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技术院校暴力事件的起因及解决办法

2016-05-14 05:01董国忠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起因暴力校园

董国忠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阐述了校园暴力的相关定义。通过对目前校园暴力事件的现状、校园暴力事件的主客观因素和危害进行分析。浅谈校园暴力事件起因及解决办法,促进校园的和谐和稳定。

【关键词】校园;暴力;起因;方法

职业技术院校,本该是大家求知识,学技术的殿堂。然而,近年来职业技术院校暴力事件时有发生,给宁静的校园蒙上了阴影。今天,摆在院校、社会、教师、家长面前的,是个让人无法轻松的话题——职业院校学生如何远离暴力,是什么原因,使得现在的学生在处理矛盾纠纷时,宁愿舍弃正规渠道而采用暴力行为。

目前职业院校主要有大专和技校两部分学生构成,学生因为年龄和阅历问题存在对事物的认知有很大的差异,大专生经历了残酷的高考,心智有所成长,对事物的分辨能力有理性的提高,遇事能够预判好坏,分清主次,明白如何合理的解决一些突发争端,反观刚刚走出初中校门的技校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待人接物普遍存在简单直接,遇事很少去想后果,尤其遇到突发事件,碍于自己面子或有损于自己面子的事情,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化解,事后才感到害怕或后悔。值得关注的是,暴力事件给暴力双方以及与之有关的人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比如创伤后应激障碍、恐慌、焦虑、抑郁、人际关系紧张、人格发展障碍等。

校园暴力的主要原因有学校、家庭、社会以及主体自身方面的因素。

1 职业院校方面的原因

学校是培育新生代使其进入社会角色的重要力量和场所,校园暴力首先直面学校。从宏观角度而言,当前教育和教师管理体制存在的诸多弊端是校园暴力得以产生的根本原因。

职业院校侧重于学生的生存技能的学习,偏重于技能的实际操作而忽略学生品行的培养,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喜欢技能却丢失了做人最起码的礼仪道德规范,遇事如遇到操作章程般死板,不知道变通和通融,更不知道沟通的重要性。发生小的口角后因处理不当将演变为打架或群殴。职业院校在偏重技能培养的时候,忽略校园文体教育的建设,有些院校把财力全部投入实验实训设备,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了好的技能,有一技之长就可以立足社会,有好的发展前景,但学生在枯燥的技能环境生存中遇到自身的一些问题,想发泄的时候却没有一个可以宣泄的场所,如果有一块好的运动场或如一些好的院校设立学生宣泄室,给学生释放宣泄内心苦闷的地方就会大大降低暴力事件的发生。

职业院校应加强学生心理咨询的力度,可以提前防范或杜绝校园暴力的发生,近几年有好的院校相继成立了学生心理咨询室,派专职职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参与到心理咨询中来,通过和问题学生的促膝长谈,循循善诱,深入沟通,很多学生思想会有很大的改观,看待问题不再那么狭隘,更不会极端的通过直接的暴力手段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 家庭方面的原因

家庭是个人社会化过程的开始,家庭对个人的影响是构成个人社会化的重要一环,因此,校园暴力,主要是学生的暴行,与家庭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归纳而言,促成校园暴行的家庭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1、家庭教育的失败,在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对子女人格形成的影响尤为重大。有人曾把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分为: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和民主型, 四中类型,其中前三种态度已被事实证明是失败的家庭教育方式,它们均不利于子女正常人格的形成。

3 社会方面的原因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急剧变动时期,整个社会显得脱序而迷乱,一系列社会问题凸显出来。其中有的对校园暴行的发生,也起着重要影响。

4 主体自身的原因

校园暴力的发生,学校、家庭、社会都有不程度的责任,学校、家庭往往只注重分数、社会对人生个人英雄主义及价值过分宣传,误导了孩子的心灵,对别 人缺少起码的关爱与尊重。又通过主体自身的行为以现在所谓的校园暴力体现出来。因此,主体自身的生理、心理素质,对于决定其能否抵御外界各种不良影响,从而实施暴行具有根本意义。职业院校尤其技校学生由于其以下生理、心理特征而特别容易成为校园暴力的主体:

(1)缺乏独立评价能力差,好奇心强,模仿性是其主要行为方式,加上这一阶段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都较低,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不能对事情做理性判断,容易把不良因素当成英雄主义。

(2)自控力差,易冲动,头脑一热容易做出过激行为。

(3)血气方刚,精力旺盛,争勇斗强,崇尚武力解决问题。

(4)叛逆心强,个性张扬,反抗权威意识浓烈。在受到父母、老师的约束,尤其是其采取的教育方式不当时,内心即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行为即失去常态。

做为职业院校的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感觉到压力很大,因为学生年龄普遍偏小,对事物的认知度不高,这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如班级应定期组织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暴力”为主题的班会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在班级的周会课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愉快接纳自我,积极发展自我,树立自信,消除自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加强学生对暴力行为的应对教育,告诉学生有自己无法处理的事情先告知班主任情况,切不可一时冲动武力解决。平时多去班级和一些不爱说话或有暴力倾向的学生谈心,加强沟通,增进感情,让学生感觉到你使他可信赖的人,在遇到任何事情时都可以向你探讨,倾诉。要在班集体中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帮助学生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因此,社会各个方面应须共同努力,如公安、司法等各级政法机关要切实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一方面送法律进校园,多做法制宣传,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另一方面,当校园暴力发生时,用法律的武器维护校园安宁,还青少年一片健康成长的净土,家长、学校、老师、社会能够对学生们多一些关注、关心和关爱,多一些爱心、细心和耐心,多一些理解、同情和包容,大家一起携起手来共同促进校园的和谐和稳定。

参考文献

[1]陆杰华,肖周燕.构建公众心理危机干预长效机制[J].北京观察,2008(07).

[2]张海燕.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2005(Z1).

猜你喜欢
起因暴力校园
反性别暴力
一起船舶火灾事故起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暴力”女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暴力云与送子鹳
向暴力宣战
津海关事件起因探析
朝鲜战争是怎样打起来的?——对朝鲜战争起因、性质、责任的探讨
中印边境战争起因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