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古代帝妃爱情戏中女性悲剧命运的原因

2016-05-14 03:31任汝倩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5期

任汝倩

摘 要 《汉宫秋》和《长生殿》作为不同时代描写帝妃爱情的经典性作品,充分展示了女性在帝妃爱情中的悲剧命运。究其原因,首先是帝妃二人的特殊身份地位注定了他们不能如平凡夫妻般自由。其次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女色祸国”论思想为女子带来的灾祸。此外还有由于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和女子长期受压制产生奴性导致的女性在封建社会的依附性地位。此三者是《汉宫秋》与《长生殿》中女性爱情悲剧的缘由,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古代帝妃爱情戏中女性悲剧命运的原因。

【关键词】帝妃爱情;女性悲剧;帝妃身份;女色祸国;依附地位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文学作品中,女性始终是一个弱势群体,在帝王爱情故事中尤其如此。《长恨歌》中杨玉环落得个马嵬坡下玉颜空死的结局;《长门赋》中的陈阿娇也只能默默忍受着武帝独宠新人忘旧人带给自己的孤凄;《梅妃传》中的江采苹被抛弃宫中,为乱军所杀,埋于梅树之下;《汉宫秋》里的王昭君被迫和番,义不受辱,投江保节……这些女子都曾是帝王极其宠爱的人,也曾经拥有幸福得令天下女子艳羡的爱情,然而最终却都难逃悲剧的命运,其原因何在?对于这个问题,本文试着从爱情主体的特殊身份、社会普遍的思想观念以及封建制度下女性的依附地位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 帝妃的特殊身份

在帝王爱情中,爱情的主体具有着特殊的身份地位。一为一朝天子,君临天下身负家国重任,一为倾世皇妃,无比尊荣却没有丝毫自由。正是因为这两个主体特殊的身份,他们的爱情也就无法等同于普通人的爱情,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不可避免地对社会、对国家产生影响。潘季英在《〈汉宫秋〉与〈长生殿〉的历史巧合》一文中说到:“帝妃的特殊身份决定了他们的爱情和社会历史发展有着必然和直接的联系,他们的爱情越是缠绵悱恻,社会矛盾也就会随之越加激化,最终会构成社会和历史的悲剧,而社会和历史的悲剧又必然会导致他们爱情的毁灭。”这一说法用来分析《长生殿》再合适不过。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在《舞盘》一出中,为了给杨贵妃庆祝生辰大肆挥霍,金樽佳酿,锦袍明妆,富丽奢华。然而在帝王贵妃享受着纸醉金迷生活的同时,百姓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日子。为贵妃吃到新鲜荔枝,帝王一声令下,踩坏了多少农田,践踏了多少人命。另一方面,杨国忠官居右相,穷奢极欲不说,还坐揽朝权,受贿贪污,为所欲为,他靠的也是贵妃得宠,恩连戚里。正是这桩桩件件激化了唐王朝的阶级矛盾,埋藏下动乱之根,而帝王贪图享乐,对逆藩奸相全然不知,一朝渔阳鼙鼓动地而来,方才晓事态紧急,仓皇而逃。文臣武将推罪于杨贵妃,非逼得君王马嵬坡下赐死贵妃,山盟海誓转成空。换做普通人,丈夫宠爱妻子,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她奢侈一些,或是帮助她的亲友,这样的事情所在多有,无可厚非,唐玄宗为杨贵妃所做的也不过尽己所能地宠爱她。然而,正是因为帝王和妃子的特殊身份,他们之间的爱会有意无意地影响到社会政治,才带来了大的灾祸,最终招致了其爱情的毁灭。普通人能做的,身为帝妃却不能做,做了就要付出代价,这就是杨玉环悲剧命运的一大原因。

