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夜行》谈东野圭吾推理小说的艺术特色

2016-05-14 04:02何成姝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视角人物艺术特色

何成姝

摘 要 东野奎吾是日本著名的推理小说家,《白夜行》是他非常重要的一部著作。这部作品标志着东野奎吾的写作由早期的探索进入了成熟的阶段。通过对这篇小说的研读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独特的推理小说的艺术风格,东野奎吾在《白夜行》中将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形色各异的人物形象融为一炉,其产生的艺术感染力是非常巨大的。通过分析《白夜行》来探析东野奎吾推理小说的艺术特色和创作魅力,也可以找出为什么他能在整个东亚掀起“东野奎吾旋风”,成为了日本推理小说的代名词。

【关键词】白夜行;艺术特色;结构;视角;人物

日本东野奎吾的推理小说《白夜行》举世闻名,东亚的文学者们都会拜读一下他的作品。他写的推理小说之所以闻名东亚,第一是因为它有别于其他的侦探小说,以往的侦探小说都是比较重视情节的发展和线索逻辑,不会过多的在意其文学风采,然而东野奎吾的推理小说着重于对社会和人性的追问。其次他的作品具有刺激的情节,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和出人意料的结局,这些都深深的吸引了读者的眼球。我将以东野奎吾的《白夜行》为例,从其创作角度来探讨它推理小说的艺术魅力。

1 小说结构

东野奎吾是一个不断尝试创新的作家,他不断的尝试新颖独特的写作风格,吸收国内优秀作品的精华同时还不断创新,形成了“写实本格派”风格。东野奎吾认为任何的要素都是可以用在推理小说当中的,因此他的小说有很大的融合性。东野奎吾在创作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写作主题和写作手法不同,我们大致可以将东野奎吾的写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东野奎吾的小说以校园本格推理为主题,比较重视逻辑推理;第二个阶段,东野奎吾的小说内容开始涉及社会问题,在这个阶段,东野的小说带有新社会派的风格,他在关注社会和人性的同时在叙事技巧上也不断的创新;第三阶段,东野奎吾认识到真实性和社会性在小说创作中的重要性,他认为真正优秀的作品应该是适应时代需求,既写实又注重变现手法的。由此 ,他开创了“写实本格派”。在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白夜行》,《圣女的救济》等。我们以东野的《白夜行》为例,来探讨东野奎吾“写实本格派”风格的艺术特色。

《白夜行》是东野的巅峰之作,小说对社会和人性做了深度的挖掘,小说的人物塑造,结构布局以及叙述技巧上都勘称完美。《白夜行》在叙述和结构上比较复杂,它包含13个片段,每个片段之间相互切换。在朋友、同事、亲人和警察陆续出场过程中,面临不同的环境和人物对象实现对男女主人公的塑造,成功的避免了画面的重复,也展现了主要人物的行为,我们就将这些画面拼凑起来,就可以看到男女主人公的整体人物形象。东野的转换手法和人物形象表现手法都很巧妙,形成了小说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

《白夜行》采用并行发展的叙事结构,这种叙事结构不仅使故事脉络清晰、情节发展有序,而且有利于作者根据需要随时插入相关的情节,在插入的过程中也不会造成小说结构的的混乱。比如《白夜行》中桐原亮司与唐泽雪穗的故事平行发展,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发展,互不干扰。

因为是推理小说,所以东野奎吾并没有把并行的叙事结构合二为一,这是他在创作过程的发现,也算是他的创新。在小说的叙事中会插入一些次要人物的回忆,一个案件的结果会在跨越几章之后呈现出来,并且与前文相互照应。东野小说整体结构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延伸。虽然小说的结构比较复杂,但是人们阅读起来并没有很难懂。东野奎吾叙事结构非常的流畅,他的叙述技巧巧妙地融合在了故事发展过程中,读者在阅读东野的穿插,倒叙内容时可以很好的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并且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清晰脉络图。这些都归功于东野奎吾出色的叙述结构和布局。

2 叙事视角

叙述视角对于小说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东野奎吾的小说叙事视角多变。他创作的作品采用多种视角,有非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白夜行》中叙事采用了不定内聚焦,其中的13个人物均以“第三人称”的视角来叙述了在不同时期男女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文章中主要是写观察者的心理活动和被观察者的对话和表情。以女主人公雪穗为例子,他通过不同人物在不同时期的观察来塑造女主人公雪穗的形象,虽然作者并没有直接来描写雪穗的心理活动,但是通过不同人在不同时期的观察,读者也可以清晰地勾勒出雪穗的整体形象。

