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权威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2016-05-14 03:09于晓漫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探讨权力

于晓漫

摘 要 在全面倡导民主的趋势下,一颗独树一帜的浪潮指向新权威主义的发展模式,它以历史的经验为依托,以全新的视角和曲线救国的方式引领改革方向,它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和指导作用,也是通向共产主义道路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权力;新权威;探讨

邓小平的承认他就是新权威主义的支持者。改革开放举措的可喜成果,彰显着新权威主义的力度和时效。新权威主义作为一种过渡,具有较强的历史原因和存在的必然性。

1 传统权威主义与新权威主义的含义

传统权威主义一般定义为,统治者把自己的意志和价值观等方面全然强加于被统治者,不考虑被统治者的需求意愿,被统治者没有权利反抗的政治治理方式,这种传统的权威主义治理方式一直不受到推崇,被认为是历史的倒退,常还被定义为“专制独裁主义”。

而新权威主义一般受到政治家和学者的推崇,新权威主义相对于传统权威主义新在它以公民的意愿为指导,以善意的为民众考虑为政治动因。它仍然遵从统治和服从的模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统治者和服从者的愿望基本一致。

很多学者认为新权威主义有弊端,与支持新权威主义政治治理方式的学者展开激烈论战,其中包括周文彰等学者,他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新权威主义的权威如何维系和延续,盲目的效仿亚洲四小龙的发展模式是否符合中国的国情的问题。在此我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三个角度论证新权威主义实行的必然性。

2 实行新权威主义的原因

2.1 实行新权威主义的历史文化原因

新权威主义是利用强有力的权威领导层的科学决策和顶层设计,在中国的环境中逐步实现现代民主的政治治理模式,首先从历史的角度看,费孝通在他的《乡土中国》中认为,由于普遍的以土地为生,人员流动性差,各地的人民因为固着在土地上生活技能的变化较少,使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都可以由村民中的年长者解决,长者的权威自然的树立起来,所以中国的家长制在历史中根深蒂固,儒家孔子推崇的礼,也要求克己复礼,尊敬长辈、天子,长幼之序,这种思想不可避免的延续至今。有学者张伟的学术研究中论证,认为南街村的发展模式就是新权威主义,村支部作为经济发展的一把手,开办了村民企业,使民众享受小康生活,说明新权威主义在农村环境中发展的如鱼得水,足以从现实的角度了论证新权威主义有深厚历史根基,是适合中国实行全面民主的捷径所在。

其次,中国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长久以来,民众尊皇上为天之子,又常以天为信仰对象,但是在中国人的心中以权威为信仰,偶像崇拜的心理在中国难以割舍。在这种庞大的体系中,中国人的心中才有了安全感,这种心理和文化特点是实行新权威主义的温床。

再次,很多学者认为亚洲四小龙的成功经历和中国国情不同,认为日本的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而中国不能,他们实行的自由经济,需要政府的收权,而中国本身是集权,但是中国的文化和亚洲的文化圈是一致的,中国人民的文化氛围和亚洲文化的熏陶基本一致,他们都受到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在《菊与刀》描写日本文化的书中描述,日本的家教结束后要拜孔子像。足以说明文化氛围的相同,可接受的治理方式也相对更加契合。

2.2 实行新权威主义的政治原因

中国现状表现为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政治制度的改革相对滞后,腐败问题滋生,既得利益集团的存在,导致政党的廉洁受到质疑,中国在历史上经常就是讲情大于讲法,孔子的以德治国就是当时中国治国的重要方式,因此人情的交往链接模式使得利益集团忽视法、社会契约。此时更加需要利用中国的传统观念来治理国家,不能拿西方国家的发展路径来套用到中国的改革方式,中国的腐败问题需要新权威主义的最高领导层放权,以权力制约权力,以强权制约滥用权力,用权力把权力关在笼子里,这样的道路不失为当前的一种捷径。以习近平上台后的腐败问题的治理为例,2015年10月7日23点,中纪委监察部网站的一条20多字的新闻传来:又一位高官涉嫌违纪处分,中纪委深夜打老虎,这样的变化实属契合民意。这种实践的实例是实行新权威主义的典范和例证。这是制止权力的第一步,第二步是用民主的力量制约滥用权力,这样才能使权力真正被制度真正关在笼子里,但是从当前的治理效果来看,第一步治理是一条有效之路。

其次,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其中农民有9亿,在上个世纪70年代才恢复高考制度,在这个期间实行的一系列制度都不利于知识的延续和发展。使得60后70后们都没能接受可以真正实行现代民主的教育基础,民主很难在这样的人群中开展。中国社会要推行法制,需要法制的观念的普及,全面民主的文化基础和法律观念的普及需要几代人的积累,教育的发展和人口的延续都需要时间,只有这样,中国的民主才可能有效实现。

2.3 新权威主义实行的经济原因

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市场为主要调节方式,简政放权成了最重要的维持经济高效发展的原因之一,这就需要行政部门的放权,放权的方式如果需要民主的带动,时效性会差,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而经济发展不可等,马克思认为上层建筑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促使政治的改革,政治改革的高效性非新权威主义莫属。

3 新权威主义的未来前景

新权威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经之路,却不是历史发展的终结,新权威主义为现代民主服务,以全面民主为目的,习近平也说过:“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改革是不断优化和前进的,新权威主义像是向全面民主发展的一个重要一环,他的力度促使国家和社会达到了新的均衡发展,走向”强国家,强社会”,从而为真正的民主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中华书局,2014(04).

[2]萧功勤.新权威主义最终要过渡到民主 [J]全面深化改革,2013(12).

猜你喜欢
探讨权力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民营金融权力榜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对于权力,人为什么会习惯性服从
权力的网络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
唤醒沉睡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