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的朗读教学

2016-05-14 15:05曹慧莲
商情 2016年41期
关键词:情感文章老师

曹慧莲

【摘要】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各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相联,能使学生更有效地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更真切地领略文章的音乐美、含蓄美和形象美。

【关键词】语文课 朗读教学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列在了每个学段阅读目标的第一条。点明了朗读教学的重要,朗读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语言的一种阅读方法,也是用来表现情感的一种艺术技巧,朗读有助于对文章的深刻理解,朗读是培养说话的基础,有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也有助于学生多方面语文能力的形成和优化。如何更好地开展朗读教学,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要主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课堂上精心指导,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语文课上,教师要认真备好课,结合课文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录像、音乐、老师描述等,创设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境,诱导学生开展想象,尽快入情入境,让学生不知不觉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营造一种跃跃欲试的朗读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再通过录音机的朗读和老师声情并茂的高声朗读来进一步感染学生,通过齐读、小组读、个人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有了情感体验,萌发了朗读的兴趣,从而提高了朗读的能力。

如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春》时,在指导朗读前,我用录音机播放一段悠杨欢快的音乐,再用较为抒情的语气先对“春”作一番描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小草青青,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桃红梨白,争妍斗艳,好一幅秀丽的春光图,忽而春雨绵绵,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多么优美的一幅水墨画。”作者笔下的《春》借助春草、春花、春雨而构成,牛毛细雨,轻轻地洒到大地,在人们的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也给人以力量和信心。下面让我们来朗读领略春天的美好气息吧,这样由老师的形象、生动的语言将学生带进思维、想象、情感的境界,学生会情不自禁参与到朗读实践中去。

二、课堂上多加强训练,让学生领略情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朗读技巧的形成,需要老师的恶心指导和学生自己的多训练,老师要从语音、停顿、语速、语调、姿态、情感、意境等多方面给学生作示范,并悉心指导,让学生不模仿跟读中学习和掌握朗读技巧。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在朗读时情感、意境把握等的训练,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语气等等,学生通过多读多训练,以读领意,就能准确感受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再现文中景,读出文中物,达到与作者心灵沟通,感情交融。

如在学习《醉翁亭记》时,全文用了21个“也”收束句尾,读来顿觉舌端润畅,我让学生反复朗读,有一唱三叹的风韵,以读领意,让学生步入诗景。在学习《周总理,你在哪里》时,老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让学生真切领会人民对总理的真切呼唤,山谷、大地、松涛、海浪、广场的回音,学生就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

三、开展形成多样的读者论坛活动,提高朗读水平

为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老师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等活动,也可以利用突击时间组织学生轮流朗读范文、诗歌等用多种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唤起学生的朗读感情,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四、课外注重积累,全面提高能力

好的朗读,能愉悦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还能让朗读者有一种成功的满足感,随着不断的朗读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在不断提高,这时,要重视学生的文化知识积累,要引导学生多朗读古代诗歌、浅易文言文、经典名篇和一些名文,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讨论、揣摩、自我把握,注重文化知识的积累,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五、如何开展朗读教学

首先,在新授课时,教师可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由教师的范读。因为通过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可使学生明确字音,领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可消除学生的危难心理,让学生在尝试模仿中不知不觉中培养了能力,再开展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但应注意,教师范读时要读得正确、标准、规范,朗读时要做到字正腔圆,抑扬顿挫,讲节奏,讲韵律,富有感情,有感染力,对学生真正起到示范作用。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做到呢?我觉得可通过听名家朗读,教师之间交流,自身实践,逐步训练提高。

其次是学生自由朗读。就是由学生自己选择朗读的方式,或默读,或小声读,或同伴之间竞赛等,这样就可把学生刚通过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吸收借鉴的,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同时,这种学习方式容易形成较宽松愉悦的氛围,容易激发学生的智慧,激扬学生的生命。

接下来就是进行竞读或者分角色朗读。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阅历,对生活有着不同的体验,因而竞赛式或分角色朗读就能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张扬。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再次走进文章,实现了对文章的再加工,是一种对文章的多元解读,是一种创造性学习过程。但这个环节应注意发挥评价功能,可形式多样,如师生、生生评价,评价性的语言要丰富,切忌不能只说“好”“很好”,否则就会失去评价在教学中的价值。之后再进行集体朗读,即渲染气氛、又推波助澜,更是朗读能力形成和提高的一个很好时机,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观念也起到了很好效果。

最后要引导学生自己边读边思考。朱熹就曾说过,“熟读精思,子自知。”经过前面几个环节学习,学生此时可能已经把文章熟记于心,因而在读之前要设置一些问题,让他们带着教师设置的问题去读,在读中使问题得以解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朗读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更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当然不是所有环节都應在语文课堂上呈现,而应灵活运用,做到心中有规律,操作有尺度。

总之,语文课堂上的朗读教学意义非凡,朗读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提高认识,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科学地设计朗读教学,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为语文的教和学奠定牢固的基础。

猜你喜欢
情感文章老师
情感
台上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