东野奎吾的小说运用多边的叙事视角,他改变传统推理小说的封闭整体结构,在情节上给读者留下空白,使得东野奎吾的推理小说成为有多种潜在可能的开放体系。这种空白手法会使小说的布局显得不严谨,对传统小说中全能的侦探造成冲击,但是,在20世纪中后期西方兴起“反侦探小说”在布局上开始采用空白手法。空白手法主要是体现在故事结局上,故事并没有给我们展现出一个完满的结局。例如在《白夜行》中警察怀疑雪穗和亮司之间存在着利益关系,与此同时在13个人物的叙述之中,读者也认为他们两人之间确实存在“枪虾与虾虎鱼”的关系,但是警察却始终没有找到确切的证据来证明他们之间存在这种关系,并且在结尾随着桐原的死所有的线索都断了,而他们之间是否有关系也没有得到验证,只能有读者们自己想象了。

3 人物塑造

《白夜行》这篇小说中的故事时间历程比较长,描绘了日本从80年代到90年代末近20年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黑暗,风气淫乱。和整个社会大背景相融合,小说则体现人性的堕落和道德的沦丧。东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未来的预见,充分的体现东野奎吾小说的艺术性和现实性。

东野奎吾在塑造的小说人物形象比较丰满,这给小说带来了强大的生命力。东野奎吾在《白夜行》中塑造了第一恶女形象——唐泽雪穗,但是在塑造这个形象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深切的体会到作者对她的同情。在唐泽雪穗小的时候被母亲用来做性交易赚钱,在她幼年时就感受到来自社会的伤害造成了他的转变。他的心灵扭曲社会用该负主要责任。她为了掩饰自己的痛苦,摆脱内心的折磨开始报复那些她创伤的人。在东野的眼中之所以把雪穗称为恶女,是他总是在否定自己的女性特征。雪穗有超凡的美貌和惊人的智慧,是所有男人的女神,但是她利用自己的美貌来骗钱,她会背叛自己朋友,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唐泽雪穗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扭曲的女性形象,但是却也是社会的产物,并且在这个社会中会长期存在。男主人公桐原亮司比较沉默,他性格冷酷,做任何事情都是淡漠的,他十分不起眼,是一个阴沉黑暗的人。但是当他遇到雪穗时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在雪穗面前它是一个无私的奉献者,对于雪穗他没有自己的目标,对她言听计从。这样的一个双面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他是鲜活,生动的。

4 人性体现

《白夜行》具有着较大的时间跨度,主要表现了从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将近20年的社会现象,在经过艺术处理中,日本社会中的社会黑幕成为了作品中重要的主体内容,而人性与社会道德的堕落和沦丧也在这些社会黑幕的展现中得到了呈现。

将一桩具有离奇色彩的自杀案与杀人案结合起来进行叙事,是《白夜行》这部作品中特殊文学魅力的重要来源。在这两个案件的分析中,读者不仅看到了环环相扣的案件逻辑,同时也在逐渐了解了社会因素对凶杀案所产生的影响,在此过程中,两位主人公的形象也变得十分感人和清晰。当然,在《白夜行》中,两个杀了人的孩子葬送了的童年,也背负上了“原罪”,并且这些内容成为了他们生命中的死结,但是作为作者的东野圭吾,却并没有解开这种死结,而是希望读者能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做出判断,因此,读者在面对这种写作方式时同样会面临着一定的心理折磨,并将《白夜行》中的人物与自身进行更加紧密的结合。《白夜行》中的主人公所经历的命运与爱情都具有着悲剧性的特征,而这种悲剧性的产生于社会黑暗面对人性所产生的扭曲具有着直接的关联,当他们成为社会的殉葬品后,读者也会处于怜悯之心对主人公的命运扼腕叹息,并对《白夜行》所展现的社会现实以及人性做出反思。显然,《白夜行》在表现这些人性的过程中,对日本现实社会做出了反映与反思,同时也能够对社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警示,而这也让《白夜行》具有了更加丰富的思想内涵与艺术价值。

综上所述,通过深入的解读《白夜行》我们可以看到东野奎吾推理小说中刺激的情节,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和出人意料的结局,体会其特有的艺术魅力。东野奎吾的小说大部分是以日本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为背景的,在这个时代,人们的责任感下降和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因此人们都普遍的关注社会问题,作家也不例外。东野奎吾开创了“写实本格派”的风格,东野奎吾直面社会问题,将多种风格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之中,他是一个时代的代表。他的小说融合了常识性和趣味性的特点,风格独特,适应了当时的文学需要,也因此获得了广大的读者青睐,有无限的艺术前景。

参考文献

[1]张景一.东野圭吾作品的社会性——以《白夜行》为中心[J].家,2013(12).

[2]王婧殊.从《白夜行》看东野圭吾的创作[J].小说评论,2011(S1).

[3]牛丽.从《白夜行》看东野圭吾侦探推理小说中的人性[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07).

猜你喜欢
视角人物艺术特色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真实世界的寓言
郭沫若与惠特曼诗歌比较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