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地区发展电子商务的探讨

2016-05-14 04:02王秀云李子坤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电子商务信息化

王秀云 李子坤

摘 要 本文从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等方面对我国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民素质;信息化

1 农村地区发展电子商务的意义

电子商务是指运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实现产品流通的商务活动。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早已离不开电子商务。据中国互联网研究中心数据,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2015年新增网民3951万人,增长率为6.1%,较2014年提升2.4个百分点,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 28.4%,规模达 1.95 亿,较 2014 年底增加 1694 万人,增幅为 9.5%;城镇网民占比 71.6%,规模为 4.93 亿,较 2014 年底增加 2257万人,增幅为 4.8% 。农村网民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增加,规模增长速度是城镇的 2 倍。为此,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纷纷加快农村电商布局。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利于农产品的快速流通,通过信息的快速获取,解决市场供需不一致导致农产品价格过低,致使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其次还有利于增加农村的市场营销市场,提高农民的收益,增加农村的就业机会,改变传统的农村自给自足的市场状况,促使农民工回流。最后还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国民的整体生活水平。

2 农村地区发展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薄弱,网络普及成本高

由于电子商务是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基础进行的商务活动,如果信息技术设备不完备,则无法正常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由于我国农村地域分散,交通不发达,互联网普及率不高。虽然在东部地区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相对较高,但中西部农村地区,安装宽带的农户仍然很少。由于农村本身的地理位置和农民自身收入不高,一方面互联网安装的成本要高,另一方面安装宽带对于农民来讲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会上网的青年通常常年在外打工,基本回来的次数很少,而年纪大的往往不会上网,这也是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少的原因之一。

2.2 农民自身素质不高 对网上购物不信任

由于我国农村居民的文化程度较低,长期生活在乡镇,思想相对封闭,信息化素养偏低,对于新事物的接受消化能力不强,农村特有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使得农民对于网上购物不信任,农民接受电子商务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由于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加之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率低,很多农民不会使用电脑,就算会也只是简单的上网打游戏或者聊天,基本不具备电子商务操作能力。因此,农村地区发展电子商务需要提高农民素质。

2.3 农村物流配套服务薄弱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快捷方便的物流体系。一方面由于农村地区农户比较分散,交通不发达,有些偏远的农村甚至没有公路,物流配送只能配送到县或者乡镇,无法送到农户家门口,尤其是西部地区地形复杂,物流配送更是无法覆盖。另一方面由于农产品本身附加值低,而且具有易变质、保质期短等问题,对于物流配送的要求高。这些原因都将导致物流配送的成本增加,对于农村地区发展电子商务不利。

3 农村地区发展电子商务的对策

3.1 完善农村地区网络信息化基础设施

信息基础设备的完善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没有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将成为空谈。首先政府要加大农村地区基础设备的投入,也可采用政府为主,企业为辅的投资方式,加大投资,确保农村地区信息设施的齐全和完善。其次要降低农民使用互联网得成本,鼓励农民。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地区对于电脑的需求在增加,政府可以通过家电下乡活动对于购买电脑的农民进行补贴,同时与当地的宽带公司进行协商适当降低农村地区的宽带资费,尽可能实现村村通网。

3.2 提高农民素质,大力培养电子商务人才

加大电子商务的宣传力度,增加农民对电子商务的接受能力。定期对农民进行电子商务相关知识的培训,并聘请在电子商务方面取得成功的企业家开展讲座,让农民能真切地体会到电子商务的方便和带来的利益。重点培养一批接受能力强,且具有潜力的种植养殖大户,协助他们进行电子商务网络销售,并让专家定期对他们指导,让农民感受到他们的成功,农民大部分具有盲从性,如此以来,农民对于电子商务将会更加热情;最后要鼓励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进入农村,出台相关政策,对于愿意留在农村对农民进行电子商务指导的人才给予高额补贴,特别是本地农村大学生,更是可以采取以协议方式提前资助。政府可以采取与本地高校联合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方式,鼓励毕业生留在农村,为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出力。

3.3 建立健全农村物流体系

政府要加强农村地区交通设施的建设,并对农村地区的交通设施建设做出相应的规划,完善农村地区交通,使农村地区交通快捷便利,为物流公司的良好服务打下基础。

农产品具有品种繁多,易腐易变质难包装等问题,因此对于物流配送具有较高的要求比如要配送及时,冷冻技术要求高等。但是农民对于物流问题并不擅长和熟悉,因此可以建立第三方物流公司。在一些农产品生产的集聚地或者在交通枢纽建立物流转战中心等,加强流转中心、农产品现代化仓储中心的建设,保证农产品生产流通中的安全性。

3.4 加强对农村电子商务的法律和政策支持

法律的制定往往会落后于问题的产生,电子商务问题尤甚。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迅速,对于农村地区电子商务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政府应该未雨绸缪,制定一些法律和政策措施,让电子商务问题的产生有法可依,有利于文化素养比较低,不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农民在出现问题时,能够找到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手段,为农民大胆的进行电子商务提供保证。政府可以借鉴国外已有的先进经验和国内已经存在的城市电子商务问题,出台相关的法律政策,同时要由于网络购物的风险性,虚拟平台的技术性,因此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要大于面对面交易,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的监管,最后政府可以通过减免税收,简化手续等手段来提高农民参与电子商务的积极性,促进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文宏,刘茜.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04):78-80.

[2]邰丽.浅谈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05):191-192.

猜你喜欢
电子商务信息化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电子商务人的核心能力
期刊订阅电子商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