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结构对于舞蹈创作的作用分析

2016-05-14 03:31马亮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舞蹈创作作用分析

马亮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物质生活的基础上,人们开始注重精神生活的追求。舞蹈做为重要的艺术形式,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在当今注重创新的社会,舞蹈创作称为舞蹈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作品结构在舞蹈创作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从我国舞蹈创作存在的问题入手,着重分析了舞蹈创作问题的原因,并深入研究了作品结构的内容及表现方法,积极探索了作品结构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以促进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作品结构;舞蹈创作;作用;分析

舞蹈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而舞蹈创作是对日常情感的表达,是人们感情的升华。作品结构是舞蹈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丰富舞蹈的内容,深化舞蹈所蕴含的精神。研究作品结构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能够探索舞蹈创作的灵感,帮助人们理解舞蹈的精髓。同时,舞蹈创作有利于舞蹈编导更新创作模式和创作方法,提高舞蹈的吸引力。

1 我国舞蹈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流程性

舞蹈创作是人们的一种审美创造活动,其中寄托了创作者的情感、生活经历、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内容。因此,在同一个舞蹈素材面前,不同的创作者创作出来的作品也不尽相同。但是,现阶段,我国的舞蹈创作存在着模仿套用等现象。舞蹈创作趋于僵化,经典的舞蹈作品不断被模仿,导致新创作的舞蹈作品缺乏感染力,模仿和抄袭来的舞蹈作品只是照搬经典作品的模式,缺乏创作者的个人情感体验,作品的流程性过强。

1.2 空洞性

随着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舞蹈的内涵应该更加丰富。舞蹈创作者应将自身的生活经验与情感经济引入到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但是现阶段很多舞蹈创作内容空洞,在金钱的诱惑哦下,很多创作者只是注重舞蹈形式和舞蹈动作的创新,缺乏自身的感情及生活经历,舞蹈作品比较空洞,创作者在主题及表现技巧等方面缺乏成熟的运用,舞蹈作品没有内涵,导致舞蹈创作缺乏艺术魅力和鉴赏价值,人们越来越看不懂舞蹈想表达的内容,很少有舞蹈作品能够感动观众。

1.3 双层性

舞蹈创作者在进行创作之前,首先要确定舞蹈题材,将舞蹈作品的内容放到一定的舞蹈形式之中。这就要求创作者才处理舞蹈主题、表现方法、表现技巧等内容都要依据一定的审美规范。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舞蹈在情感表达中的作用,体现舞蹈的艺术魅力。但是,在我国的舞蹈创作中,一些舞蹈创作者缺乏重视舞蹈内容和形式的双层性,只注重舞蹈的动作和形式,缺乏深刻的内涵,难以引起人们的共鸣,导致观众在观看舞蹈之后无法理解舞蹈所蕴含的内容和情感。因此,舞蹈创作应重视内容和形式的双层性,注重舞蹈内容和舞蹈形式的结合,提高舞蹈的艺术鉴赏价值。

2 我国舞蹈创作问题的原因

2.1 缺乏真情实感

舞蹈是生活感情的艺术表达,舞蹈与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应重视创造者生活经历和情感的投入。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舞蹈创作者在重视情感投入的同时还要注重情感的升华。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的思想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许多人更加注重金钱和经济利益,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也不能免俗。尤其是在一些商演中,舞蹈创作只是为了吸引眼球,增加观众的数量。在金钱利益的诱惑下,商演舞蹈着重裸露,舞蹈动作妖艳,缺乏创作者的真情实感。而缺乏真情实感的舞蹈创作难以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观众在舞蹈欣赏中缺乏情感体验,只是对舞蹈动作的欣赏。缺乏真情实感的舞蹈创作难以实现舞蹈的价值。

2.2 缺乏本土意识

现阶段舞蹈创作应从本民族的舞蹈特征和文化习俗出发,创造出符合人民群众审美意识的舞蹈。当前,那些无法被人们接受的舞蹈都是不符合我国社会和民意的舞蹈,人们无法领会舞蹈的内涵与情感,导致这些舞蹈遭到人们的抵制。虽然,随着现代舞蹈的发展,国外的舞蹈形式及舞蹈理念被运用到我国舞蹈创作的过程中,但是我国的舞蹈创作应以民族舞蹈的特征为创作基础,采用国外舞蹈形式及舞蹈理念完善我国的舞蹈创作。有些舞蹈创作者缺乏本土意识,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缺乏对国家制度、民族习俗等方面的考虑,一味采用国外的舞蹈创作形式和创作理念,导致创作出来的舞蹈作品不符合本土观念。

