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质量发展趋势对我国土地整理研究的影响

2016-05-14 07:34贾竺
人间 2016年5期
关键词:质量体系发展趋势

贾竺

摘要:国际上土地质量的研究及其发展趋势对我国土地整理中土地质量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根据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的特点,分析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变化对土地质量的影响,并揭示土地整理对土地质量影响的规律和机理。

关键词:土地质量;发展趋势;质量体系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29-01

一、土地质量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土地质量的概念是随着人口对土地资源压力的不断增大、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土地退化并严重威胁着全球土地资源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土地质量是指维持生态系统生产力和动植物健康而不发生土壤退化及其它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包括与人类需求有关的土壤、水及生物特性,关系到以生产、保护及环境管理为目的的土地环境条件。土地质量指标不是单纯指土地某一方面或某一属性的指标,而是综合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反映土地资源和相关生态环境变化的指标。我国土地质量的研究起步较晚,和国外相比,尚未形成针对土地质量的系统综合研究,土地质量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对指标体系的构建上,对土地质量的影响机理和实践应用研究方面较为薄弱,也缺乏长期定点监测的系统数据用于土地质量评价。国土资源部从部门角度提出了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我国学者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全国和县级2个层次和主要土地利用系统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也有学者在黄土丘陵沟壑区、东南丘陵区和华北平原等不同研究区域研究了土壤肥力和土壤退化等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二、土地质量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土地质量指标的综合反映与实际应用日趋紧密。

土地质量是土地的生产、环境保护与管理等多方面功能的综合。从目前看,大部分土地质量指标局限于土地资源内部,尚缺乏社会经济制度、政策乃至法律等方面的反映。只有从自然、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综合构建的指标,才能全面认识土地质量。建立土地质量指标的最终目的是进行合理的土地规划与管理,目前国内外土地质量的研究主要还停留在土地质量的理论探讨、土地质量指标的建立上,土地质量指标在监测和政策制订方面的应用才刚刚起步,指标和管理措施以及政策框架之间还缺乏有效的联系。

(二)土地质量变化过程与尺度效应研究不断加强。

土地质量变异是多重尺度上土地利用、地形地貌、土壤和人类活动等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尺度上土地质量因子和过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表现出复杂性特征。从目前提出的指标来看,土地质量指标主要还是国家级与区域层次的指标,且多是“静态”指标,因此,它对宏观层次的土地持续利用的意义比较大。但对于更具体、详细的目的,例如省级、区级甚至农场级的管理或规划建议,则不能提供所需的基于过程的有效信息,并未深入分析引起土地质量变化的过程和机制。不同尺度上土地质量变化的过程机理以及尺度转换问题近年来已经成为土地质量研究的重点领域。

(三)土地利用格局与生态过程受到重视。

土地利用及其空间位置的组合,会引起许多重要生态过程的变化,从而导致生态效应和土地质量的改变。土地利用格局与生态过程的研究是土地质量评价应用到土地规划实践中的基础,也是实现土地管理从数量管理向质量和生态管护转变的必由之路。目前的土地质量评价中缺少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评价的内容,对土地利用格局与生态过程的相关分析重视不够。

三、对土地整理的土地质量研究启迪

(一)土地整理的概念及其相关研究。国土资源部将土地整理定义为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或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整治、调整改造,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我国的土地整理分狭义和广义2种,狭义的土地整理主要指农地整理;广义的土地整理包括土地的复垦和开发,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耕地,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随着人类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提高土地质量、恢复土地生态及景观维护成为土地整理的一个重要功能。因此,从土地整理的内在要求和科学内涵来讲,它是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方式的再组织和再优化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追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二)土地整理的土地质量研究体系。国际上土地质量的研究及其发展趋势对我国土地整理中土地质量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下述方面。

1.土地整理中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在我国,针对土地整理的土地质量研究还是零散的、局部的、不成规模的,也没有形成专门的研究计划。因此,有必要在国内外已有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因素和国家有关政策,系统研究、总结、建立土地整理不同类型、多尺度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1)建立主要土地整理类型的土地质量指标。根据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的类型和特点建立各自的土地质量评价指标。(2)构建土地整理不同尺度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研究国家层次、省级层次、地区层次和项目区等尺度土地质量的要求与不同尺度指标的相互关系,建立不同尺度的、各有侧重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

2.土地整理中土地质量评价与调查的技术方法。由于土地质量问题的非线性、综合性和复杂性,土地整理中土地质量的评价与调查需要借助数学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来进行。土地整理中土地质量评价的方法:在分析主成分分析、修正加权汉明距离以及综合评判等综合评价法和单因素多角度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总结确定评判土地质量优劣的相对标准,建立适合土地整理自身的特点、有较强操作性的土地质量评价方法。土地整理中土地质量调查的指标与方法:通过土地整理对土地质量属性的分析研究,构建以“3S”技术体系和地面调查相结合的土地质量调查指标体系,探讨“3S”技术在土地整理中土地质量方面的技术方法。

3.土地整理中土地质量变化的过程与机理研究。

“格局影响过程,过程反衍机理,机理揭示规律”,一定的土地利用格局实现一定的土地功能。土地整理改变了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配置,必然引起土地质量和生态过程的变化。土地整理引起土地利用的格局变化研究。利用“3S”技术,结合景观格局分析和景观动态的分析方法,研究土地整理引起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特征。分析土地整理引起土地质量变化的机理。根据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的特点,分析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变化对土地质量的影响,揭示土地整理对土地质量影响的规律和机理。

猜你喜欢
质量体系发展趋势
有效推进抽油杆产品质量管理体系
过程管理创新视角下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体系的构建
军工企业质量体系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环境监测机构实验室资质认定
建筑质量管理中关于质量体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