帝妃的特殊身份使帝妃爱情会影响政治形势,相应地,国内外的政治形势也会影响到帝妃的爱情。与《长生殿》相比较,《汉宫秋》中元帝与昭君的爱情悲剧更多地受到外界政治形势的影响。从大背景来讲,当时的形势是胡强汉弱,汉朝军队根本无力抵抗匈奴的进攻。作为君王,天生就是万民之主,身负家国天下之职,眼看强敌压境,社稷堪忧,百姓也面临战乱之险,他又如何能任性地独独守护自己的爱情,置国家于不顾,置苍生性命于不顾。大敌当前,江山为重,元帝就不得不放弃爱情,让昭君远嫁和番。更何况,封建君王多数有着对荣华帝位的贪恋,真要为美人而放弃江山,怕是连他们自己都做不到。在这种情况下,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女性无疑就成为了封建社会的牺牲品,承担着爱情中的悲剧角色。当然,昭君的爱情悲剧不仅仅由于匈奴的强势威逼,在汉朝内部,还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悲剧的发生,那就是群臣。君王坐拥天下九五之尊,帝妃锦衣玉食富贵荣华,这两种身份看似荣耀,却有着极大的不自由。封建社会中,帝王的家事可不是他一个人的事,选妃立后经常受群臣左右。《汉宫秋》中元帝与昭君恩爱缠绵,他们也曾试图守护自己的爱情,然而群臣一再劝谏君王割恩断爱,元帝虽气恼而大骂群臣,最后却还是抵不住满朝反对的势力。君王是统治者没错,但这个统治者还是要受到文武百官的种种制约,并非因为地位最高就可以为所欲为,否则百官背弃众叛亲离,帝王也会一无所有。群臣之中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就是奸臣毛延寿。昭君长居永巷之苦便是毛延寿索贿不成的报复之举,被定名和番更是源于毛延寿的投敌叛国。若没有毛延寿献图教唆,明妃藏于深宫不见外人,匈奴单于又怎么会坚持索要昭君,甚至用出兵来威胁。这一内一外双重夹击,步步紧逼,昭君的悲剧命运也就顺势展开,无法退避了。

由此可见,正是帝王身负家国天下,须要以国为家的的责任,还有帝、妃一言一行都要受到国内外政治形势逼迫的特殊身份,导致了帝、妃的不自由,他们无法保护自己的爱情,而在封建社会,帝王受到特殊的保护,爱情里的女性也就必然会产生悲剧的命运了。

2 传统的“女色祸国”论思想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一直流传着一种“女色祸国”的思想,它表达了这样一种观念——凡是美貌的女子通常都会给国家、社会带来灾难,会成为祸国殃民的千古罪人。商纣王宠爱妲己,为与之享乐,搜刮百姓,修建酒池肉林,夜以继日纵情欢娱,还滥用炮烙之刑,终致武王伐纣,周朝代替商朝。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最后落得个孤立无援的境地,曾经不可一世的周王朝从此再无号令天下之能。吴王夫差被西施的倾城美貌所迷,日日沉湎酒色,不理朝政,放松了对越国的警惕,恰给了勾践灭吴雪耻的机会……正是这一个又一个例子让“女色祸国”的思想深深植根于人们心中。红颜即是祸水,要定国安邦,君王必须远离女色。当帝王与某位妃子的感情稍稍牵涉到政治时,文臣武将必然要搬出这一套经典的“女色祸国”论来劝谏君王,爱情因此遭致毁灭,这爱情里的女子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读《长生殿》,就可从多人口中听到杨贵妃“女色祸国”的言论。《看袜》一出中,郭从谨对看袜一事颇为恼怒,就是因为他认为,天宝皇帝只是因为宠爱杨玉环,纵欲享乐,弄坏了朝纲,才使战火四起,百姓遭受涂炭。《埋玉》一出中,六军哗变,威胁玄宗说,不杀贵妃绝不护驾西行,这也是因为他们觉得是“红颜祸水”引起此乱。甚至连杨妃自己也说,她生前所做的,桩桩都是罪案,杨家兄弟姐妹的滔天恶行,也都是仗着她的圣宠而起。如果说杨贵妃的悲惨命运多少有些罪有应得的话,那王昭君却纯属无辜遭罪。《汉宫秋》中,昭君只因其性格刚烈不肯行贿,便让自己十年青春年华白白流失。好不容易苦尽甘来,又遭奸佞报复,被迫和番。第二折中,元帝想要保护昭君,然而尚书却直言“他外国说陛下宠溺王嫱,朝纲尽废,坏了国家。若不与他,兴兵吊伐。臣想纣王只为宠妲己,国破身亡,是其鉴也。”113他甚至还赤裸裸地说到“不是臣等强逼娘娘和番,奈番使定名索取;况自古以来,多有因女色败国者。”115这些无不表明,在中国古代的男权社会中,男子多将“女色祸国”视为真理,这么大的帽子叩下来,帝妃爱情中女性的悲剧命运自然就不可避免了。