2.3 目的性过强

舞蹈是人们生活的艺术表达,但是正因为舞蹈创作来源于生活,所以舞蹈创作必须为社会现实服务。由于舞蹈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导致舞蹈容易受到金钱等功利的诱惑,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在原始社会中,人类就学会用舞蹈来表达情感。例如:人们在狩猎回来后、丰收时、打仗时都会用舞蹈来表达情感,表示庆祝和鼓励。这正是舞蹈积极目的的体现。但是,在现代生活中,舞蹈创作存在着消极性的目的。例如: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在街上开展舞蹈表演,这类舞蹈表演衣着暴露鲜艳,动作妖娆,以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从而增加消费者的数量。但是这类舞蹈的创作时间和排练时间较短,并且没有舞蹈内容和情感的要求,只注重舞蹈动作的吸引力。消息的功力目的导致舞蹈创作内容空洞,缺乏情感内涵和艺术价值。

2.4 缺乏对作品结构的研究

优秀的舞蹈作品是舞蹈形式和舞蹈内容的完美结合。因此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要深入研究舞蹈作品的结构,遵循舞蹈形式的规范,运用科学合理的舞蹈表达形式,揭示舞蹈所蕴含的内容和情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首先,从舞蹈内容来说,舞蹈表现着创作者的情感、经历、潜意识等等;其次,从舞蹈形式来讲,舞蹈作品的题材、种类及表现方式都体现着舞蹈作品的价值;最后从总体来看,舞蹈作品结构是舞蹈内容与舞蹈形式的统一。创作者在总结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构思舞蹈作品的内容及情感,通过选取题材、表达方式及表现方法等形式将舞蹈内容融入到具体的舞蹈动作中,提高舞蹈的艺术价值。

3 舞蹈作品结构的内容

舞蹈作品结构主要是指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和掌握。研究舞蹈作品结构就是将舞蹈动作进行剖析和重构,在频繁的动作练习逐渐掌握舞蹈动作。首先,舞蹈是各种身体动作的综合体现,舞蹈需要人的肢体运动来完成,许多身体动作综合起来形成舞蹈作品。在舞蹈动作中,不同的动作组合会呈现出不懂的舞蹈类型,蕴含着不同的内容和情感。从舞蹈欣赏的角度来讲,观众首先接收的是舞蹈的具体动作,从具体的舞蹈动作中体会舞蹈所蕴含的内容和情感。因此,舞蹈动作是舞蹈作用的精髓,舞蹈创作必须重视舞蹈的动作结构。

4 舞蹈作品结构的表现方法

4.1 形体表现

舞蹈作品结构具体体现在形体上。舞蹈的动作都有动静缓急之分,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要保持动静结合、缓急结合。在舞蹈创作中做到有动有静、有缓有急且动静缓急相互协调。舞蹈者在动作中的幅度、力度与速度达到有机结合,充分体现舞蹈的柔美与灵动。在舞蹈创作过程中,充分体现舞蹈形体美,使观众在形体动作中体会舞蹈所蕴含的内容与情感。

4.2 神韵表现

舞蹈作品的动作结构还体现在舞蹈的神韵上。对于不同类型的动作,要有不同的神韵。例如,柔美的动作则需要温婉的神韵,激烈的动作则需要刚强的神韵,张弛的动作需要舒缓的神韵。在舞蹈中将神韵与动作相结合,使舞蹈动作与舞蹈者的内在精神融为一体,提高舞蹈的艺术价值。

4.3 力度表现

舞蹈作品结构具体体现在舞蹈动作的力度中。舞蹈动作要刚柔并济,在具体的舞蹈动作营造出刚柔、强弱、稳重、灵动等不同的动作力度,使舞蹈动作在力度上富有变化。因此创作者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应注重舞蹈动作的力度变化,使舞蹈动作与舞蹈力度相结合,提高舞动动作的协调性。同时,舞蹈动作要与乐曲相结合,通过乐曲的节奏和旋律来变化动作的力度,使舞蹈动作的力度与音乐旋律完美结合,增强舞蹈欣赏者的音乐体验。在音乐中体会舞蹈有利于欣赏者深入音乐情感之中,一句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来感悟舞蹈所蕴含的情感。

