10-39岁,网民中城镇化、青年化的趋向,这样的结构,这样得来的数据能代表全体性吗,显然不能。

3.1.3 缺乏人文关怀

数据时代,一切以数据为主,眼中只有数据。但是新闻行业是一个需要人文关怀的职业,除了客观地报道新闻,还需要对社会担负一定的责任,对社会状况进行关注,对弱势群体给予关怀,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维护既有的社会秩序。

3.1.4 数据的公开性问题。

我国,数据的获取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有些数据无法完全公开,数据存储和挖掘的技术达不到,大数据公司垄断数据等等。

3.2 措施

3.2.1 公开、开放数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政府是最大的信息釆集者,持有的数据与信息则是媒体进行数据新闻实践的重要资源。信息时代,政府必须向公众公开数据资源。信息时代,政府必须向公众公开数据资源。2010年英国正式发布政府数据网站Data.gov.uk, 这些政府数据的公幵,促进了公众对政府数据的再利用,数据幵放不仅可以让公众受益,而且可以让政府更加高效、民主. 中国政府在2007年就发布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许多部门陆续公开相关数据,如国家数据平台统计局、北京市政府数据资源网等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但是,我国做的还远远不够,建立开放型政府,迈向信息公开时代,任重道远。

3.2.2 警惕“数据中心主义”

数据新闻固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的新闻事件的新方式,但我们也应该对任何一种无限吹捧数据新闻报道的“数据中心主义”保持警惕。无论未来什么样报道方式成为新闻业的主流,都需要专门为一些人为因素,比如直觉、常识、经验开辟一席之地,避免数据和机器独霸天下。正如纳特?西尔弗(Nate Silver)认为,庞杂信息增长的速度一定比有价值的信息增长的速度快的多。因此噪音的比重会越来越高。具体推及数据新闻,可以看到随着信息的海量增长,在浩繁的信息中对进行新闻价值判断依旧需要依靠新闻直觉,因此数据新闻,需要给直觉留下空间。

此外,高校还应该开设数据新闻相关的课程,与媒体进行合作,让学生业余时间亲自参与媒体制作,提高业务水平,从而培养国家所需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泳.时间与网络:“去魅”到“追魅”的时代革命[EB/OL7]腾讯网, 2013-12-29https://llcul.qq.com/A/20140126/0139.htm.

[2]中美大佬聊了啥? 马化腾:别老玩微信刷朋友圈[J].国企业家,2015(09).

[3]张意轩,于洋.大数据时代的媒体[N].人民日报,2013(01)17.

猜你喜欢
机遇挑战大数据
RCEP与房地产机遇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