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的三大压力及缓解途径

2016-05-14 04:31王金花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

王金花

摘 要 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与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他们的心理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分析他们存在的主要心理压力以及由这些压力所产生的矛盾心理,选择适当的缓解途径,有助于这个特殊群体学业与生活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矛盾心理;缓解途径

硕士研究生位居我国高等教育的较高层次,是我国未来发展与建设的重要性人才。但近年来,因其心理认知相对博士研究生而言还不够成熟,他们由于心理健康原因而引发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日渐增多,而各种接踵而至的压力是诱发各种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1 硕士研究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压力

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压力主要有就业压力、学业压力和经济压力。

1.1 就业压力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飞速发展以及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压力逐渐显现出来,硕士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已从“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走向自力更生、自谋发展。

1.2 学业压力

硕士生在学业上的压力主要表现在学制短(二至三年)、课程难度大、创造性强、科研工作繁重以及论文发表等要求,使得硕士研究生从知识接受者的角色转向了知识接受者与创新参与者的角色。

1.3 经济压力

随着硕士研究生社会阅历的丰富与心理年龄的增加,他们能够合理支配手中有限的学习资金,也能够支付起基本的日常生活费用,但较少的经济来源使得他们十分拮据,如高昂的学费负担、琐碎的社交支出和日常生活费用等都会让他们应接不暇。

此外,硕士研究生还存在着人际关系、成就需要和爱情婚姻等方面的压力。

2 硕士研究生的矛盾心理

从本质来看,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压力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上是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环境与他们本身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观上是由于他们自我认知不足、定位模糊,总是拿博士研究生的高就业率与本科生就业的低成本比,使自己介于相对于博士生的低就业率和相对于本科生就业的高成本间的尴尬地位,从而造成了他们在就业、学业与经济方面的独具特色的矛盾心理。

2.1 专业研究与另择他业的矛盾

一些本科生在毕业时或工作后选择继续深造的初衷并不是因为对专业本身感兴趣,而是想通过专业学习获得硕士文凭以赢得就业的更高平台。抱有这种功利心态的硕士研究生往往不能专心科研,而是在专业之外过分追求其它职业所需的校外实践、公关礼仪等“综合素质”方面的提高,直接造成了专业研究和“综合素质”提高时间与精力分配的不合理,在学业上表现出消极倦怠及应付。

2.2 专业学习与兴趣爱好的矛盾

在学习过程中,一些硕士生认为要追随自己的兴趣爱好,只要自己感兴趣的任何领域都要尝试一下。然而,2-3年紧迫的专业学习时间告诉他们,可以满足自我好奇心,但在专业学习上却不能浅尝辄止,因为毕竟衡量硕士生水平高低的标准不是看他的兴趣爱好有多广,而是看他的毕业论文含金量有多少。

2.3 专业钻研与社会兼职的矛盾

在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硕士研究生实行全自费的背景下,一些硕士生为了满足学习生活中所需费用而去承担一定的社会兼职,这不仅使他们拥有了经济保障,还获得了一些实践锻炼。但很多兼职经验不丰富的硕士生不能合理分配社会兼职与专业研究的时间精力。

此外,硕士研究生中还存在人际交往与时间不足、成就需要与能力尚待加强、爱情婚姻与学业紧张等心理矛盾。

3 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的缓解途径

心理压力是不可避免的,适度的心理压力可以让人们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促进工作和学习。这样的压力被称作“良性压力”,是必要的。但超出人所能承受范围的压力则是有害的,它们会使人心烦意乱,无心工作和学习,进而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减轻硕士研究生的压力。

3.1 加强对硕士生就业指导,引导他们形成科学的择业观

就业是硕士研究生教育价值实现的关键环节,是他们在经历了学习生涯后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重要平台。加强就业指导,就是要加强研究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动向,认真分析硕士研究生就业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困难,对他们加强就业政策、就业观念、择业艺术等方面的辅导, 进而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就业指导,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使他们能根据自身优势主观能动地选择最适合、最有潜力的工作,从而降低他们的就业压力。

3.2 丰富硕士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虽然硕士研究生的自发学习或自由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教师的讲授,但导师的高要求、授课教师的高标准和较严格的毕业标准使他们时常处于紧张的课程学习和繁重的科研工作状态中,长期处于这种紧张的氛围会使他们的心理张力失去平衡,导致一系列的矛盾心理。因此,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他们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外界环境,让他们从电脑前、图书馆、自习室走向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缓解他们紧张的学业压力。

3.3 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采取多方面的措施

改善有利于硕士研究生学习和生活的客观环境,通过按时发放生活补助、设立多样化的勤工助学岗位、适当提高奖励力度和完善助学贷款体系等举措来缓解由于经济拮据、生活困难给硕士研究生带来的压力。

另外,硕士生应积极主动扩大自身的交际圈、积极进取、争取拥有一份稳定的情感。当出现情绪波动和相关心理健康问题的时候,可通过进行一些户外活动、写日记、与朋友聊天或寻求专业人士的开导等方式得到调节。

4 结语

良性的心理压力有助于挑战人生和促进自我成熟,硕士研究生要正确认识并积极应对压力,把压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当压力过大,硕士生要学会进行自我解压,做长远职业生涯的规划,找到可以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事业,并为此做孜孜不倦的追求。

参考文献

[1]禹玉兰,郑希付,扩招时期研究生心理压力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3):99一103.

[2]于淑华,王雪鹏.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压力现状与对策分析[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6,04:21-22.

[3]李鹃,王宏,李巍,李金,汪洋.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防控对策的定性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10:702-704.

猜你喜欢
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
多吃蔬果缓解心理压力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研究
高校硕士研究生对学校和导师水平能力的评价分析
基于MOOC的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模式
我国心理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的现状研究
警察心理压力现状及应对策略
消防员心理压力状况调查
高校硕士研究生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硕士研究生学术热情的影响因素研究
通过图片看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