5 作品结构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

5.1 提高个人修养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因此艺术的创作必须从实际生活出发。在舞蹈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必须拥有较高的个人修养、丰富的人生经历、开阔的艺术视野及敏锐的洞察力,才能创作出符合人们需求的舞蹈作品。生活是艺术的来源,舞蹈创作必须从生活中提取灵感和内容。这就要求舞蹈创作者深入现实生活之中,具体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不断地积累生活素材。从生活素材中提取创作内容。同时,创作者还要在生活的基础上对各种生活素材进行整理和生活,事繁琐的生活变为灵动的舞蹈。例如,在舞蹈创作中,可以将一个生活场景表现在具体的舞蹈动作中,并在舞蹈动作中加入相应的感情因素,提高舞蹈作品的审美价值,这样的舞蹈作品有利于引起观众的共鸣。为达到这一效果,舞蹈创作者必须不断提高个人修养,深入现实生活之中,了解人民大众的生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现实生活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分析,并总结其中蕴含的感情。在整理和总结现实生活之后,还要对现实生活进行艺术加工。因此,创作者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舞蹈创作技能,实现生活与舞蹈形式的完美结合。确保创作出来的舞蹈作品既具有形体美,有具有内涵美。

5.2 完善专业知识

完善的专业知识是舞蹈创作者进行创作的前提,舞蹈创作者不仅要深入了解舞蹈内涵,还要具备完善的舞蹈基础。首先,舞蹈创作者要具备舞蹈表演的技能,熟悉每一个舞蹈动作的标准和要求。同时,还要了解表演着的舞台心态,将自己带入舞蹈表演者的角色,依据舞蹈表演者的表演要求和心理特征进行舞蹈创作,才能创作出符合舞台需要的舞蹈作品;其次,舞蹈创作基础是创作者进行舞蹈创作的前提。并不是每一个会舞蹈的人都可以进行舞蹈创作。舞蹈创作不仅受舞蹈基础的现实,而且还受到创作者个人素质的限制。舞蹈创作者的全局意识、创新能力及舞蹈创作技能是舞蹈创作的重要条件。因此,舞蹈创作者必须完善自身的舞蹈创作知识体系,强化舞蹈创作技能。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学习新的舞蹈创作知识和舞蹈创作技能,使舞蹈作品具备时间性;最后,舞蹈创作者还要加强对作品结构的研究,深入了解舞蹈内容与舞蹈形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舞蹈动作的表现方法,提高舞蹈的结构性。

5.3 端正艺术理念

艺术观念在艺术创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艺术创作中发挥着导向作用。在舞蹈创作中,舞蹈作品的结构性要求创作者端正艺术理念。首先,舞蹈创作者要充分认识舞蹈的功能和作用,认识到舞蹈是为了服务社会现实。使创作者自认识舞蹈的基础上正确选择舞蹈的内容和形式。为此,舞蹈者应将舞蹈与我国的国情、社会制度、人们的生活状况相结合,从生活实际出发,创作出符合人民群众需求的舞蹈作品;其次,创作者在进行舞蹈创作的过程中应自觉抵制金钱等利益的诱惑,保持舞蹈创作的纯洁性。将舞蹈内容、舞蹈情感与舞蹈形式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加强观众在舞蹈欣赏中的情感体验。寓意深刻的舞蹈作品更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从而实现舞蹈服务于社会的目的。

5.4 激发创作动力

舞蹈创作并不是敷衍了事,而是创作者在自身的生活经验及情感经历的基础上,将现实生活转变为灵动的舞蹈艺术。舞蹈创作的过程需要创作者的精心考虑和雕琢。舞动作品的结构性要求在进行舞蹈创作时要尊重创作者的外部需求。例如,对创作者进行资金支持和奖励等。只有创作者的外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能集中经历进行舞蹈创作。同时,舞蹈作品的结构性要求舞蹈内容与舞蹈形式相协调。这就要求舞蹈创作者不断创新舞蹈内容、情感及变现手法,实现舞蹈内容与形式统一。另外,优秀的舞蹈作品还要求创作者在舞蹈中引入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提高舞蹈作品的鉴赏价值。

6 小结

作品结构在舞蹈创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品结构的研究成为舞蹈创作的重要工作。在我国舞蹈创作过程中,存在着流程性、空洞性、双重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与创作者真情实感及本土意思的缺失有着直接关系,文章从作品结构的表现方法入手,分析了作品结构在舞蹈创作中对创作者的影响,重点强调了作品结构在创作者个人修养、专业知识、艺术理念及创作动力等方面的作用。研究作品结构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改进舞蹈创作方法,提高舞蹈创作水平,而且对我国艺术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贾静静.浅谈舞蹈作品创作中的“情节”设定[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5.

[2]祝琳琳.叙事舞蹈作品中的变形手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

[3]李昂.艺术想象在舞蹈作品创作中的呈现与运用[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

[4]郑伟伟.中国当代现实题材舞蹈作品创作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5]蔡艺萌.叙事舞蹈作品中的动与静对比修辞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舞蹈创作作用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音乐表现手段对舞蹈作品创作的作用
浅议舞蹈中的想象力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