然而,“女色”就真的能祸得了国吗?事实上,考证历史可以发现,凡是亡国君主,其荒淫残暴都是方方面面的,多是为了自己的享乐需求,而做出种种荒唐越格的事情。被视为祸水的红颜也不过是其罪行之一,帝王的言行才是亡国的真正原因。然而在男权社会中,君王是天子,是没有错的,错误只能推给君王枕边的女人,“女色祸国”的这一观点,无非是男子们掩饰自己的过错,为自己找出的开脱罪责的借口,倾国女色也不过是毫无话语权的替罪羊。

3 封建社会中女性的依附地位

总览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我们会发现,许多女性在婚姻爱情中都有着悲剧性的命运。且不说地位低贱的风尘女子杜十娘、霍小玉之类得不到想要的爱情,已嫁做人妇的贤妻孝媳赵五娘也凄苦波折,甚至连富家小姐贾迎春、帝王宠妃王昭君这些有地位的女子也往往不得善终。古代女性何以总是无法在爱情中获得幸福?要了解这一点,首先就应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和封建礼教对女性的约束。

对女性行为的束缚和限制始于礼乐制度初建的西周王朝。《仪礼·丧服·子夏传》中言:“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3]221是为“三从”,《周礼·天官·九嫔》又有“妇德、妇言、妇容、妇功”20的“四德”之说。在《诗经》的许多篇章中已见女子要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要求。西汉初期编撰而成的《礼记》之中也有很多有关妇道的论说。此外,刘向的《列女传》和班昭的《女诫》对女子的言谈举止、仪态性格、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明确的规范。宋朝,理学家们将压迫女子的礼教提升到一个绝对化的高度。甚至出现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社会观点。至元武宗时,旌表贞节被作为法律制度确定下来。这重重礼教甚至是法律的束缚和压迫,让身处封建社会的女性完全没有了活动的自由,她们没有能力也没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她们的命运成为了掌控在男子手中的风筝,只能任人摆布。帝王一声和亲令,只得起身赴黄沙,昭君的出塞是不能自主的,去留只能由君臣决定;唐玄宗一句赐死,宛转蛾眉也只能魂归荒野,杨贵妃生死也不由自己决定。女子几乎成了男子的附属品、私有物,生杀去留都由男子说了算,女子的独立性完全丧失。而另一方面,男子享有三妻四妾的自由,帝王更是有三千佳丽的厚待,这种“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更加剧了女子的悲惨命运。《长生殿》中杨玉环与唐玄宗的爱情之所以会历经波折,就是因为帝王可以同时享有多个女人的婚姻制度与杨玉环渴望专一爱情的矛盾。

从女性自身的心理来讲,经过封建礼教的长期熏染,女性基本已经放弃了反抗,自身已有了一定的奴性,甘愿遵从封建礼教的规范,自觉地用封建社会的贞操观来约束自己。《宋史纪事本末·元伯颜入临安》中曾经写到:“元人索宫女、内侍及诸乐官,宫女赴水死者以百数。”这就是传统的封建思想对于女性的迫害,她们认为嫁给异族就是“辱身”的行为,尤其是已经嫁过人的再另嫁他人更是不贞的表现,《汉宫秋》中的王昭君在汉番交界处投河自尽也是出于这样的原因。

由此可见,长期以来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致使婚姻制度的不平等和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迫。久而久之,女性自身形成奴性,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就完全处于了依附性地位,女性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悲剧就必然发生了。

4 结语

《汉宫秋》和《长生殿》作为描写古代帝妃爱情的经典之作,以同而不同的情节展示了古代女性在爱情尤其是帝妃爱情中的悲剧性命运,这种悲剧性命运有着帝妃特殊身份的原因,也受传统“女色祸国”论思想的影响,还摆脱不掉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依附地位的作用。对《汉宫秋》与《长生殿》的悲剧原因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女性的婚姻生活境遇,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潘季英.《汉宫秋》与《长生殿》的历史巧合[J].安徽文学,2006,11:65.

[2]关汉卿,等.元杂剧爱情卷[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113-115.

[3]陈戍国点校.周礼·仪礼·礼记[M].长沙:岳麓书社,1989:20-221.

[4]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卷107(册三)[M].北京:中华书局,1977:1162.

[5]洪昇.长生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6]王琛舆.论元杂剧家庭剧中的女性悲剧命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7]赵艳娜.堂堂天子贵不及莫愁家——浅论《汉宫秋》《长生殿》中的帝妃爱情[J].北方文学,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