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问题刍议

2016-05-14 03:09谢琴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问题

谢琴

摘 要 现阶段,在教学实践取得突出成就的同时,不同的教学理念在具体应用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以生活化教学为例,其应用过程中,明显具有“伪生活化”表现,难以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甚至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低下的严重后果。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解决措施,以期共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生活化;问题;对策

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学实践的必然要求,通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氛围,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但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伪生活化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一问题不仅出现在小学数学课堂,对于其他学段、其他课程的教学,伪生活化问题也比较常见,如果对其发展听之任之,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迫切需要相应的对策,以解决伪生活化的问题,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1 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问题

1.1 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

在生活化教学策略下,教师应该将课本知识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这对于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在实践中,往往存在对生活化策略理解不到位,教学案例选择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况。具体表现为:

(1)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事例进行照搬照抄,忽略了儿童的客观生活实际;

(2)超出小学生的认知范围。

以人教版为例,关于具体表现(1)的案例,三年级下册教材《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中,有这样的一个例题:豆腐店有10袋黄豆,50kg/袋,每1kg黄豆可以生产4kg豆腐,则豆腐店里的黄豆一共可以做多少豆腐?这一问题虽然来源于生活实际,但是,这对于广大城市儿童而言,根本没有见过豆腐店,这一事例十分抽象,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关于具体表现(2)的案例,六年级教师为了有效巩固《百分数》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巩固练习:小明的爸爸为小明存了10万元教育基金,存入银行储蓄存款,以3年为期,年利率为5.40%,到期后一并去除,忽略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则小明3年后能取出多少钱?这一问题属于成人化的案例,完全超出了学生目前的认知水平,对于生活化教学的效果也十分不利。

1.2 生活化案例使用过量

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迫于生活化教学的普及,为了生活化而生活化,将课堂知识的教学变为生活案例的罗列,对于数学教学的正常进行造成了不小的干扰。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中,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并学会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但是,让生活案例“喧宾夺主”,数学课堂也就偏离了原来的教育目标。

比如,小学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度引用生活实例:首先对当地2015年1月到12月的气温数据进行汇总,以柱状图的形式展现,并在此基础上对折线图的画法进行了演示,随后让学生自己画出这一统计图,在练习完成以后,让学生以其他城市气温年变化最为案例,进行绘制,并将当地冰箱销售年变化、国庆长假七天旅游景点的人流量折线图进行了绘制,并由教师修正,这样一节课下来,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花费在了绘制折线统计图方面,而忽略了知识的巩固。

1.3 课堂教学过程方面的问题

在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往往会选择教学情境设定为逛公园或者去郊游等,虽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尤其是教师的承诺并不能得到兑现时,学生的失落感油然而生,不利于学生的课堂学习。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的设问不合理,也是伪生活化问题的重要表现。

2 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科学使用生活化素材

为了有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首先应该注意对生活化素材的合理使用。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现代教材都引入了大量的生活化案例,供教师教学使用。这有效促进了生活化教学的发展,但是,这并不代表教师可以对教材照搬照抄。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应该将课堂教学与教学环境、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对教材中的素材进行自我加工和改造,密切联系生活,提升学生的兴趣。为此,教师在应用生活化教学案例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实际的生活经验和教学要求,恰当使用生活素材,让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2.2 合理创设生活化情境

在生活化教学策略下,教学活动必须围绕“学以致用”展开。一方面,让学生在自己所熟知的生活化场景中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要学会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这一目标创设教学情境。与此同时,课堂情境设置要深入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现对学生生活经验的素材挖掘,并以学生为主体,以他们能够理解的角度进行情境的开展,保证课堂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不同课堂情境的设置,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生活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教学手段和策略也不断完善,逐渐适应了现代素质教育的全新教育理念。生活化策略的实施,有效改善了课堂教学氛围,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在其应用过程中,“伪生活化”问题十分普遍,需要予以有效的治理措施进行改善,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对此所有帮助。

参考文献

[1]鲁静.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及其应对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2]刘伟.“生活化”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刍议[J].科教导刊(下旬),2015(09):128-129.

[3]曾春莲.刍议小学数学教学的“伪生活化”及对策[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18):82.

[4]肖萌.刍议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J].考试周刊,2014(26):83.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问题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